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周評(01.27-02.09)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用益金融市場一周評述2014.01.27-2014.02.09
1、【銀行】地方銀行試行流動性互助 農信系統由省聯社牽頭
事件:2014年伊始,央行表示從1月20日起,在北京、江蘇、山東等多個省份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通過常備借貸便利(slf)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
點評:去年上半年江蘇銀監局專門對法人銀行經營壓力(盈利和流動性管理)進行調研摸底,調研結果顯示,村鎮銀行由於實行主辦銀行制度,由大銀行負責,短期經營風險可控;城商行與農商行壓力最大。面對漸入常態化的流動性緊張,slf僅是監管層緊盯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信號之一,目前多個省份銀監部門已在探索地方銀行流動性保障機制。以河南為例,在近期監管部門會議上,監管部門要求當地銀行要加強日常流動性監測,確保預留30至45天流動性保障,且前三季度每季要做一次測試。除了流動性管理,目前針對農信社等小型銀行,監管層還在醞釀其他管理改革。去年開始,部分地區農信社都正在上線新核心系統,這一科技上的應用上線,與城商行改革重組中的風險、村鎮銀行的外包風險一同被視為法人銀行最需關注的科技風險。
2、【房地產】樓市調控被指按下葫蘆浮起瓢 三四線城市庫存巨大
事件:日益趨高的房價猶如壓在國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卻難掩房地產市場的陣陣狂熱。2014 年伊始,不到20 天的時間,北京市瘋狂賣地的記錄竟然達了400 億元。在2014 年1 月所出讓的土地當中,幾乎都高得嚇人。
點評:從2013 年下半年以來,一路瘋狂的土地價格更是讓“房價穩定”成為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各地方政府而言,房價調控目標本就是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遊戲。中央政府對房價的調控符合了民眾的利益,人們在對調控的期望和結果的失望中,用傳統的思維定勢激烈批評地方政府的不作為,無力關注遊戲規則是否符合了規律。即便是出於“穩增長”的宏觀經濟訴求,並且明確排除“救樓市”的政策嫌疑,降息對樓市來講依然存在一定的利好,這意味著開發商融資成本隨著貸款利率下降而降低,同時也降低了消費者的購房成本。在樓市回暖的關頭,在樓市這樣一個信心市場上,連續降息也容易被部分人理解為樓市調控政策觸底,從而激發其消費需求的釋放。這種消費心理被開發商拿捏,會增加其挑逗房價上漲的底氣。當新一輪的調控襲來,受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按下了一二線城市房價的葫蘆,眾多“瓢”卻在三四線城市浮起。然而隨著樓市的持續回暖,一二線城市再現供不應求的情形,眾多房企就有可能不約而同的集體選擇重回一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則在巨大的庫存之下陷入低迷,市場分化不斷加劇。
3、【證券】多層次統一證券賬戶架構出爐
事件: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日前正式發布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證券賬戶管理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意見稿》不僅將轉融通及兩融賬戶納入調整范圍,而且還新增了多層次證券賬戶架構,即,投資者證券總賬戶(以下稱為一碼通賬戶)作為記載投資者證券持有及變動總體情況的證券總賬戶,現有滬a、深a等證券賬戶作為記載投資者參與單個交易場所及投資特定交易品種的具體情況的證券子賬戶。
點評:《意見稿》參照商業銀行賬戶設置的通行做法,新增了多層次證券賬戶架構。投資者證券賬戶由一碼通賬戶及關聯的子賬戶共同組成,中國結算將設置一碼通賬戶及子賬戶,一碼通賬戶用於匯總記載投資者各個子賬戶下證券持有及變動的情況,子賬戶用於記載投資者參與特定交易場所或用於投資特定證券品種的證券持有及變動的具體情況。子賬戶包括a股賬戶、b股賬戶、封閉式基金賬戶、開放式基金賬戶以及中國結算根據業務需要設立的其他證券賬戶。多層次賬戶架構建立后,實現了同一投資者多個證券賬戶之間的關聯,實現了投資者資訊的集中存儲與管理。中國結算將根據市場需要及統一賬戶平臺運行情況,分三個階段推進一碼通證券賬戶的使用:第一階段,統一賬戶平臺上線運行,一碼通證券賬戶在賬戶開立、賬戶資料查詢、賬戶資料變更等賬戶業務中使用。第二階段,統一賬戶平臺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投資者可使用一碼通證券賬戶查詢證券持有資訊以及辦理證券質押、非交易過戶等業務,中國結算也將在發行人名冊、登記結算對外憑證中增加一碼通證券賬戶資訊。第三階段,投資者可使用一碼通證券賬戶在跨市場業務中辦理證券劃轉及股份確權。
4、【外匯】去年12月央行外匯占款增加2233億元
事件: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264270.04億元,較11月末增加2233.42億元,連續6個月增長。
點評: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286303.83億元,較11月末增加2729億元。雖較2013年11月的3979億元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高位。2013年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新增27770億元,幾乎與2011年持平,是2012年的5.6倍。與之相伴的是人民幣匯率顯著升值,2013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3%。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8.79,全年升值7.89%。而2014年外匯占款走勢有待觀察。1月市場仍呈現資金流入態勢,但受美聯儲qe退出預期影響,新興市場貨幣出現動盪,中國外匯占款增長的波動性也將加劇。
5、【理財】理財寶 “瘦“身 收益均下降 余額寶墊底
事件:余額寶、現金寶、理財通……春節前集中亮相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吸引不少白領。本周末是春節收益到賬時間,《法制晚報》記者選取4類主要產品計算收益發現,收益曾經直逼8%的“寶”們,7日年化收益率都在6.5%以下徘徊。
點評: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投資的是貨幣基金,受市場資金供求關係的影響,春節后銀行資金相對寬鬆,導致貨幣基金的回報率回落。此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與資金設定相關。不同的貨幣基金采用不同的投資組合,對資金進行設定,存入10天、1個月、3個月、6個月或1年等不同的期限。當一部分資金到期后,貨幣基金需要再與銀行談判。如果此時銀行資金相對寬鬆,給出的回報率就不會那么高。對於普通投資者,業內人士建議,這些產品宣傳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把近7天的萬份收益折算為年化收益率,並非每天的真實收益率,數據容易受單日數據波動影響,因此除了7日年化收益率這個指標,也要重點關注更能真實反映其收益狀況的“每萬份收益”這個指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