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貨幣貶值刺激出口?效果恐只有1990年代的一半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 2015-08-20 14:00
貨幣貶值刺激出口效果恐只有1990年代的一半 (圖:AFP)
據《Financial Times》報導,自上周中國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後,似乎「貨幣戰爭」已是世界經歷了金融海嘯之後的新特色。
但或許這些「貨幣戰爭」的參與者們都忽略了一個已被經濟學家所證實的事實:貨幣手段早已不是刺激貿易的武器,雖然它曾經是。
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對中國以及全球 46 個國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 2015 年的今天,使用貨幣貶值的手段來刺激出口,效果僅只有 90 年代中期的一半。
並且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還發現,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的版圖越大,該國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可能就越少。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 Michele Ruta 表示,對於想要依靠貨幣貶值來增加國際貿易競爭優勢的國家來說,人們的認知和貶值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兩者之間恐怕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Ruta 指出,根據多年相關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如今的事實是:貨幣貶值所帶來的效力已比過去要小得多。
而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很多。
Michele Ruta 與世界銀行其他經濟學家認為,最重要的原因為:
一.貨幣貶值,進口成本相對上升。
全球供應鏈在過去二十年間,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多產品的零組件皆產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而產地與產品的替代性,也比過去還來得高。而貨幣貶值不可否認地的確還擁有一些效力,能增加出口競爭力,但相對的也將令進口成本增加。
而為何貨幣貶值對出口刺激的作用已變得更加複雜?
以一部智慧型手機為例:手機螢幕可能是日本製造的,晶片可能來自韓國,其他零組件則產自東南亞。
因此,理論上來說,日元貶值,儘管能刺激手機螢幕產業的出口。但卻無法改變當日本人購入「整部手機」時,其他國家生產的零組件成本相對上升的事實。
二. 全球需求疲軟。
據投資銀行布朗兄弟 (Brown Brothers Harriman) 全球外匯策略部門主管 Marc Chandler 在本周致投資人報告中指出,儘管日元在過去一年貶值了 17%,但第二季度出口量的下滑幅度,依然創下五年最大單季跌幅。並且韓國、台灣甚至德國,也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Chandler 認為,恐怕匯價不會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原因,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全球需求。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