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力:史上最猛ipo會不會打垮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7 16:42
暴跌似乎又來了,當然這源於政府送給“最辛苦投資者們”的一個禮物——重啟ipo。
也許十二月底,在首批5只新股招股說明書見光時,市場對於一月底的50家首批ipo放行的概念還略顯猶豫。這幾天隨著后續幾個招股書的集中發布, 單周達到“八連發”的頻率,在a股歷史上已經非常罕見了。就在市場各方還在忙於研究即將在本周先后發行的八只新股、制定打新規則時,1月5日晚間多家公司同時披露招股書,讓投資者開始有點應接不暇。也就是說本周“8連發”之后,還有18家公司將在下周發行。這已經毫無懸念的超越了2012年3月,單周10只新股發行的紀錄。
發行頻率已經是創紀錄了,要這么算來,已經披露發行計劃,將在本月發行的公司數量已經達到26家。證監會之前說過1月份將有50家公司陸續上市,看來不是虛的。當然股票市場也對政府重啟ipo給出了它的態度,周一市場毫無抵抗的暴跌。
很多人都說,新的創紀錄ipo開閘,將會壓垮股市。
我更愿意相信這句話是對的! a股歷史上屢次ipo重啟后,在前6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累積收益率均值基本為負。從以往經驗看,在市場環境整體欠佳的情況下,ipo高位運行往往給行情形成重壓;比如2012年3月新股10連發后,大盤即大幅下挫,半個月內的跌幅一度逼近10%。
密集ipo重啟后的暴跌,是一個慣性動作。所以類似於周一這樣的暴跌,一點都沒有什么可值得驚訝,這只是股民的一種過往心理反應。我們不該去思考會不會暴跌,會不會暴跌到2000點以下,我們該思考的是,這次ipo重啟與之前的本質不同之處。
必須要有兩個認識:
第一個認識:以后就沒有ipo重不重啟這個說法了,ipo逐漸向注冊制改革,政府也沒有權力通過停止或重啟ipo來調節股市了。ipo的數量完全取決於市場,以后的ipo頻率可能會長期保持高頻。從近期的情況來看,蜂擁而至的ipo大潮或遠遠超出市場預期。我們來看,目前正在排隊等待上市的有700家企業,融資規模很可能要超過萬億元。根據第一批獲得批文的企業來看,起碼這700家企業不可能一下子涌上市來。從國內研究機構的普遍預測情況來看,2014年a股至少會有超過300家新股上市,融資規模很可能將達到2500億的歷史新高。
第二個認識:ipo已經徹底改革了,既然ipo制度跟美國逐漸接軌,那么我們對ipo的認識,比如對股市行情的影響也要跟美國接軌。本次ipo重啟是在證監會本著市場化、法制化的宗旨重磅推出一系列發行改革措施的大背景下進行的,ipo的目標就是要市場化,向注冊制推進。注冊制的情況下,任何企業都有資格上市融資,但是就看投資者買不買你股票,你上市融資發售股票,如果投資者不買或者買的不夠,那就沒有成功。但是投資者爭相購買,那么你就融資成功。所以,在美國,投資者要花費更多的功夫來了解即將發售股票的公司,但是這樣上市成功公司的股票價格會更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意識是不會低估太多,也不會高估太多,並且企業內部問題也不大,所以美國高管不會套現。美國不存在什么ipo重不重啟對股市行情的沖擊問題。[NT:PAGE=$]
反觀中國以往的審核制,證監會無形中被賦予了對新股發行質量把關的責任,使廣大中小投資者誤認為新股都有監管層的背書,而人為抬高新股的平均發行價格、市盈率水平,使得新股“三高”得不到根治。
我們必須要重新認識這次的ipo,它跟以往完全不同,對股市行情的影響,也應該要提高到另外一種高度。或許,短期內的行情還是或多或少受到點資金面的影響,暴跌可以理解,畢竟短期內整個股市的資金說是固定的,並且大家還是抱著老式的看法。
但從中長期來說,對m2突破100萬億流動性極度充裕的中國來說,不缺資金,缺的是進入股市的資金。我們可以依稀回味07年大牛市的場景,能感覺到股市外側的資金充裕,但08過后,這些大資金突然集體消失了一般。既然07年時,已有如此的流動性感受,更別說現在,07年到現在,m2已經從40萬億增長到了超過100萬億。
事實是,資金永遠不缺,缺的是一個真正能吸引資金進入股市的信心。這種信心應該來自於正確的制度改革。
從這一年來看,在改革力度上,肖鋼甚至比郭樹清的“去權力化”更徹底,他推動的一系列深層次的改革——向注冊制過渡,新三板擴容落地,多層次資本市場頂層設計框架完成,《證券法》修法獲得實質性進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出臺,ipo開閘——動了整個證券期貨市場,包括證監會自己內部人的奶酪。首當其沖的是逐步廢除證監會最大的權力——ipo審核制。
這或者是他作為一個外來者更容易推動改革而不會受原有利益牽絆的好處。在外界看來,肖鋼擅於借力,能夠以柔克剛,是懂政治的改革者。2013年,是國務院直接針對資本市場發展有關問題下發檔案數量最多的一年。很顯然,有了國務院層面的最高指示,一方面是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證監會做事兒也更容易一些。當然,也是基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背景。
從各方的反饋來看,這一年來,證監會的做事更頻繁了。起碼在我們看來,證監會開始以“寬進嚴管、加強執法”作為監管轉型:全面部署稽查執法工作、新增600名執法人員、快速查辦大案要案。一年來,嚴打內幕交易、懲治欺詐發行、實行史上最嚴厲的ipo財務核查、重典治市令違規者膽寒。也留下了多個經典案例,如萬福生科(300268,股吧)案中,對造假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機構的處罰;在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烏龍指事件”中,對光大證券及相關涉事人員的處罰嚴厲程度不僅前所未有,而且,從事件發生到公布結果,只花了兩個星期,可謂行動神速。2013年1到12月,證監會各項主要執法數據遠超2012年,啟動調查案件數量同比增長25%,移送案件同比增長70%。
我認為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就拿這次的ipo來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持續推進的,核准制向注冊制過渡並不是一蹴而就,還需要等待相關法律確認。此外,退市機制也缺乏,這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沒有退市機制的約束,就缺乏一種自我監督的長效機制。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從這次的ipo重啟來看,本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還是缺了一點,似乎還沒有最終觸碰到中國資本市場成長的核心問題。但好像也就只差了一點。美國的股市百年歷史中,也有過這樣的過渡,前面的50年都在白干,回到原點。改革完畢也就是二戰之后很長時間才沖破千點,之后,道指才從1000點連續沖破各個千點大關,上了萬點。中國的股市如果放到這種大環境中去看,又何必太在乎一時的ipo重啟之后的市場反應呢。
對ipo重啟必須要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了!(博客:cctv許一力)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