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糧食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7 11:49


  導語:世界各國搶占糧食市場話語權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是否存在隱患?

  201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印發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新的挑戰。


  “糧食安全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未雨綢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表示。

  嚴峻形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糧食流通設施條件得到改善,應急體系逐步建立,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逐步健全,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打下良好基礎。

  現代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遠沒有建成,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增加、供需形勢的變化,糧食收儲倉容能力不足、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糧情監測預警滯后、產后損失浪費嚴重等矛盾又日益突出,國家糧食供應安全仍面臨嚴峻挑戰。

  糧食收儲設施能力嚴重不足。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相對於3.98億噸的商品糧數量,糧食倉儲倉容缺口巨大。糧食主產區中的東北地區尤為嚴重。《糧油倉儲設施建設方案(2009-2020年)》確定的原建設規模已不能滿足新的需要。基層糧食收儲設施陳舊老化嚴重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安全生產隱患很大。

  糧食物流頻道不暢。隨著糧食生產繼續向主產區集中,主銷區和西部地區產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北糧南運”格局更加凸顯。實施《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2006-2015年)》,對主要跨省糧食物流頻道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離確定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2014年全國有1.65億噸糧食跨省運輸,原糧跨省散運比例約25%,以包糧運輸為主。特別是鐵路散糧車因回空問題而尚未實現在全國范圍內運營,東北糧食入關和西南、西北流入頻道能力不足。

  糧食應急供應能力薄弱。我國自然災害頻發、應急保供任務艱巨。糧食應急供應網點數量不足,版面不合理,應急加工和供應網點設施陳舊落后,功能不完善,配送效率低,面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等應災應急供應能力尤其薄弱。

  糧食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由於糧油質量安全指標快速檢驗能力不足,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不健全,糧食流通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尚未建立,造成糧食質量安全存在隱患。

  糧情監測預警滯后。現有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尚不健全,缺乏完整統一規範的資訊監測平臺和科學靈敏的預警預測功能。糧情資訊采集不全面、時效性差,采集手段落后。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數據挖掘不深入,資訊反饋不靈敏,資訊發布和共用平臺未建立,服務內容和手段單一。糧食庫存監管效率低,成本高。

  糧食產后損失浪費嚴重。我國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一半左右,由於儲存條件差、設施簡陋等,農戶儲糧損失比例約8%左右。加上糧食倉儲裝卸運輸拋灑遺漏、過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超過3500萬噸。餐飲消費環節的浪費更是觸目驚心。

  這些問題疊加交織,對保障糧食收儲供應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

[NT:PAGE=$]

  新挑戰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爭奪耕地、水資源、人力資源等資源要素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糧食生產能力面臨資源與環境約束的雙重壓力。

  根據國家氣象局估計,全國氣候變暖帶來的干旱和洪水威脅到中國糧食產量的穩定,極端天氣可能造成中國糧食10%-20%的損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干旱、洪水和病蟲害加劇,中國糧食產量波動幅度可能擴大至30%-50%。

  來自國際的沖擊也使得保障糧食安全刻不容緩。自從美國參眾兩院表決通過快速貿易談判授權法案,並經奧巴馬簽署生效后,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就已進入沖刺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翁鳴分析認為,tpp作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的戰略目的。

  tpp對我國農業存在著潛在沖擊,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現在美國阻礙中國加入tpp談判,主要是拒絕中國參與tpp規則的制定,並限制中國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一旦tpp談判成功,美國就會以tpp名義力壓中國加入,要求中國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因為美國是不可能忽視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二是美國作為世界貿易規則的創新者和引導者,tpp新規則對中國農業的弱點具有相當的針對性,例如,中國糧食安全建立在現有進口關稅基礎上,一旦糧食關稅下調或關稅配額增加,糧食安全將面臨潛在沖擊的顯現化。

  翁鳴表示,未來的中國糧食安全不僅取決於糧食生產數量,而且取決於糧食國際競爭力,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在農產品(000061,股吧)關稅逐步降低的大趨勢下,糧食安全不可能長期依賴於高關稅的保護。

[NT:PAGE=$]

  解決路徑

  從世界糧食危機發生后的情況來看,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經濟大戰已經在不同經濟體之間展開,糧食已經成為其中一張重要的戰略王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保障糧食供應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中”;把糧食倉儲建設“做為農業基礎設施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

  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確保儲備數量實、質量好、調得動、用得上。“糧安工程”要統一版面、統籌安排,要與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銜接起來。

  柯炳生認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一是科技,尤其是生物技術、資訊技術、工程技術、資源利用技術等,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農民組織和培訓等。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表示,“十三五”期間,糧食流通發展戰略目標是: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要求和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的底線,全面深化糧食流通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糧,全面實施“糧安工程”,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進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版面合理、結構優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