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肖磊:在應對比特幣方面央行為何不自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7 09:41


和訊特約

比特幣在美國已發展多年,但始終沒有引起主流金融領域的關注,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現任美聯儲核心官員對比特幣的表態少之又少。僅有的一次是去年9月6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寫給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的信件中提到比特幣,但依然很自信:“比特幣和其它虛擬貨幣,如同任何在線支付體系一樣,“或具有長期的承諾”,也能夠某一天“促進更快速、更安全和更高效的支付體系”,然而,在執法和監管相關事宜上,或也伴隨風險;美聯儲沒有權力直接監管虛擬貨幣,但通常監控該領域的發展。”


伯南克的信函已經曝光,在全球范圍內被視為是美聯儲對比特幣的寬容,市場一度借此訊息爆炒比特幣。回過頭去看,其實從伯南克簡短的回答當中不難看出,美聯儲根本不關心比特幣,至於在執法和監管上的風險,美聯儲也只是提醒罷了。

美聯儲的冷靜和自信似乎由來已久,例如一直以來,類似美聯儲是私人家族銀行,是貨幣戰爭的發動者等質疑,均沒有得到過美聯儲的正面回應。一些在美聯儲工作過的人曾問過美聯儲高層,為何面對如此之多的猜測和質疑,美聯儲沒有做出公開回應?他們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美聯儲主動回應,反而給不值一提的東西做了廣告,美聯儲應該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那些嚴肅認真的政策研究和討論上。”

事實也正是如此,比特幣的問題在美國根本沒有在美聯儲討論的必要。而比特幣到了中國,中國央行不僅屢次發表對比特幣的觀點和態度,還親自參與對比特幣的監管和政策實施,且花了很多時間來寫出專門的長篇論著,來解釋比特幣並不是貨幣、不可能成為貨幣等。這讓市場再次覺得,跟美聯儲比起來,中國央行在應對比特幣方面不僅缺少自信,而且缺乏經驗。

從美國市場來看,美聯儲經常在提示很多領域的風險,目的是引起相關政府機構重視,但自己的職責范圍很少擴大,因為致力於貨幣政策和經濟研究幾乎占據了美聯儲工作人員的大部分時間,哪有時間管類似比特幣等的事情。美聯儲一直在工作和宣傳上引導大眾接受自己是一個研究機構,而非行政機構。中國央行恰恰相反,各種舉動似乎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行政機構。這導致中國央行官員一發言,市場不認為是研究者在發言,而是官員在“狡辯”,信譽度大大降低。

我早在上個月中旬就撰文提出,與中國央行實施的監管有所不同,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並沒有對比特幣市場拋出具體監管要求,並且伯南克明確表示,美聯儲沒有權力監管虛擬貨幣。這一方面說明美聯儲不攬多余的事,另一方面也說明比特幣不值得美聯儲去監管。其實在美聯儲的風險提示之下,對比特幣的監管主要實施部門變成了美國財政部、美國國家安全域、美國國會、各州聯邦監管者等。

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已明確比特幣相關業務將作為貨幣轉移業務受到監管,要求相關企業進行注冊,commit更多關於商業模式的資訊。包括西聯和paypal在內的貨幣轉移行業在十多年前就被要求接受反洗錢監管,它們被要求在fincen注冊,並獲取牌照。雖然仍有一些企業拒絕fincen關於貨幣轉移業務的說法,但財政部網站顯示,已經有不少企業去fincen進行了注冊。

除了美國財政部,真正對比特幣市場進行高壓監測的還有美國國家安全域(fbi)。早在去年十月,比特幣交易買賣活動最活躍的,“絲路”(silk road)網站被fbi查抄,當即沒收了超過2萬個的比特幣。就在美聯儲並沒有再提比特幣的時下,美國各州及聯邦監管者、政治監察部門都表示,需要平衡比特幣潛在利益與風險的關係。也就是說各州也不會放任比特幣“自流”。

美國國會也發出報告警示比特幣的風險:“比特幣可能對美元及美國貨幣政策造成威脅;報告認為單一的貨幣對美國是有利的,現在的美國貨幣(美元)是更穩定的貨幣。如果更多的使用比特幣(或其它虛擬貨幣)將會出現更多的貨幣單位,將導致貨幣領域的混亂;特別是在這些虛擬貨幣繼續保持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美國相關利益可能受到威脅。”這說明在維護美元利益方面,美國國會比美聯儲還要著急。要知道,美國國會代表的是美國大眾,也就是說大多數美國人比美聯儲更有意愿保護美元。

盡管美國的貨幣體系和監管體系跟中國存異,美國各州和整個機制跟中國有很大不同,但作為一國中央銀行來說,美聯儲和中國央行的職責基本一致,均采取的是以物價、經濟增長、就業問題等為核心的政策研究和實施目標,工作任務大體上一致。但不同的是,除去美聯儲,捍衛美元信用的美國民眾和美國政治基礎較強,這似乎跟中國央行的“獨木難支”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主流經濟學界對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是經常不滿,政府層面對央行的影響也導致其獨立性及信任度下降。

比特幣之所以讓中國央行開始重視的原因從當前情況來說,並不是因為比特幣引發了金融系統風險,也不是比特幣相關非法活動增多,更不是比特幣正在取代人民幣。而更可能的是,央行缺少自信和經驗,無法忍受比特幣市場以貶低央行貨幣政策為發展和推廣邏輯。

其實整個市場都非常清楚,這並不是比特幣進入中國之后央行才承受的輿論壓力。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中國房價的飆升,以及財富分配嚴重不均等現象的進一步加劇,諸多民眾開始將矛頭指向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為止,中國央行依然受到各種干擾和影響,以至於不斷的在公開場合解釋貨幣“被”超發等問題,但總是越描越黑。

中國比特幣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普及的推銷理念,即央行不可信、信用貨幣不可信,只有比特幣能夠控制通脹、限制央行濫發貨幣等。此類公開視頻有很多,在一些比特幣推廣者會議上,一些比特幣玩家甚至豪言,信用貨幣最終將會被大家拋棄,未來比特幣的市值將與全球 gdp總和匹配,現在購買1個比特幣,未來能值1個億,相當於未來擁有了一家信用合作社或銀行。央行需要明白的是,所有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能看到,比特幣的這種傳播形式已經失去了理論和現實基礎。

其實央行根本沒必要回應這些問題,把有限的時間利用在研究有效的貨幣政策上。更不需要親自撰文解釋比特幣並不能成為貨幣等反而變相宣傳比特幣的事情。央行需要給相關部門提供比特幣風險提示和相關數據,具體如何監管似乎不是央行的事情。至於比特幣是什么,也根本不需要央行來解釋,有像克魯格曼這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撰文普及,中國一大批的經濟學家、大學教授和民間學者都在解釋比特幣無法取代信用貨幣的原因。

央行如果充滿自信,就應該用時間和事實來說話,證明其在應對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等方面的能力是有確切數據依據的。讓人們相信央行在現代經濟當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央行控制貨幣的能力是值得信賴的。這一切都需要央行成為一個頂尖級的研究機構,真正的深入到金融系統,做出預見性很強的政策,最後用時間和具體數據來證明自己。否則的話,僅一個比特幣似乎就能影響到了中國央行的信譽。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