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維修O2O:配件難倒創業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7 08:12
【七嘴八舌】
主持人:
南都記者
梁卓慧
參與嘉賓:
唯修匯創始人
周橋
輕鬆家電創始人
李偉
小宜管家創始人
桑衛清
戈壁投資合伙人
徐晨
剛剛拿到千萬美元融資的創業企業輕鬆家電,在聘用和培訓師傅上毫不吝嗇,創始人李偉對南都記者表示,“輕鬆家電上門提供家電保養、維修等服務的團隊規模超過1500人”。李偉十分推崇京東物流的自營模式,認為到家服務就應該做得“重”,才能保證品質。而同在深圳的另一家競品企業唯修匯則不願冒高成本的風險,借鑒打車行業的Uber,整合置維修師傅資源提供服務。
對此,戈壁投資合伙人徐晨認為,家電維修O2O剛起步,市場需求還沒拉動起來,比拼的不是模式上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快速在一個小範圍內驗證、跑通,當中對資金量和運營效率的綜合考慮是關鍵。
剛需標準化
上門不及時、不明碼標價、小病大修……提起家電維修,很多消費者一肚子苦水。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發布的報告,近年接到的投訴當中,家電維修可謂“重災區”。
痛點即是機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以移動互聯網改造傳統家電維修的創業項目密集冒出——— 用戶線上下單預約,下師傅接單后第一時間上門維修,服務質量評價在A PP上一目了然。南都記者梳理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已經有數十家,比如輕鬆家電、唯修匯、萬能小哥等,第一輪融資就拿到至少上千萬人民幣。
然而,家電維修比較低頻,不容易沉澱用戶,對於它的市場空間,業內不乏質疑聲音。
對此,戈壁投資合伙人徐晨對南都記者分析,看海爾、美的、海信等知名家電廠商,每年都有很大一塊預算投入在售后維修,市場容量可觀。另外,對於過了保修期的服務,目前大部分通過廠商的客服熱線來維護,成本相當高,如果釋放給第三方平台,機會很大;再橫向比較同樣是上門服務的按摩、美甲O2O,盡管都屬於頻次不高的一類,但顯然家電維修的標準化程度要高一些,用戶需求也更剛性,風投的青睞正是基於這兩點考慮。
但長尾市場不是短期能培養起來,很多創業團隊並不會只“押寶”家電維修一項業務。比如唯修匯,目前拓展了頻次相對高一些的家電安裝和清洗業務。而輕鬆家電的業務範圍更廣,涉足家電保養、回收、以舊換新等等,甚至家電維修還不是主推業務,保養和回收才是主打。“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有維修業務,作為家電后市場的服務商,這是專業度的體現。”輕鬆家電創始人李偉對南都記者。
配件成掣肘
O2O服務基本上有垂直式和平台式兩種打法,在家電維修這個領域也不例外。
“創業者都知道平台越輕資越好,但你看阿姨幫、河狸家這些做到家服務的創業公司,為了把關服務、建立品牌,誰不是越做越重?”在李偉看來,如果上門服務的人都不是自己的員工,很難把服務要求執行到位,因此輕鬆家電的師傅必須100%自營。目前維修師傅大概有300名,大部分從網點過來,經過嚴苛的考核以后,還得接受一系列培訓。他對南都記者,“我現在已經不提O 2O了,我們就是家電后市場的服務商。”
唯修匯也有自營的師傅,但占比非常少,大部分是外部整合。創始人周橋告訴南都記者,自營部分是基於用戶響應的考慮,遇到什麼特殊情況可以馬上派人去處理,但如果全部自營成本又太高了,畢竟維修是有淡旺季的,旺季招了很多人,可能到了淡季就沒什麼活干了。他更傾向於效仿U ber,以互聯網整合市場上置的維修師傅資源。
“原本消費者跟維修師傅之間的鏈條太長了,我們去中間化,讓兩端對接。”周橋認為,在傳統的維修模式下,消費者找到最近的網點,網點再打電話找一個可能不是全職的師傅來服務,后兩者之間其實是比較弱的關係,但最終網點會賺取維修費用的近50%;而跳過網點,其實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直接派單給附近的師傅,當然,前提是有一套嚴謹的算法,結合維修的品類、品牌以及過去服務評價等要素來匹配。“我們盡可能減少人治,靠系統和平台運營。”周橋。
對於同行的兩種打法,小宜管家創始人桑衛清提出一個疑問:那師傅的配件從哪裏來?現在家電型號越來越個性化,型號管控也越來越複雜,不是授權網點很難拿到原廠配件。“如果直接跟廠家談供給配件,據我所知,還沒哪家家電企業這麼做,因為網點利益被觸動會起來‘造反’,而廠家要保護原有的授權體系。”他告訴南都記者,這就是小宜管家一直沒怎麼觸碰行業鏈條的原因,他們以“電子維修卡”切入市場,定位為用戶的報修顧問,而在維修這個環節,還是派單給廠家的合作網點。
對此,李偉坦言在配件問題上遭遇受阻:跟廠家談判是個漫長的過程,在起步階段往往只能談下個別品類的維修授權和配件供給;但這也並非沒有辦法解決,可以從下游購渠道購買,比如廠家授權的售后網點和配件經銷商,只是成本會比較高,目前維修服務處於限量供應的狀態。
抱大腿or燒錢
面對各式新興的家電維修O 2O,消費者會如何選擇呢?
周橋指出,其實消費者對於第三方平台的認知度還沒建立起來,當家電出問題的時候,首先找的是廠商和銷售方,換言之,這是離用戶需求最近的地方,通過跟它們合作,不用在C端花錢補貼,自然會帶來用戶和工單。“我們雖然定位家電維修的U ber和滴滴打車,但補貼可不學他們,因為這對低頻業務很難湊效。”他判斷。
不過,開拓家電廠商合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桑衛清,在家電行業干了很多年,還是有一定人脈資源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給家電廠商提供SA A S服務,解決IT化升級,那麼作為兌換資源,對方纔願意幫小宜管家做推廣。
李偉認為,既然B端不好突破,那還是先走C端,並且用的就是補貼推廣。雖然燒錢,但他並不覺得是下策,從效果來看,第一次補貼之后回頭率超過50%,通過微信公號推廣加上用戶朋友圈分享,為他們帶來了90%的流量。“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通過補貼用戶讓師傅每天有活干,這樣他們才有動力提供最好服務,使得輕鬆家電建立起品牌,所補貼會持續下去。”他對南都記者。
對此,徐晨分析,家電維修最終面對的是C端,借助B端雖然在獲取首批用戶上占優,但往后更重要的是看誰能夠根據用戶的反饋,快速迭代模式,不見得起步有用戶的就一定會跑贏沒有用戶的企業。
“家電維修不屬於壁壘很高的領域,不是靠模式差異就能佔領很大的市場份額,也不存在你掌握了什麼就能把對手打敗,更多是資金量和運營效率的綜合考慮。”徐晨認為,家電維修O2O在一定時間內還是群雄割據,起碼兩三年后才看到相對穩定的格局。
配件供給難在哪
梁卓慧:受制於配件的供給,家電維修是不是一個受局限比較大的領域?
桑衛清:確實如此。家電維修O 2O首先要成為廠家的授權商才拿到正規配件,其他渠道雖然也可能拿到,公司小的時候無所謂,但做大了以后如果沒有穩定的配件渠道必然會遇到瓶頸。除非有一天所有家電配件可以在電商平台自由流通,否則C2W (用戶對工人)的模式很難走通。
其實參照汽車行業就知道,拿到融資的基本上都是不涉及配件問題的洗車、上門保養等項目。我們最近也是增加了在家電清洗和保養業務,這塊自由度大,我們以自營的方式來運作,清洗保養團隊每周增加十幾人,年底再會有幾百人的隊伍。相比已經成熟的家電維修業務,我們傾向於清洗保養投入更大的精力。
李偉:獲取配件成本較高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導致沒法大規模推動維修業務。我們成立才8個月,還很小,家電廠商看不上我們,我們也沒法馬上改變游戲規則。要變革只能自己先強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自營維修師傅保證服務品質,要燒錢補貼獲取C端用戶。現在輕鬆家電80%的用戶都是保內維修,他們本來可以找廠家的,就因為傳統服務體驗差,我們以更低的價格、更及時的響應留住用戶。等我們把規模做大了,廠家自然會願意跟我們合作。
維修能學滴滴模式嗎
梁卓慧:很多服務領域都想借鑒U ber、滴滴式的共享經濟模式,結合家電維修的特點,要克服的難點有哪些?
周橋:怎麼通過系統調動師傅的能力是一大挑戰,有時師傅在附近,但維修的品類不是用戶所需要的,有時品類符合,但距離又太遠,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匹配效率。我們現在不愁工單,儲備的日工單量已經過萬,但問題是未必能消化得了。畢竟發展師傅也有個過程,我們建立了一個全國幾十萬名維修師傅的資料庫,不過能比較好地調配起來的師傅大概幾百個。並且,唯修匯不是做簡單的信息對接,而是要確保用戶的滿意度,包括派單、上門、解決配件問題、支付、評價等等環節,全部都要考慮周到,這些都需要一步步完善。
桑衛清:維修不像滴滴打車,后者司機自己帶車,服務也是標準化的。而對於家電維修行業,如果平台繞開網點直接派單給師傅,就會碰到上面提到很難拿到配件,對於師傅的管理也會十分困難。
李偉:除了滴滴打車,國內好像沒有哪個共享經濟模式能做得很好,這跟國情有關。另外,再看美國的共享經濟代表,家政O 2O平台H om ejoy已經倒閉了,Airbnb、U ber也開始受到質疑,部分勞動者起訴,既然每單業務被平台抽傭20%,就應該是員工,就應得到底薪和社會保障。在服務行業,尤其是到家服務,我覺得自營更靠譜些。
徐晨:以怎樣的模式切入其實是基於創業者的資源本身,很難判斷怎樣的模式就是最適合。並且我覺得在一段時間后,主要公司的模式會慢慢趨同,平台模式增加一部分聘用師傅以滿足應急需求,原來純自營的從成本考慮也整合兼職的維修師傅,都值得探索。
統籌:南都記者 周上祺
采寫:南都記者 梁卓慧 南都插:陳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