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肖風:剛性兌付扭曲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02 10:10


和訊網訊息 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5年資產管理年會於8月1日在上海召開。年會主題為“大資管新常態:改革再出發 ”。和訊網全程播報。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整個中國的資產管理業籠罩在剛性兌付中,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這些剛性兌付完全扭曲了資產管理行業的一些基本邏輯。

以下為文字實錄:


肖風:謝謝主辦方邀請我來做一個分享。我看到今年年會的題目,資產管理新常態,改革再出發。我扣這個題目,談兩點我的思考,有點資產管理改革和轉型的思考。

第一點,我特別想談的是在我們都在談資產管理業很多頂層設計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其實決定我們資產管理業基本形態的不是頂層設計是我們的底層架構,是我們很多技術屬性決定了很多底層的制度設計決定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會是怎么樣的。

我所說的底層架構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必須要有一整套的居民的投資帳戶體系,這個帳戶體系包括兩個。一個是養老金的帳戶體系。一個是金融機構為大家提供的理財帳戶體系,包括我們在座的銀行資產管理的朋友比較多,類似像銀行的理財帳戶體系,到任何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國家去要存錢基本上銀行給你開一個理財帳戶,而不會只給你開一個儲蓄帳戶。這是第一。要有一套投資帳戶體系;

第二個方面,要在這樣一個投資帳戶體系之上,有一套稅收的激勵機制。稅收激勵機制包括兩個,一個是養老金帳戶體系的激勵機制。第二個是其他投資帳戶體系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的帳戶體系,你做的投資行為得到投資結果,像資本利得稅,這個我認為是一個激勵機制。在這個之上,還有一套服務於投資帳戶的一套投資服務體系。也基本上包括兩個核心的東西。一個就是基於家庭資產設定的理論方法工具。第二個就是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團隊。這之間三個東西是相輔相成的。目前為止中國的資產管理業,缺少這樣一個底層的架構。所以你看到我們目前的問題,幾乎我們很少有長期資金來源。所以我們從社會層面來說,我們整個國家一直在強調社會資本金對實體金融的補充機制,可是這個問題我們強調了幾十年,我們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因為我們不可能指望我們從居民的儲蓄戶頭上拿錢出來解決一個長期資本金的補充。我們必須把這些錢沉淀下來用一套機制和體系沉淀下來。我們知道美國的養老金戶口里面,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經過美國國會的特別許可,允許每個美國以家庭為單位,從養老金帳戶里面擷取1.5萬美元來補貼當年家庭現金流的短缺。這是經過國會允許的,在沒有國會允許的情況下,如果你要從養老金賬戶上提錢,你要受到懲罰的。我們知道在美國,所有的共同基金,目前為止16萬億共同基金,這里面超過一本的錢來自於美國的養老金戶口。整個共同基金獲得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長期資金來源,這是法律規定必須做這樣的選擇,不是由個人,你可以不投基金,不做投資,把錢拿走用,這個不被允許的,這就解決了現在大家對國內共同基金業的詬病,就是說這些機構投資者不像機構像散戶,必然像散戶,在目前的底層架構上必然像散戶,因為你管的錢是短期的錢,甚至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期限甚至可能不到一年。怎么要求基金經理做一個長期投資者,怎么幫他的客戶做長期投資者。長期資金來源我們非常短缺,保險公司是一個長期資金來源,但是非常不夠。

第二個就是機構者的力量非常微弱,這個市場總是陳買長賣,機構投資者力量非常微弱。

第三個我們的股票市場成為熱錢流動的市場波動也非常大。

第四個,在中國我們幾乎很難探索研究建立我們自己的資產管理的理論、方法、工具。因為你的資金決定了你沒有這樣的能力做這樣的事情。還帶來了一系列的資產管理行業許許多多負面影響。也給證券市場帶來很多不穩定動盪的因素,這個東西我是強烈呼吁從我們資產管理改革再出發的角度,強烈呼吁我們是時候重新檢視我們最底層的這些結構怎么樣設計,才能導致將來資產管理真正一百萬億的時候,具備怎樣一個很好的基礎設施。建在一個很好的基礎上面。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我想分享的第二點,整個中國的資產管理業,或多或少各色各樣,或者顯性、隱性的籠罩在剛性兌付的意義當中,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有些呈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這是剛性兌付完全扭曲了資產管理行業的一些基本邏輯。剛才王書記提到了投資文化最基本核心的一點是買者自付,可是我們看到剛性兌付的潮流,不僅沒有被打破或者被減弱,甚至在最近幾個星期,讓人們感覺到,是不是股票投資政府也要對他們進行剛性兌付。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建設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我們設想,如果我們始終被這種各式各樣顯性隱性的剛性兌付所束縛的話,我們資產管理業真正到一百萬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尤其是剛才彭博士講的,全球目前的經濟形勢真到了六十萬億到一百萬億的時候,這個社會總要對剛性兌付付出成本,如果剛性兌付越來越加強,很難想象,我們怎么樣負擔這個成本,這個社會要為此分處什么樣的代價,這是我特別強調的。我們要有這樣一個彈性,不能太剛性。剛性兌付帶來了問題,也給行業帶來了很大負面的東西,因為有剛性兌付所以這個行業不需要技術,也不需要投資理念,你就告訴我一個結果。所以導致產品行業不重視投資管理的過程,不需要過程。客戶只看結果。你不大和客戶強調過程,客戶也不問你過程。

第二個我們做產品銷售的能力,做市場能力,不做投資能力的建設。

第三個剛性兌付實際上增加了市場的成本,最終總要有人買單。

第四個,剛性兌付之下,隨著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完全滯后,我們用一些簡單粗暴的辦法達到剛性兌付的目標,或者在產品設計的時候,抵押、擔保、履約責任保險,用這些手段達到最後收益目標確確實實能夠達到。其他的金融技術,很多其他的風險管理技術,大家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去研究它。去把它變為自己業務運行的一個能力。最後一個剛性兌付扭曲了所有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者教育方向,我們的方向偏了。在剛性兌付之下我們沒有必要了解客戶,反正最後都兜底了,客戶也沒必要了解你,整個行業在剛性兌付之下,反正最後有人兜底,到底是一個好的機構還是壞的機構,沒有必要花時間去了解,產生了非常非常多阻礙這個行業發展的這樣一些問題。謝謝大家,我就和大家分享這么兩點,時間不早了,謝謝!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