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啟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7月31日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啟動儀式在洋山保稅港區正式舉行。交易平臺試運行期間,首批上線的兩家交易平臺客戶均通過浦發銀行完成代理清算:浦發銀行境外客戶ARC通過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賣出200余噸電解銅現貨,通過FT自由貿易賬戶完成約666萬跨境人民幣結算;浦發銀行境外客戶香港懂濟通過上海鋼聯金屬礦產國際交易中心向同為浦發境內區外客戶瀾騰實業購買24余噸冷軋板,成交金額約為6.5萬元人民幣。浦發銀行因此成為自貿區跨境人民幣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啟動后唯一一家完成多品種、多平臺代理清算的商業銀行。
規範市場助推國際貿易結算中心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是上海自貿區眾多重要功能之一,而統一規範的交易市場是這一功能有效健康發揮的基礎條件。2014年4月,上海自貿區出臺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暫行規定”提出,市場經營者應做到“交易、托管、清算、倉儲”分開,嚴格防范和妥善處置各類風險。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浦發銀行、上海清算所、第三方倉單公示系統、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聯合開發,終於建成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初步實現了交易市場“四分開”的管理要求。在這個平臺上,整個交易模式將“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體系落到實處,從結構設計上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交易者的利益 。四個功能主體分開之后,各交易互相獨立,各主體相互制約,將杜絕擅自動用交易資金、誤操作劃撥資金等情況,形成了較為規範的交易體系。
業內認為,該平臺的建立,將有助於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形成規範的要素交易市場,從而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投資機構參與,穩步推進上海成為國際大宗商品要素交易的定價中心,進一步帶動現代服務業、物流行業、航運業的聯動發展。
金融創新助力企業
2014年,浦發銀行就推出了業內首個針對大宗商品行業客戶群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據悉,在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啟動后,結合自貿區相關配套政策,浦發銀行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客戶可通過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組合包,幫助企業實現采購管理、拓寬銷售渠道,優化訂單融資、完善保稅倉單套保、提升開證效率。
據了解,浦發銀行推出的這一系列解決方案,對大中小型用戶都將帶來交易便利。針對中小型終端用戶,可突破傳統貿易空間、地點和規模的制約,直接通過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實現在線采購,降低采購成本,提升采購效率。針對於大型生產或貿易型企業,通過該平臺,既可以擴大銷售,又可有效降低交易的信用風險。
據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行今後還將推出針對自貿區大宗商品行業客戶群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2.0版本,並在匯率管理、智慧化理財、跨境支付、海外發債、境外上市等多方面為不同類型各戶提供客製化、精細化、差異化的融智服務,借助浦發銀行離岸業務、香港分行、浦銀國際等多平臺投融資渠道,幫助更多的實體企業實現跨境交易簡單化、資金結算便利化、貿易融資多樣化、風險管理專業化。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