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慶談眾創發展:不做內容的空間是沒有意義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歷時117天國內外調研,《中國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於4月18日在北京(樓盤)發布。
在這份近兩萬字的藍皮書中,不但對當前中國眾創空間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分析,同時對於推動眾創空間發展以及共享辦公的國際經驗都有最全面及深入的研究。
剛剛過去的2015年,可稱為中國眾創空間發展的元年。依托於需求鏈的變化,正在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共享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創新、創業的熱情催生了大量小微創業企業的辦公需求,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渴望擁有能夠激發商業靈感以及整合上下游合作鏈條的創業生態環境。
這為共享辦公的發展豐沃了土壤。一時間,以優客工場、無界空間、36氪、洪泰創新空間、SOHO3Q等為代表的一批眾創空間,正在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蓬勃的生機下不可掩蓋的依然是中國眾創空間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行業標准的缺失、運營主體能力的良莠不齊、概念大於實際的蜂擁而至都在制約着眾創空間的發展。
一份厘定行業標准的藍皮書急不可待,這對於國內迅猛發展的共享辦公來說有着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據了解,《中國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從中國眾創空間的內涵與外延展開,並對標美國眾創空間商業模式來分析當前「中國化」的成果。結合中國市場的特點,對國內眾創空間的標准功能及服務做了如下總結:空間規劃科學合理、務實高效;由第三方提供企業所需的稅務、法律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選址講究以及豐富的商業生態。
隨着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目前眾創空間也面臨着一系列問題與挑戰。一些地區把建設眾創空間數量當作硬指標,或者通過政策優惠強行推出一些成長性較差、功能性較低的眾創空間,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榮,難以從實質上促進創新創業。同時,我國眾創空間剛起步,有「散」和「薄」的特點;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盈利模式單一也造成了國內眾創空間發展失衡。
但正如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所言,「勢單力薄,這是一個自然現象。」
他舉例稱,美國也有很多勢單力薄聯合辦公和小型空間,自然會通過市場的手段慢慢的整合。但是無論大小,要有內容,沒有內容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什麼內容都沒有,一個房子擺着桌子,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毛大慶(樓盤)認為,叫眾創空間,大家容易偏着理解,因為這個詞的重心在空間,使得這一年大家總是爭論空間。這是搞房地產,商業地產的,其實都不對,做的應該是空間里面的內容,不做內容的空間是沒有意義的。
藍皮書中,對於推動眾創空間的發展也有詳實的建議:
(1)合理制定眾創空間績效指標:加快眾創空間發展,需要包括租金補貼、場地提供、稅費減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但不宜將眾創空間的發展作為一項硬性政績指標。在對某一眾創空間發展狀況進行評估檢測時,應當不唯孵化面積、在孵企業數量、服務創業者數量等指標,而是更注重其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和孵化企業存活率。
(2) 鼓勵聯盟、投資、並購:國家主管部門應出台明確規定,支持眾創空間的聯合、聯盟,支持有實力的眾創空間開展對外投資並購、股權合作,追求規模化發展,全國化布局,做大做強。對具有一定規模化和盈利能力的眾創空間,在直接融資尤其是上市等方面給予定點傾斜。
(3)健全眾創空間投融資體系,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租金收入只是眾創空間的基礎收入,要形成一個自足的產業,它還必須形成全要素孵化平台,股權投資平台,資源合作共享平台。這些平台,無法完全依靠創業服務業產生,而是需要整合各類社會資源。
(4)堅持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原則 :不少地區的眾創空間及創業孵化器,前期主要由政府推動創立,有的甚至是作為示范樣本來建立。但這種模式很難走遠。眾創空間和新創企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政府扶持,包括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但總體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成長的原則。眾創空間也必須經歷市場大潮的淘洗。
(5)認真甄別金融領域的眾創空間 :金融領域的眾創空間,尤其是涉及眾籌的平台,應該嚴管嚴控。有些公司或個人,既沒有互聯網技術的實力,也不懂金融業務,就隨意建立P2P平台。其獲客方式主要靠線下雇傭了大量「理財師」團隊進行的地推,甚至建立不合規的資金池,進行平台自融,直接分配資金去向。
(6)降低准入門檻,簡化登記手續:繼續深化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和住所登記改革。企業名稱可注冊登記為「眾創空間」、「創客空間」等專業名詞,其經營范圍可核定為「眾創空間經營管理」。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降低審查要求,積極落實「一址多照」政策。暢通綠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記」。
綜上所述,對於當前國內致力於分享辦公的創業者來說,都具有切實可行的借鑒意義。伴隨着共享辦公的鼻祖WeWork來到中國。對於國內眾創空間的創業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WeWork的服務商體系與其會員結構對應,除了企業級服務以外,提供了大量的個人服務,從保險、健康到飲食等。但其服務供應商絕大部分位於美國,少數位於歐洲。這也意味着WeWork需要在中國重新搭建服務商體系,如何落地是個不小的難題。
在國內外競爭對手雲集的眾創空間領域,單一「數桌子」的收租模式必將被淘汰,而其終極目標是如何構建一個生態系統,更有效地服務於「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的創業創新領域。多位業內專家一致看好的便是孵化器模式和創業加速器模式,它們都需要構造一種對內自足、對外開放的生態體系,這代表了我國眾創空間的發展趨勢,也正是國內以優客工場、創業公社、洪泰空間、無界空間、氪空間、P2和SOHO3Q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眾創空間努力的方向,通過強大的渠道分發和產品閉環,構建自己的生態王國,此亦獨角獸與獨角獸加速器的完美融合。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海外置產首選 9/3台北9/4高雄說明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