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即期匯率暴跌 影響解讀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暴跌超500點
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暴跌超500點 月跌幅或創紀錄
周五早盤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度出現快速貶值走勢,盤中匯價觸及6.1630的本輪調整新低;截止北京時間10:47分,本月人民幣即期累計跌幅達1.62%,很可能創下自匯改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受隔夜美元沖高回落影響,人民幣中間價早盤高開10個點,但即期匯價表現再度顯現頹勢,在幾波脈沖式的下跌走勢后,匯價快速突破6.16、6.17、6.18關口,盤中最低觸及6.1808的逾10個月新低。人民幣即期上日(周四)收盤報6.1284.
稍早前某股份制銀行交易員在接受大智慧(601519,股吧)通訊社采訪時就表示,現在不少資金仍抱著人民幣會單邊升值的思路,畢竟人民幣自匯改以來升值了9年了,要馬上扭轉思維也沒那么簡單。
“當前世界貨幣沒有哪個像人民幣這樣持續單邊升值的,央行此舉的一大目的就是扭轉市場此前的僵化是想法,”該交易員說,“至少從走勢看,人民幣還是有希望繼續貶值,去猜底沒意義,何況現在整體貶值幅度也很有限。”。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本輪人民幣貶值對套利資金而言,可以說“嚇得不輕”,短期應該是以觀望為主了。
劉東亮指出,“對於正常的進出口企業,短期影響並不大,如果沒有鎖遠期,企業的成本會有些波動,對外付美元的成本就上升了;收美元的鎖遠期的多些,但是人民幣這么一貶,鎖的成本不一定好了。最多就是影響企業鎖遠期的時機。”
美聯儲主席耶倫周四表示,異常的冬季嚴寒似乎導致了美國經濟近期呈現疲弱跡象。這暗示央行將會繼續縮減刺激措施。
人民幣即期匯率今再度大跌 市場不穩定因素難排解
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1214,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0個基點。據統計,人民幣兌美元本周累計下跌38個基點,此前一周累計下跌106個基點,貶值幅度明顯收窄。但今日上午訊息,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盤后一路貶值,截止10:35已經突破6.1450關口,報6.1462,今日開盤報6.1275,最高貶值幅度達190點。
對此,國信證券證券分析師鐘正生認為,在基本面並無“突變”的情況下,央行有意引導才是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貶值的肇因。而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走貶,意在打擊似乎頑固不化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遏制跨境資本洶涌而入的勢頭。這會進一步拓寬央行貨幣政策的空間,為央行在“穩增長”和“控杠桿”間的小心權衡創造條件。但央行無意也不敢主動促成持續的人民幣貶值預期,這輪人民幣匯率走貶也不會成為人民幣匯率的趨勢拐點。
中信建投的分析師王洋表示,人民幣匯率近期貶值有兩方面原因:中國經濟再次出現下行風險,信用風險增加;央行主動引導,壓低人民幣匯率,意在打擊熱錢。王洋認為兩種因素兼有,區分何者首要意義不大,但央行不會坐視人民幣的持續貶值,更高決策者也不會坐視經濟的失速下滑,而政策空間充足。王洋預計,人民幣貶值只在短期,全年料將小幅升值,匯率彈性增加,雙向波動增大。
盡管市場觀點幾乎一致認為,人民幣不會形成貶值趨勢,但對市場負面影響短期仍不容小視。對此,廣發證券(000776,股吧)指出,盡管市場利率仍在低位,但央行正回購力度加大,政策信號明顯,加之節后現金回流趨於尾聲,流動性或許已度過最寬鬆時刻。在多個新興市場遭遇貨幣危機的背景下,人民幣的動盪給市場帶來不穩定因素。
而在26日,央行罕見說明正回購意在“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快增長”,而且明確提出“流動性松緊並不能決定股市走勢”,維護股市投資者信心意圖更加明顯。因此,華創分析師預計,只有市場擔憂情緒緩解,市場各方看法趨於理性,a股才會逐步企穩上行。(證券時報網)
德銀深度解讀:人民幣貶值是暫時的 風險猶存
北京時間2月28日訊息,最近人民幣連續貶值,28日(周五)再度快速貶值,截至北京時間11點25分,一度暴跌逾400點,突破6.17。德意志銀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人民幣快速貶值應該是中國官方有意為之,目的在於抑制熱錢流入、收窄在岸匯率與中間價之間的價差、以及引導人民幣雙向波動,而最後一點可能是最主要意圖。德銀認為人民幣貶值應該是暫時的,2014年仍面臨升值壓力。不過如果央行政策失當,也可能造成極大的市場風險,包括國內流動性緊張。
為什么說人民幣貶值是央行推動的呢?德銀給出了兩個理由:1)央行設定的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持續高於德銀根據靜態貿易加權一籃子貨幣模型所預測的水平;2)中國官方可能在通過買入美元來推低人民幣現貨匯率。德銀認為,這些組合政策觸發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空頭回補,使得在岸和離岸匯率以及在岸匯率與中間價之間的價差收窄,這種情況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出現過了。
為什么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干預匯率呢?德銀認為央行可能出於以下考量:1)抑制投機性資金(熱錢)流入;2)收窄在岸匯率與中間價之間的價差;3)引導人民幣雙向波動。德銀表示,第三點可能是近期人民幣貶值最重要的因素,通過增加匯率波動性,可以降低與人民幣套利交易相關的系統性風險,為向系統中引入其他形式的市場風險打下基礎。
人民幣是否會持續貶值呢?德銀並不這么認為。他們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外匯政策的轉變只是暫時的,2014年人民幣仍將繼續升值,中國仍具備龐大的基本盈余,而且正在推動資本賬戶開放,所以人民幣依然有升值壓力。
不過風險也並非不存在,如果央行政策失當,仍可能給市場造成更大的風險,可能導致離岸人民幣債券和結構性產品(tpfs)投資者遭受損失、造成國內流動性緊張,以及中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德銀如是稱。
央行重拳出手 人民幣炒家命懸一線
隨著近日人民幣一反常態的大跌,受傷不僅僅是中國股市,也使在離岸市場通過結構性產品做多人民幣的投資者或將面臨致命打擊,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一周來,人民幣即期匯率累計下跌800多個基點,跌幅超1%,一舉抹平近半年的升幅。
盡管昨日中國外管局稱,此次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是市場主體調整前期人民幣交易規則的結果,屬於正常波動,不必過分解讀。此前眾多分析都把本次人民幣的突然升值背后推手指向中國人民銀行,稱央行此舉是為了打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使投機熱錢有所忌憚,為日后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及匯改鋪平道路。
德意志銀行近期也對此發表評論稱:中國最近經濟數據疲軟只是人民幣走低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可能是中國央行正在打擊長久以來建立在人民幣只升不貶預期上的套利交易。
中國央行一直擔心離岸人民幣(cnh)對在岸人民幣(cny)的升水狀態會導致大量的投機交易,不管是不是央行的操作,從下面這張走勢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如今前者對后者的溢價狀態近期已經大大被扭轉了。
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稱,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上的結構性期權產品規模巨大。該行亞洲外匯規則師perry kojodjojo估算市場上美元/人民幣空倉(即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已達5000億美元。這樣大規模的套利交易使央行不得不考量背后的風險,因2012年夏天人民幣的一波貶值曾引起了明顯了資本外流。
除了人民幣可交割遠期(df)、無本金交割遠期(ndf)這樣的傳統匯率衍生品,從去年才興起的“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在結構性期權產品組合迅速走紅。
結構性期權產品組合損益變化
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一般設計為12個月或24個月的合約,設定一個比現貨價格低的“履約價”(上圖的6.15 strike price)和距離現貨價格更遠的“下檔保護價”(上圖的6.2 barrier),執行價格每個月和離岸定盤價比價一次。簡單來說,這種產品是一種杠桿押注,人民幣升值時每個月都能獲得回報,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愈快,愈有利於投資人提前達成獲利目標而中止合約(上圖的6.05 knockout),將獲利落袋為安。不過一旦匯價跌破特定水平,則虧損會迅速擴大。
因為設定的“履約價”匯率比現貨價要低,所以只要人民幣維持目前的匯率水平即使不升值,投資者也能獲得收益,但如果一旦匯率跌破某一個價位,通常叫做european knock-in (eki) level,那么投資者必須以2倍的差價與投行結算(具體依合約而定),這類商品有時收益有上限,而虧損無上限,風險較大,但受益於人民幣波幅極小,開始流行起來。
摩根士丹利外匯部門主管geoff kendrick稱,這些合約在時間跨度及價值上千差萬別。他估計2013年以來銀行出售上述產品的總值可能在3500億美元左右。瑞銀則認為美元/chn的市場是目前僅次於歐元/美元的期權市場。
kendrick表示,假設你自己擁有價值3500億美元的還有一年到期的上述合約,一旦人民幣對美元跌破特定水平之后,匯價每下跌0.1都會導致你每月多虧損約5億美元,意味著全年虧損60億美元。因為這些合約並不是透明公開的,所以無法知道準確的“特定匯率線”是多少,kendrick估計這個價格在6.15至6.35之間。
據另香港一位市場人士稱,去年這種合約的價格一般設在6.3~6.4(美元對人民幣),但今年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不少合約都設在了靠近現在市場水平的價格。這意味著,不少上述合約買家已經止損離場,或選擇延長合約價格期限。
若以今年初離岸價格在6.02時為例,部份合約履約價格訂在6.06-6.10,下檔保護在6.15。這些當時看起來不太可能觸及的價格,現在都惡夢成真。隨著離岸人民幣接連跌破6.10、6.12等關卡,市場正抓著心口看著人民幣何時止跌。
一外資銀行外匯人士指出,目前客戶仍多認為這波下跌為短期因素,部份選擇延長期約“以時間換取空間”。但若跌勢不止,相信止損壓力將會浮現。
摩根大通在一份報告中提到,這些“下檔保護”水平多設在6.20附近。一旦人民幣跌至該價位,投資者可能需要為其部位再進行避險,如買進美元/cnh遠匯,或是買進一個價格更遠的買權,如6.40.
“大量的cnh期權看多部位,為市場帶來了非線性的風險。”摩根大通外匯規則師顧穎在報告中說,“這個假設發生的風險,高度取決於央行推高(美元/人民幣)中間價的意愿。”
對於大規模人民幣多頭被迫止損的后果,各方也有不同的意見。
有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市場將變得更為波動,但對於有實際套期保值需求的外貿企業來說,不會在這個水平上離場,情況不會特別糟糕。
若人民幣繼續貶值將導致更多合約觸發自動止損點令賣盤增加,投資者將被迫平倉,做空人民幣進行對沖,那么將導致整個市場都往空頭方向發展。有說法稱央行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本次的貶值只能是試探性的,小規模的,防止市場出現整體平倉。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出警告稱,在離岸市場通過結構性產品做多人民幣的投資者或將面臨致命打擊,將引發更多的資本外逃,產生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帶來潛在威脅。
摩根大通指出,在美聯儲逐步退出qe之際,人民幣價格大幅度向下修正可能引起資本流出。此外,人民幣趨勢轉貶,也可能會令收縮境內流動性,對於境內的信貸情況以及房地產市場有雪上加霜的效果。
但也有說法認為離岸人民幣市場中出現的虧損只是純杠桿衍生品的虧損,並不代表投資股市或實體經濟的資金轉向,所以不會對經濟和流動性產生實質性影響。
人民幣貶值對百姓有啥影響
從2月17日以來,人民幣在7個交易日之內6次貶值,一改此前不斷升值的態勢。近幾日,無論是報紙還是財經類網站都對此做了大幅的報導,從專家解析原因到有關部門召開記者會,各式報導內容齊全。
那么,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到底和我們老百姓有啥關係?
今年兌換一萬美元需多花255元人民幣
首先,讓我們來算一筆賬。顯而易見,人民幣不值錢了,就意味著需用更多的人民幣來兌換外幣。那么,要多花多少呢?假設我們需要兌換一萬美元,按昨天(2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來算,即1美元等於6.1224元,兌換一萬美元需要61224元人民幣。但是如果是在去年的12月31號兌換的話,那會兒的中間價為6.0969,即兌換一萬美元只需60969元,比前者整整少了255元。
哪些人受影響?
1、海淘族:觀望一下再出手
眾所周知,國外一些大牌的衣服和化妝品的售價要遠低於大陸的專柜的售價。於是有很多人選擇通過國外的網站來購物或找國外的朋友進行代購。近幾年,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海淘的隊伍中。誰料,近日人民幣開始轉升為跌,這就相當於衣服飾品集體漲了價。還買不買?在觀望一下吧。
2、留學生:學費沒漲,只是人民幣貶值了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和人民幣的升值,出國留學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最近人民幣跌的有點狠,在外的留學生難免會算上一筆賬。假設一名留學生每年的開銷為3萬美元,按以上的數據來計算,一年大概要多花近800元。
3、驢友:我還去不去旅遊?
春暖花開,很多人計劃著去美帝溜達溜達。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情況下,出境消費刷銀聯信用卡最劃算,因為最長可達56天的免息期可以讓消費者盡量推遲購匯還款的時間,從而享受期間人民幣升值的好處。不過近期人民幣的表現讓驢友們犯了難,我還去不去了?
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看漲
看來人民幣貶值,短期內不易旅遊、海淘,那么就一點好處也沒有嗎?當然不是。
隨著美聯儲退出qe和美元升息預期的增強,投資者開始看好美元資產。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一些高凈值的客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增加美元持有。某銀行工作人員表示,不少客戶已經動用了每年可用全部換匯額度,即5萬美元的上限,通過這個方式逐步增加美元資產設定。
在上述背景下,近期一些中資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不斷上漲。(中國經濟網)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