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看空中國是否正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8 08:18
據英國《觀察家》網站2014年1月5日報導,索羅斯認為歐元區經濟已經探底企穩,看空歐元區已經結束,看空中國成為替代者,索羅斯看空中國是否正確呢?
國內一些人士面對看空中國的反映就是駁斥、否認,同時認為看空者心懷不軌,實際上這是沙文主義,表面上看是在幫助國內,實際上是在損害國內,對中國經濟的健康增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我們先來看看索羅斯說了什么。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其他國家無法繼續購買,是中國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機構被允許借款。而2013年北京削減玉米進口的舉動使玉米成為去年表現最差的農產品(行情,問診),價格下跌了近40%。
經濟數據顯示12月中國制造部門增速放緩,出口訂單減弱。中國地方政府面臨3萬億美元的債務,去年開始中國領導就開始要進行消減執行債務,但是,借殼受到限制后,經濟明顯減緩,接下來的刺激作用看來是短暫的。
於是,索羅斯得出結論:“中國領導層優先發展經濟而不是實行結構性改革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結構性改革加上財政緊縮,會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亂局。但是中國目前的政策存在無法解決的矛盾:重起爐灶也會再次激起債務增長,這種情形也只能持續兩三年。”
筆者認為,索羅斯的預測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下面筆者給國內政界、讀者提一些分析。
第一,看看現在的銀行業、基金業、券商業、新三板、股交中心、金融租賃、電商、股市、債市、國企並購、零售、制造業等等,都是通過擴大經營項目、擴大經營范圍來擴大新增利潤增長點,對於原來的利潤增長的項目、范圍並沒有提升利潤率。
很明顯,增長利潤增長是撒胡椒粉方式拼盤而成,不具有可持續性,大家都玩電商,商品過剩從線下上傳到互聯網上。如果能夠提升企業原來產品的利潤率,這才是擊中中國經濟要害,才是實現李克強提質增效的關鍵發力點。可是現實並沒有這樣做,因為中國沒有提升企業產品利潤率的大師。
第二,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引國企並購整合,並沒有涉及企業產品利潤率提升,而是允許好的國企成立國資投資公司、並購公司,顯然這是對新的利潤項目、新的利潤范圍的進入,老的項目、范圍利潤率只能是隨他去了。
中央國資委、上海國資委等都是照葫蘆畫瓢,提升企業產品利潤率被替換成利潤額增長指標考核,企業產品利潤率才是提升實體經濟強大的發動機,而企業通過炒股炒樓炒資本市場產品獲得的收入,就有可能演變成美國的產業空心化,溫州是中國的一個縮影。
第三,處理壞賬容易嗎?對於這個問題,國內一些地方政府官員說很容易,只要成立資產處置公司,通過壞賬剝離出去,就可以輕松上陣,四大銀行就是通過此法輕松上陣的,以至於有的地方政府官員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后說,壞賬越多越好。
筆者認為,這是糊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解決壞賬,業績最好的信達資產原先與建行對口轉移壞賬,說10年付資金的,現在簽訂協議說20年付現金。因為中國缺整合壞賬企業公司產品的大師,只能坐等資產升值脫手套現一條路可走,后者坐等資產升值上市套現,還好這些年房地產地方升值,而建行壞賬基本上是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如果是產能過剩行業壞賬資產,那么今天的信貸業績就有可能是最差了。
地方政府3萬億美元壞賬顯然也是沒有辦法消化的,除非等待升值,但是房價這么高了,其它產業過剩行業是越來越多,而銀行業壞賬到2017年又要增加到5萬億元人民幣。壞賬越來越多地蠶食中國經濟,中國顯然沒有辦法化解這種危機,因為中國缺少整合企業提升企業產品利潤率的大師,都是模仿美國包裝上市。最後成為債務大國是必然的。
第四,我們看看各地地方政府這些年來都是在招商引資,都是擴大新項目來做大蛋糕,都是新項目與別的省市新項目是在重復建設,越來越飽和,就會演變成產能過剩行業越來越多,將來就是演變成產能過剩王國。
而壞賬沒有整合企業提升企業產品利潤率的大師難以化解,壞賬像垃圾一樣遍布中國,越來越多,最後有可能淹沒中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國沒有化解壞賬企業資產整合后提升產品利潤率的大師,壞賬資產越來越大,地方政府3萬億美元債務,銀行業雖然剝離過壞賬,但是沒有能力消化,到2017年壞賬新增總額又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債務像霧霾一樣吞噬中國,從這些分析來看,索羅斯看空中國是正確的。
化解債務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提升企業產品利潤率來沖銷債務,才是正確方法,並購做大上市並不是有效方法,將來上市公司因利潤率微薄有可能演變成一個僵尸企業的搖籃。
所以,為這種僵尸企業辯護是保家衛國還是害國呢?所以,筆者批評他們是虛無的沙文主義,打著愛國的旗號實際上卻是拖了改革的后腿。改革並非就是按照中央的做法就完全正確,改革實際上還有比中央更好的路徑,還望國人深思。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