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諾獎得主:提升勞動生產力必須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21 20:36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hristopher A.Pissarides

和訊網消息 3月21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召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及劉俏、姜國華、陳玉宇教授,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hristopher A.Pissarides教授在會上發表演講,解讀兩會釋放的信號和經濟形勢。


Pissarides教授表示,中國在過去30多年來所取得的經濟改革以及經濟增長都受到全世界的認可。但是,中國經濟目前也存在着各式各樣的問題。

中國的勞動生產力只有美國的12%,這也就意味着中國一些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勞動生產力。提升勞動生產力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找到增長源頭,由農業轉向工業,通過城鎮化的方式可以提升3%到5%。如果能把農業低效的勞動人口能夠轉向經濟當中的其他行業,勞動生產力就可以從25%增加到100%,意味着它的勞動生產能力增加4倍。

美國用2%的務農人口產出了自己人吃不完的糧食;而中國用了20%的務農人口卻依然糧食不足。因此,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個關鍵的方法就是要把中國務農的人口轉向到工業以及服務業,其中最關鍵就是農業的機械化,以及戶籍制度的改革。

第二個更重要的是土地改革。中國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個人所得的片區或者宅基地都過小,而且最終控制的還是村里的領導,農業的機械價格也比較高。土地政策的改革要使農村的土地可以流轉。把小塊的地塊積少成多,讓那些能夠買得起大地塊的人,最終有足夠的現金買更多的農業機械。能夠把小地塊轉售流轉出去的農村的人口才能到城里面安家落戶。

Pissarides教授演講的第二個重點是產業及工業政策方面所需要經歷的結構性的改革。他談到,李克強總理所提到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就是中國要進行技術研發的現代化、走在技術研發的前沿。中國不能像以往那樣,通過抄襲或截取別人已有的科研成果。

實現科研成果自主化,需有三個前提。第一,必須要有受過良好訓練的高級的勞動力;第二需要有投資,第三要進行研發。中國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因此勞動力是較為有質量的。中國的投資規模也是美國、歐洲的兩倍,達到產出的45%。然而,歐美地區的投資只占GDP的20%,其勞動生產力卻是中國的4倍之多,這意味着歐美的投資發揮了調動效果,而中國的投資並沒有投到可以提升勞動生產力的這些創新技術以及領域當中,而是進了運轉低效的一些國企當中。 所以,接下來必須向中小型的企業、創新企業投資,並縮減國企的規模,讓經濟當中出現一些新鮮有活力的這些企業。

目前中國最缺少的就是優質的研發,特別是民間企業所做的科研及創新。要實現2025的目標,必須要讓政府更多的放權,把投資以及科研方面的經費交由這些民間企業、私營企業,從國企轉向私企,來進行研發。並且,中國對高等院校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