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美國政府停擺43天落幕:撥款法案通過 政治分歧暫告一段落

金色財經

美東時間2025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簽署了一份臨時撥款法案,正式結束了長達43天的政府停擺。這場創下美國史上最長紀錄的財政僵局,終於在政治與經濟的雙重壓力下落幕。

然而,雖然政府得以重啟,但圍繞《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簡稱ACA)補貼等核心議題的博弈,仍在國會與白宮之間暗流涌動。


一、43天的僵局與財政對峙

此次停擺始於2025年10月1日,即美國聯邦財政年度2026年的首日。國會未能按時通過預算撥款法案,導致政府部分機構陷入「資金斷供」,超過90萬名聯邦雇員被迫停工或無薪上班。

引發停擺的直接導火索,是圍繞ACA補貼是否延長的爭議。民主黨主張應繼續保留針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險稅收抵免,以確保醫保體系的可持續性;而共和黨則堅持認為,這些補貼應當單獨立法討論,不應與年度財政撥款捆綁。

這種分歧在預算談判中迅速升級。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要求在撥款法案中寫入延長補貼的條款,否則拒絕通過預算;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則表示,任何試圖「綁架預算」的附加條款都將被否決。兩黨陷入對峙,政府運作因此被迫停擺。

這種政治僵局並非美國首次經歷。自1980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共發生過20餘次不同規模的停擺事件,但持續時間超過30天的極為罕見。此次停擺長達43天,不僅刷新紀錄,也凸顯出美國國會內部政治極化的嚴重程度。

二、民生與經濟的多重衝擊

長時間的政府停擺,對美國社會與經濟造成了廣泛影響。根據美國國家會議協會(NCSL)的報告,聯邦與州之間的合作項目大範圍受阻,部分核心公共服務陷入停滯。

首先,約90萬名聯邦雇員被迫休假,其中包括國土安全部、環境保護署、財政部等關鍵部門的工作人員。另有數十萬被認定為「必要崗位」的員工,如機場安檢人員、空管員、海關與邊境執法人員,雖然繼續工作,卻未能領取薪水。

來源:維基百科

其次,民生福利受到衝擊。食品援助計劃(SNAP)、婦嬰營養計劃(WIC)、住房補助以及失業救濟發放均出現延遲或中斷。部分州政府不得不動用地方預算墊付,以維持最基本的社會救助。

此外,國家公園、博物館和科研機構關閉,造成旅遊與科研損失。美國航空管理局(FAA)在主要機場削減航班調度,一度引發航班延誤潮。

美國航空協會估計,單是航班延誤和旅遊損失就讓經濟蒙受數十億美元損失。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停擺直接削弱了美國第第四季GDP增速。彭博社援引多家投行的預測稱,這43天的停擺可能使美國2025年第第四季經濟增速下滑約0.3至0.5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政府停擺不僅僅是行政問題,它削弱了市場信心,也讓外界質疑美國政治體系的有效性。」

三、終結:臨時撥款換取喘息

在財政僵局持續逾六周後,輿論與民意壓力不斷升高。多家媒體民調顯示,超過60%的美國民眾認為國會應立即恢復政府運作,即便需要暫時妥協。企業界也紛紛表達擔憂,稱若停擺繼續,將進一步影響供應鏈、基礎設施項目和政府合約。

最終,經過多輪閉門談判,國會於11月11日深夜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並於次日由川普簽署生效,宣告停擺正式結束。

這份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

1. 延長政府運作至2026年1月30日,為大多數聯邦部門提供臨時資金;

2. 對部分關鍵領域(如農業、軍事建設、退伍軍人事務)提供全年撥款,確保軍人福利與公共安全不受影響;

3. 補發停擺期間被迫無薪的聯邦雇員工資,並明確恢復此前暫停的社會福利與公共項目;

4. 承諾在12月舉行ACA補貼延長的單獨投票,但未直接在法案中包含補貼條款。

這意味著,雖然政府恢復運作,但核心分歧問題被暫時擱置,未來仍有可能引發新一輪財政談判。

川普在簽字儀式上表示:「美國人民值得一個正常運作的政府。我們需要暫時放下分歧,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經濟增長與國家安全。」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則強調,這次臨時撥款只是「止痛藥」,並未真正治癒政治病根。他呼籲兩黨應在年底前達成更長期的財政共識。

四、妥協背後的政治算計

雖然停擺結束,但兩黨間的政治較量遠未終結。

共和黨方面希望通過堅守財政紀律、反對過度福利開支的姿態,贏得財政保守派與企業界的支持。部分黨內人士甚至認為,這場停擺「是為了讓政府重新認識花錢的邊界」。

而民主黨則試圖將停擺責任歸咎於共和黨「拒絕為人民的醫療保障買單」。他們在輿論戰中強調,停擺期間受損的普通家庭、被迫無薪的公務員,以及中斷的食品援助項目,都是政治僵局的受害者。

這種政治拉鋸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停止。2026財年完整預算的談判預計將在1月底前再次啟動,而ACA補貼投票結果將成為關鍵轉折點。一旦國會再次陷入僵局,美國政府仍存在「二次停擺」的風險。

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這次停擺雖已結束,但並非真正的勝利。它更像是一場被延遲的戰鬥,下一輪衝突或許已經在路上。」

五、短暫的平靜與未來的挑戰

這場長達43天的停擺,既是一場政治拉鋸,也是一場制度壓力測試。它暴露出美國政黨之間深層次的不信任與結構性對立,更折射出當下美國社會在財政、醫療與社會福利問題上的分裂。

雖然政府恢復運作,聯邦雇員重返崗位,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個月,國會仍需圍繞預算、債務上限、醫保補貼等議題進行博弈。若各方仍以選舉考量取代政策共識,財政僵局可能重演。

正如《時代周刊》評論所言:「這不是一個故事的結尾,而是美國政治僵化的又一次註腳。」

停擺的結束,意味著行政運作暫時回歸,但也提醒人們,若政治分裂持續擴大,美國制度的韌性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民眾,都期待一個更理性、更務實的政治周期——一個能真正讓「停擺」不再成為常態的未來。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