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姐的訪談分享
金色財經
近日,CoinDesk對方舟資本的木頭姐(Cathie Wood)進行了一次訪談(訪談的中文版見文後參考鏈接)。
一直以來木頭姐給我的印象都是呈兩個極端的。
一方面我不喜歡她動不動就信誓旦旦地預測加密資產在中短期的價格,比如比特幣在今年年底會達到XXX美元或者在明年會達到XXX美元。因為這種中短期預測在我看來很不可靠而且經常誤導大眾參與者。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經常發表這樣的言論很不妥當。
但另一方面她對很多科技領域的趨勢預判很有見地,對一些前沿科技企業的顛覆性場景也有精闢的見解。她的預判和見解很有張力,充滿了想象力。
當我讀完這篇訪談,然後好奇地在網上查到木頭姐已經70歲之後,我對她的看法就變了。
我很難想象一個70歲的長輩還能保持這樣旺盛的精力,對科技領域有如此的洞察力和敏感度。
她在訪談中提及的青年經歷讓我產生了不小的共鳴,提及的一些觀點也和我高度契合。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篇訪談中的部分內容。
「大學時期,我完全不清楚未來方向,於是嘗試了各種可能。工程學、教育學、地質學、天文學、物理學...真的涉獵了所有領域。說實話,當時沒選修經濟學,部分原因或許正是父親特別希望我選這門課。直到大二最後一學期,我在UCLA才選修經濟學,結果徹底着迷。」
正是在找到自己對經濟學的熱愛之後,木頭姐才會開啟影響她終生的投資生涯。
我自己曾經在(編程)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漸漸發現對編程並不像我以為的那麼熱愛。自以為的對編程的「熱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興趣,而單純只是因為編程工作能夠帶來一份不錯的收入而已。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那份編程工作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我想再找找自己更感興趣的領域,於是便開始在工作之餘嘗試其它行業,比如做科技培訓、電商生意、知識產權,甚至一度還對賣保險產生了好奇。
但所有那些嘗試全部失敗。因為對那些領域我只要稍微深入一點就發現自己完全提不起興趣。最後,直到我發現了加密賽道---------它徹底改變了我後面的人生軌跡。
因此,我很能體會找到自己的熱愛和興趣會對人生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這也是我經常在文章中強調:加密生態的每個參與者一定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原因。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愛,自己自然而然就會鑽研它,然後假以時日就會成為一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機遇。
「未來AI助手將自主決策並協同工作,這需要智能合約作為底層支撐。當AI代理與媒體平台自動結算時,區塊鏈與AI的融合價值凸顯。」
木頭姐的這一觀點直白地表述就是AI Agents將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進行交互。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堅信的一個結合點,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到現在依然對Virtual抱有希望的原因。因為在當下所有的AI + Crypto項目中,有且僅有Virtual在努力地用ACP協議推進這個方向的進展。
「儘管Solana市場表現更搶眼,但Coinbase、Robinhood等機構仍選擇以太坊作為Layer2底層。這印證了我們『以太坊將成為機構級協議』的判斷。這源於其更去中心化的架構帶來的安全性優勢,雖然交易效率不及Solana。」
木頭姐的這個觀點與我完全契合。
只不過此前我以為只有加密生態的重度愛好者才會有這樣的觀點,直到今年我才發現原來華爾街和機構參與者也有相當一部分持這種觀點。
實際上我認為對於一層區塊鏈來說,效率是最不重要的事情,而安全和去中心化才是永不能放棄的核心和關鍵。要追求效率,應該去二層、三層甚至四層擴展,而不應該在一層上打主意。
一位70歲級別的前輩能有上面這些認知,這個生態中絕大多數小她幾十歲的孫輩人物都要汗顏。
木頭姐都還在科技前沿奮鬥和拼搏,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更應該努力自勉了。
參考鏈接: 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198079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