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頂級互聯網公司都在研究的「Bot」究竟是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8 09:54


一覺醒來世界還是原來的樣子,變壞的人工智能和終結者並沒有誕生,更別提控制人類……可是就在一夜間,幾乎所有知名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重新撿起了一項已經「過時很久」的技術:「Bot」。

——可別搞錯了,我們說的可不是 Alphabet 旗下波士頓動力制造的、能飛速狂奔數十邁還怎麼都踹不倒的機器人,而是由一群看不見摸不到的聊天機器人組成的大軍。


Bot是什麼?它們會出現在哪里,誰又在開發它們?它們能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能幫你做什麼?它們會像很多所謂的科技前沿人士認為的那樣,最終取代你手機里的 App 嗎?如果你對Bot感興趣,你將在本文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Bot是什麼?

我們正在討論的Bot,全稱應該是Chatbot——聊天機器人。

過去的聊天機器人是計算機工程師們開發的軟件,專門用來跟人聊天玩。之前在微博微信上刷存在感的微軟小冰就是一個基於人工智能的聊天機器人,但最早的聊天機器人其實是計算機科學家約瑟夫·維森班在 1966 年編寫的 Eliza。這些聊天機器人的擬人程度各不相同,計算機學界還專門為了評判這些機器人的擬人度設立了一項測試,你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圖靈測試。

但我們討論的Bot,會做的不只是聊天。它像是一個客服,要在跟你聊天的同時,了解你的意圖,幫你處理你的事項,完成你想讓它幫你完成的工作。准確的來說,我們討論的 Bot,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聊天機器人助理。

Bot出現在哪里?

Bot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各種計算機系統、社交服務和聊天軟件里了。比如微軟Cortana、苹果Siri和Google Now,從聊天機器人的角度來看它們都屬於這個范疇;微軟小冰則已經出現在了微博、微信里;Slack雖說是個工作用的IM軟件,里面也有很多Bot,具有各種有意思的功能;微信就更別說了,公眾/服務號的自動回復也可以被理解為簡單的聊天機器人,而微信也對服務號的運營者開放了接口,允許他們接入采用第三方服務設計聊天機器人,來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

現在來看Bot出現在IM軟件里最多。原因顯而易見:Bot 是幫用戶邊聊天邊把事辦了,而IM 軟件對於用戶來說就是聊天用的……

更何況,如果要說IM是移動應用之王,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

誰在開發這些Bot?

更合適的方式,是先把這些Bot背後的擁躉分成兩個組別:平台方和服務方。

平台方指的是所有那些允許Bot在自己的系統、軟件等平台上出現,那些鼓勵開發者在自己平台上開發Bot的公司。

比如微軟基於Cortana的經驗、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開發了一個Bot框架工具。開發者可以開發Bot並放到 Skype 上,也可以以 API 形式集成到其他聊天軟件里;

出現在Skype里的Bot,以Cortana的形態存在。

Facebook 跟微軟幾乎雷同,但它主要是想讓第三方服務商把Bot放到自家的IM軟件 Messenger 上;Slack 和 Telegram 也一樣。你可以把這些公司看做Bot平台。但這些公司首先要向第三方開放一定量的用於開發Bot的技術,以及開放自家IM軟件的 API ,好讓第三方開發完了Bot能放進去。

而服務方,指的是那些把自己提供的具體服務變成Bot的形態,放到平台上的公司。比如披薩速遞公司達美樂(Domino』s)就在跟微軟合作,讓用戶可以在Skype上用Cortana點披薩;再比如 電商公司 Spring、新聞服務CNN和天氣服務 Poncho,這三家公司已經作為首批合作伙伴,把自己的服務做成了Bot放到了 Facebook 的 Messenger 上。

Poncho和Spring:它們都是第三方提供的服務,可以以Bot形態跟Messenger用戶聊天,但並不限於Facebook的平台。

當然也有一些趁着這股Bot的勢頭獲得了知名度的小型公司,專門夾在平台和服務商之間提供開發Bot的技術支持。比如硅谷有一家名叫 api.ai 的公司,專門幫助第三方減少Bot的開發時間,降低Bot的反應時間,提高對話的擬真程度,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可以說,因為微軟、Facebook 這種巨頭公司的推進,現在Bot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科技行業中又一個嶄新的熱門類別了。

Bot能做什麼?

相信你看完上面這幾段描述,已經對Bot的能力大概有所了解了。可以說,Bot 可以幫你做到任何事情,無論是訂飛機火車票,還是追蹤一個快遞的位置,甚至在你最沒頭緒的時候,幫你選好今晚應該送給太太的生日禮物。Bot 能做到很多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幫你自動化很多繁瑣的事務,讓你在一個場景下(比如IM應用)里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辦了。

PingWest品玩在 Slack 里使用的 Bot

為什麼Bot如此厲害?因為那些驅動它們的技術在近幾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首先是 AI。基於最先進的卷積神經網絡,再整合相對傳統但仍然有效的蒙特卡洛樹搜索技術,Google 的人工智能 AlphaGo 在人們普遍認為機器無法駕馭的圍棋項目上,贏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圍棋選手李世乭職業九段。圍棋都能下了,幫你叫個外賣還不是小菜一碟?

其次是與對話相關的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經如此發達,以至於你很難想象,現在的計算機軟件已經能輕松理解那些高度口語化,甚至口音嚴重的閒聊。其實機器人不光能聽懂一句話說的什麼,還能參考上下文,在一段連續的對話中理解你的意圖,幫你處理各種事務。目前這些Bot大部分還都在文字對話階段,但很顯然對語音對話支持已經近在眼前了。

Bot會取代App嗎?

另一個讓Bot突然熱鬧起來的原因是大公司的推進。以微軟和 Facebook 舉例:Skype 有超過 3 億 月活躍用戶,Facebook Messenger 有 9 億月活躍用戶……

當用戶量如此巨大的IM軟件變成了各種Bot服務平台,它們對平台方帶來的流量入口價值是十分顯著的。苹果公司和 Google 在移動時代地位如此顯赫,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功勞巨大。任何提供服務的 App 想要來到用戶的面前,都要先經過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讓這兩家公司變成了流量的入口和 App 的把關人;而現在,當Skype、Messenger 成為了新的服務的聚合處,用戶可以直接在IM軟件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務。倘若這種模式被用戶接受,未來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你很容易看出微軟和 Facebook 將有機會取代苹果和 Google 現在的地位——我說的是倘若。

Facebook相信Messenger平台有能力接入數以萬計的Service Bot。到那時,它將從一個IM成為一個 OS……

但顯然,Bot 取代App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那種跟機器人聊天的詭異的感覺。更何況也不是所有的App功能都能被Bot取代:比如玩游戲,可能除了Lifeline這種純粹對話型的游戲能用Bot來玩,其他的游戲仍然需要夠大的窗口來顯示畫面,以及獨立的交互;再比如電商購物,就算 Facebook 展示了能用Messenger買東西,大家肯定還是喜歡自己挑東西,而不是等着機器人給自己推薦。

但現在來看,很多服務性質簡單(提供信息),功能單一的App很有可能第一波遭到取代的風險,比如天氣、新聞、訂餐、機票和酒店預訂服務等。但這並不是說一定會取代,只是說那些需要立刻搞定瑣事的人,可能會覺得讓IM里的機器人代管這些瑣事來的更方便一些。(光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