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去哪里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21 08:58
作者董希淼撰文:存款下降並不可怕,問題是:存款去哪里了,相關方面和商業銀行真的知道嗎?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月金融統計數據后,敏感的媒體紛紛驚呼:人民幣存款驟降近萬億!進而問第二個問題:存款去哪里了?
存款真的大幅度下降了嗎?中國貨幣供應量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流通中的現金M0,即銀行體系之外單位和個人的現金;二是狹義貨幣M1,即M0加上所有活期存款;三是廣義貨幣M2,即M1加上定期存款等。
1月份數據顯示,我國M0、M1、M2的增速分別為22.5%、1.2%、13.2%。其中,M0與M2的增速均屬正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唯獨M1增速明顯偏低,分別比去年底和去年同期低8.2個和14.1個百分點。體現在具體數字上,1月份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
因此,不難看出,1月份總的貨幣供應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穩步增長。總存款也沒怎么減少,無非是M1中的活期存款,與上月相比有所下降。從具體的組成看,大幅度下降的主要是非金融企業的活期存款,當月減少2.44萬億元,這是造成1月份存款當月下降的“罪魁禍首”。而住戶存款1月份增加了1.81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了1543億元。
但不管怎么說,與上個月也就是去年年底相比,M1中的人民幣活期存款下降還是明顯的,降幅超過了以往年度。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擠出了年底水分。對商業銀行而言,年底的存款數字是很重要的人氣指標和面子工程。為了讓年報的數字更加漂亮,為了層層下達的存款任務,多數銀行拼命沖刺年底存款,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時點存款數字虛高。據統計,去年12月一個月,單位活期存款就驟增1萬億。1月份,這些虛增存款自然外流,直接造成存款余額下降。
其次,有春節等季節性因素。2005年以來,春節月份的M1環比下降額通常在2000-4000億元,主要是非金融企業的活期存款下降。比如,2013年春節所在的2月份,非金融企業存款當月也減少9391億元。
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春節之前,單位年終薪資獎金的支出大增,導致部分企事業存款流向了個人存款,這是住戶存款增長1.8萬億的源頭;二是節前單位持有活期存款的意愿降低,部分活期存款轉向定期存款或者保本型理財產品,1月份單位定期存款增加1.2萬億元。
第三,反映普通企業資金面較緊。盡管1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32萬億元,同比多增2469億元,創下近4年來新高。但這些巨量的信貸資金,更多流入到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以及基礎設施項目,住戶貸款也增加近五千億,能夠投向中小企業依然較少。
從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情況看,普通企業的日子依舊沒那么輕松。加上宏觀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處境艱難,資金緊張,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大幅度下降。
第四,與理財產品分流有一定關係。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深化,銀行系理財產品品種增多、收益走高,形形色色的“寶寶”軍團又推動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這對居民存款和企業存款都帶來一定的分流作用,存款理財化趨勢和銀行外分流傾向逐漸增強。1月份,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新增943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9164億元。
從歷史數據看,春節所在月份的單位活期存款往往大幅下降,M1增速明顯走低。導致今年1月份存款驟降的前兩個因素,在以往年度基本也存在,似乎一切風平浪靜?但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后兩個因素是今年才顯現的。央行認為季節因素是1月份M1增速較低的主要原因,但我以為這樣的結論下得還是太簡單了一些。
我們應該注意到,在M2增長13.2%的情況下,人民幣活期存款卻下降了近萬億。這的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2009年1月,也曾出現M2激增與M1增速下降的深度背離現象,當時M2同比增速為18.8%,而M1增速為6.7%。與今年1月份相似,M2的增速同樣高出M1增速12個百分點。而今年的情況夾雜著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等新的因素,似乎更為復雜。
存款下降並不可怕,問題是:存款去哪里了,相關方面和商業銀行真的知道嗎?
作者董希淼。銀行從業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BWCHINESE中文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