*st遠洋摘星摘帽是最大的諷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特約
近年來,股市不死鳥現象頻繁上演。期間,管理層也針對這一亂象制定了系列的政策。然而,如今該神話依然在上演,也為后期全面推行的注冊制度埋下了隱患。
近日,*st遠洋的摘星摘帽行動引來了不少的爭議。
2013年3月29日,中國遠洋因2011年度以及2012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均為負值而遭遇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公司證券簡稱也因此變更為“*st遠洋”。
按照國內證券市場的規則,只要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股票將被暫停上市。而連續4年發生虧損,則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顯然,經歷了2011年以及2012年虧損的*st遠洋,若公司2013年度再度發生虧損,則將面臨暫停上市的危機。然而,正當危機之際,公司卻用特殊的手段化解了這一場危機,且最終完成了摘星摘帽的華麗轉身。
據資料顯示,2013年度,*st遠洋實現扭虧為盈,當期的凈利潤為2.35億元。至此,上交所已於2014年4月1日同意了公司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並將於2014年4月3日起復牌並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而股票簡稱也將再度恢復為“中國遠洋”。
不過,在公司業績實現華麗轉身的背后,卻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
據了解,2013年中國遠洋為確保不被暫停上市,完成了多項資產出售的計劃。其中,包括出售中遠物流100%股權、出售中遠集裝箱工業公司100%股權以及出售青島、上海等兩處物業資產股權的項目。而一系列的處置損益達到數十億元。如果扣除公司非經常性的損益后,2013年*st遠洋依然虧損達到71.8億元,也難免遭遇暫停上市的困局。
如今,*st遠洋最終實現了摘星摘帽的目標。也就是意味著,*st遠洋又增加了幾年的生存時間。接下來,公司可否借助此次摘星摘帽的時機而實現恢復性的盈利,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層的決策以及集裝箱、干散貨航運市場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通過*st遠洋華麗轉身的事件可以認為,當前國內證券市場確實存在很大的漏洞。而股市不死鳥神話的長期上演也進一步凸顯了“進來難,出去更難”的問題。隨著未來注冊制度的全面鋪開,若相關的退市制度依然不健全,則可能將會引發更大的風險。
多年來,不少上市企業借助一系列的特殊手段完成了華麗大轉身。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借助非經常性損益、出售資產、調整折舊年限以及地方補貼等實現了扭虧。
以地方補貼為例,近年來,地方對上市企業的補貼力度有增無減。而在過去三年,a股收到財政補貼的數額高達上千億元,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摘星摘帽的條件放寬也是成就股市不死鳥神話的關鍵性因素。
根據新版的上市規則,st摘帽的情形不再與“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表明股東權益為負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結果表明主營未運營正常,或者扣非后凈利潤為負值”等相關的重要財務指標有關聯。
若按照以前的規則分析,*st遠洋憑借最近一年的非經常性損益而實現了扭虧為盈的格局,僅能達到“脫星”的目的。而公司要想達到摘星摘帽的目標,則需要符合更嚴格的條件。
如今,隨著相關的限制放寬,上市公司滿足摘星摘帽的要求也大幅度減少了。於是,上市公司結合相應的特殊手段,繼續上演股市不死鳥的神話。
筆者郭施亮認為,*st遠洋能夠迅速實現摘星摘帽的目標,可以認為是對當前國內證券市場的最大諷刺。“只進不出”已然成為當前a股市場的一大特色。很難想象,在注冊制全面鋪開之后,股市又會遭遇多大的沖擊。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