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IPO清理3類股東 解析背後有何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5 09:40
新三板最重要的投資邏輯已被定向爆破。此前在投行圈流傳的一則重磅消息日前被證實:“按照證監會要求,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産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持有擬上市公司股票的必須在申報IPO前清理。”
受此消息影響最深的將是已經申報IPO材料的幾家新三板公司,以及上百家進入IPO輔導期尚未申報材料的新三板公司。
應當說,這則消息與新三板即將正式出臺的最終分層方案一道,勢必會使得整個新三板的生態發生一個質變。新三板作爲滬深交易所以外的獨立市場,且不以活躍交易爲目的的PE拍賣市場地位將確立,這也從側面揭示了監管層的監管思路與監管方向。
作爲最接近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潛質的公司,新三板擬IPO企業短時期內將知難而退,IPO排隊新增量有望大減,部分新三板股票價格的重大波動和換手率大增也將在所難免。
衆所周知,以機構投資者爲主,並無多少“韭菜”的新三板二級市場內,流動性始終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退出更是艱難,最能確定的退出途徑只有通過申報IPO登陸滬深交易所市場退出。
現在各路資金通過多種方式攜新三板公司衝擊A股的夢碎,將對新三板市場供求關係造成影響。市場生態毋庸置疑會發生巨變。
稍微留意過新三板市場的人,都能感受到近年來這個市場的挂牌公司數量呈現井噴式的增長。股轉公司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4月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達6504家,總股本3818.73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1355.83億股,總市值達29207.66億元,但每年股票成交尤其是通過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則不過千億。
身邊稍微像樣點,暫時塌不了台的企業,都曾被戳弄著要上板。氛圍最熱時,一度新三板也有借殼“妖風”起,連輔導期的幾個月都已難忍。泥沙俱下的結果在目前已經顯現,新三板市場混雜,各企業規模、盈利能力、財務特徵、運營體系差距巨大,流動性也相應差距甚大。
即便如此,一些不明就裏或別有用心的企業也動輒大呼要轉板,令投資者風險大增,也讓監管層疑慮叢生,相關制度亟須健全。因而本次分層市場制度的行將出臺,不僅僅是市場分化的制度化結果,也是監管層出於對市場各方面利益的考量。
分層雖強化分化,但因爲分層是動態調整的,所以內部各層次的互通流轉將爲未來跨市場轉板的實施提供有益探索。內部轉板順了之後再談跨市場的轉板,底氣可以更足,也會更有說服力和公信力。
因而,各路資金大鱷利用各類掩體實現IPO後退出的路被堵,對新三板公司也並非就是一件壞事,少了這些急火攻心、吃相難看的短線“小主”,企業反而可以沈下心來在新三板的創新層淬煉,爲將來的轉板機制預期背書。
市場也普遍認爲,新三板作爲國家爲中小微、特別是創新創業型企業提供融資的新渠道,是連接中小企業與投資者的重要平臺,主要爲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服務。
大量資金只緣於衝擊IPO的立場而湧入新三板二級市場,與新三板“扶持實體經濟”的戰略定位相背離,將來無論衝擊A股成功與否,沒有長期戰略意圖的資金既能一哄而上,也會一哄而散,難免會有一地雞毛的亂局出現。
此外,這些掩體下的資金形式也並非沒有瑕疵,契約型私募基金沒有法人資格,資管計劃和信託計劃也存在投資者適當性問題和合規問題。因而,接下來新三板企業與投資者皆需要直面這些監管新規,重新審視與深思自己的初衷。在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實質上已經被擱置的情況下,這段時間是一個難得的能夠靜下心來苦練內功的窗口期。
(作者蔣光祥爲公募基金從業人士)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