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在美國面臨逆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1 12:02
導語:路透社網站今天刊登題為《中國手機廠商在美國面臨逆境》(China s ambitious handset makers face tough sell in U.S。)的文章稱,華為、中興和聯想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正試圖開拓美國市場。在這一市場,中國廠商尚未得到運營商的大力支持,消費者對其品也存在擔心。不過一系列跡象表明,情況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
以下為文章全文:
LG電子高管弗蘭克·李(Frank Lee)本周參加了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面向美國市場發布了新手機,即採用曲面屏的6英寸手機G-Flex。兩小時后,在同一家酒店的同一個房間,華為的余承東也發布了超薄手機Ascend Mate II,並宣稱這款手機的電池續航時間能達到近兩天。
這兩次品發布有一個關鍵的不同:G-Flex將通過美國三大運營商,即T-Mobile美國、AT&T和Sprint銷售,而Ascend Mate II至少目前還沒有獲得美國運營商的支持。
在兩年時間內,中國三大手機廠商,包括華為、中興和聯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地位正迅速提升。這一部分是由於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以及市場對智能手機大戰中新勢力的關注。
中國廠商此次參展CES的力度比以往更大,它們希望將品推廣至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不過分析師認為,中國廠商在美國可能會面臨較長時間的不利處境。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取得成功的唯一一個亞洲品牌是三星。
運營商渠道目前在美國市場的手機銷售中占90%,但中國廠商很難獲得美國運營商的支持。此外,中國廠商的品牌知名度和品質量存在問題,而美國用戶對中國廠商的品還表達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擔憂。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弗蘭克·吉列特(Frank Gillett)表示:“去年的一些討論是初步的。拿出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建立關係和分銷渠道,以及進行營銷。2015年,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這方面的進展。”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去年第三季度,中興和華為在美國的所有手機銷售中分別占5.7%和3%,而蘋果公司和三星分別為36.2%和32.5%。而盡管三星依靠谷歌Android系統開發了能夠匹敵iPhone的品,但Android智能手機市場目前已非常擁擠,因此取得快速發展非常困難。
吉列特表示:“在這一市場中取得發展並獲得較高的份額目前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廠商在用戶習慣已經形成、技術已經成型、品牌認知度已經建立之后才逐漸進入。”
[NT:PAGE=$]中國廠商的到來
中國廠商並不缺少嘗試。CES的組織者之一凱倫·楚普卡(Karen Chupka)表示,今年有超過1800家中國廠商參展CES。不過她並未提供對比數據。
華為和中興在一個主要會展大廳中佔據了中心位置。華為表示,在兩年時間裏,該公司已經將展台規模擴大了一倍。華為甚至擺放了一台梅賽德斯轎車以吸引參觀者。
對華為和中興而言,目前電信設備業務已逐漸成熟,增長逐漸放緩,因此急需開拓手機業務。而由於美國政府阻止美國運營商採用華為和中興的網絡設備,因此兩家公司將目光瞄準了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手機。Endpoint Technologies分析師羅傑·凱伊(Roger Kay)表示:“這是縈繞在華為頭頂的一朵烏雲。聯想也遭遇了類似華為的問題,但華為的情況比聯想更糟糕。”
在美國以外的許多市場,消費者以全價購買手機並使用預付費套餐,而根據IDC的數據,92%美國人購買得到運營商高額補貼的手機。中興美國總裁程立新表示:“在美國成功的關鍵是運營商。我將會見所有運營商的C級別高管。”
中興去年發布了Grand S。這是一款無鎖的手機,在美國市場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本周,中興又發布了一款后續品Grand S II。去年發布的華為Ascend P6被稱作是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並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不過這款手機未能進入美國。
T-Mobile美國表示,該公司運營華為和中興的設備。而Sprint則表示,正銷售一款中興的設備。不過這些手機很難在店裏看到,在運營商網站上也沒有被大力宣傳。AT&T和Verizon則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未來的希望
仍有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美國移動運營商改變銷售手機的方式,中國廠商可能會獲得更好的結果。T-Mobile美國去年表示,對於以全價購買手機的用戶,該公司將取消合約。而其他主要運營商也推出了類似活動。
更多的改變可能即將到來。在本周的CES上,T-Mobile美國宣佈,對於放棄其他運營商服務,改用該公司服務的用戶,該公司將為用戶支付違約金。這意味用戶將可以在運營商之間更自由的流動。
[NT:PAGE=$]如果美國運營商削減對手機的補貼,越來越多用戶願意全價購買手機,那麼華為和中興將可以獲得一定優勢,並在美國的高端手機市場取得進展。不過,ABI Research分析師邁克爾·摩根(Michael Morgan)表示,在未來兩年內華為和中興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
他表示:“它們目前已眼於未來的發展,屆時消費者將再次看到真實的價格。外殼已出現裂縫,它們可以藉此取得突破。”
在這一過程中,營銷非常必要,但相對於國外競爭對手,中國公司這方面的經驗較少。去年,華為上傳了一段半搞笑的視頻,視頻中的一名男子在紐約時代廣場附近讓人們出“華為”這一單詞。但大部分人都沒有成功。而對於中興,凱伊指出,“在這裏中興很明顯完全沒有品牌認知度,沒有人知道中興是什麼”。
在今年的CES上,華為展示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華為在全球範圍內的品牌認知度已上升一倍。不過華為在美國和日本的表現最差,在兩國的品牌認知度僅分別提升5%和9%。華為直到3年前才開始直接面向用戶進行營銷,贊助了歐洲的一些體育賽事和音樂活動,例如近期喬納斯兄弟樂隊的巡演。
中興則與NBA休斯頓火箭隊簽訂了合作協議,並發布了火箭隊品牌的手機。不過這些營銷活動的規模遠遠小於三星。三星2013年營銷支出達到140億美元,超過冰島整個國家的GDP。對此程立新表示:“我們採取草根的方式,而不像是許多一品牌。它們花費上億美元來自用戶的錢,打造它們的品牌。”
一些人認為,在開拓美國市場的過程中,聯想可能有最好的地位。聯想在美國市場已有較長的歷史,而品牌也更知名。2005年,聯想在這裏收購了IBM的PC業務。
去年10月,聯想曾表示有意收購黑莓,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加拿大監管部門的否決。聯想美國業務總裁格裏·史密斯(Gerry Smith)拒透露其中詳情,但表示聯想將“繼續關注”。
IDC分析師凱文·雷斯蒂沃(Kevin Restivo)表示,中國廠商正採取正確的做法,但目前仍需要一定時間。他表示:“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正在飛躍式發展。不過關於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品牌和份額,它們還需要更大的提升,才能接近三星。目前才只是起步。”(維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