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球躁動 新興市場也受創 分析師:中國經濟表現至關重要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4-02-05 20:16


新興市場在去年陷入困境,從聯準會宣布準備減碼量化寬鬆開始,各國股匯市掉頭向下,令投資人相當難受。在量化寬鬆逐步展開,聯準會透過上揚的美債殖利率和美元匯率,調控全球流動性,本受惠於量化寬鬆的新興市場也因資金回流美國而受傷。

《路透社》主筆Mike Dolan分析指出,在美債殖利率在今年年初一度強升至 3.0% 時,不少新興市場國家都受撼動,但奇特的是,在多種新興市場貨幣出現貶值時,美債殖利率走勢也見反轉,抹去了近半漲幅。除了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至上周三(29日)為止的一週,各國央行也售出超過 200 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但市場上卻吹起一陣熱烈的美債購買風潮。


是因為聯準會的行動給全球股市帶來太多波動,使美債再度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避風港?還是開發中國家的財政衝擊與升息支撐匯率的舉動,會影響全球經濟前景?

為探討此問題,分析師將眼光轉向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問題。資產管理公司 Crossborder Capital 董事總經理 Mike Howell 指出,與美國相比,中國資金收水對新興市場帶來的影響應該更大。

中國政府戮力推動消費成長模式,同時整頓影子銀行借貸帶來的信貸泡沫;雖然中國經濟成長放慢的疑慮已在去年年底舒緩,但今年 1 月的企業情緒調查仍不是太樂觀。先不論中國官方 1月份的經濟數據如何,被視為中國需求指標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在 1 月份下砍近半,現已低至 1093 美元,而中國主權債務違約交換(CDS)價格也在過去兩個月來再度上揚,這多多少少透露出一些訊息。

美債殖利率與中國的整體情況,是影響新興市場的兩大重要因素。花旗策略師 David Lubin 指出,這兩股影響力之間的拉鋸最終可能壓抑全球的經濟成長,也使開發中經濟體難以脫離困境。而頗具影響力的中國成長模式,現在卻在不斷變化。若在春節過後,中國經濟重現成長,全球壓力會有所減輕,聯準會的退場行動會再度拉抬債券殖利率。若非如此,全球市場壓力就會再度增加。

若以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新興市場的成長潛力、人口結構、財政狀況等方面,都讓投資人認為能夠有所回報。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也說,長期投資前景並沒有大幅改變。

現在的新興市場匯率已較為自由,現金儲備也頗豐厚,不太會像 1990 年代那樣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和系統性風險。

但是全球市場情形冷峻,新興經濟體在政經結構上的瑕疵也較易顯現出來。投資新興市場的共同基金恐怕沒有那麼多耐心,2013全年,共同基金從新興市場淨撤資約 140 億美元。

投資人或許可以考慮讓資金在領軍新興市場的南韓、俄羅斯、中國及「脆弱五國」:土耳其 、巴西、印度、印尼與南非之間轉移。而德意志銀行新興股市策略師 John Paul Smith 則說,對於韓、俄、中等經濟大國,雖還未到看壞的地步,但今年的經濟前景沒有那麼積極,更需要多加留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