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代幣化股票的崛起:比特幣安全嗎?

金色財經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迅猛發展,代幣化股票(Tokenized Stocks)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金融市場。根據2025年7月的數據,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已達到約3.2兆美元,其中比特幣占據了大約一半的市佔率。然而,一個新的玩家——代幣化資產,尤其是代幣化股票,正在迅速崛起。據瑞波(Ripple)和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預測,到2033年,代幣化資產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9兆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還是潛伏在加密世界中的「特洛伊木馬」?本文將從技術、投資和哲學三個角度,探討代幣化股票與加密貨幣的異同,以及它們對投資者的意義。

代幣化股票與加密貨幣:定義與背景


代幣化股票:傳統金融的區塊鏈包裝

代幣化股票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代幣,代表傳統資產(如股票或ETF)的價格敞口,而非實際所有權。換句話說,持有代幣化股票並不意味著你擁有公司的投票權或分紅權,而僅僅是獲得與該資產價格掛鈎的收益。這種代幣通常由中心化託管機構或仲介發行。例如,2025年7月,Robinhood在歐洲推出了超過200種代幣化的美國股票和ETF,包括Nvidia、蘋果,甚至是OpenAI和SpaceX等非上市公司。這些代幣基於Arbitrum(以太坊二層網路)發行,Robinhood計劃通過其專有的區塊鏈實現全天候(24/7)交易。

其他平台如Kraken和Coinbase也在積極布局。Kraken通過Solana區塊鏈為非美國用戶提供代幣化股票(稱為X Stocks),而Coinbase則在推動美國監管機構批准類似產品。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如Camino Finance正在將代幣化股票整合進借貸市場。根據BCG的數據,代幣化資產市場從2021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00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以80%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擴張。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原生資產

與代幣化股票不同,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和各種山寨幣(Altcoins)是區塊鏈上的原生數字資產。比特幣市值約為1.6兆美元,是去中心化金融的「黃金標準」;以太坊市值約為4800億美元,支撐着大部分DeFi生態系統;而其他山寨幣,如Chainlink、Solana以及迷因幣(如Pepe和Dogecoin),則在投機性和波動性上各具特色。這些資產不依賴銀行、經紀人或託管機構,交易無需許可,資產可自我託管,網路對全球用戶開放。

代幣化股票本質上是傳統金融(TradFi)在區塊鏈上的映射,而加密貨幣則是從零開始構建的新金融體系。兩者雖然都運行在區塊鏈上,但哲學基礎截然不同:代幣化股票繼承了傳統金融的規則,而加密貨幣試圖重寫這些規則。

代幣化股票與加密貨幣的共同點

儘管代幣化股票和加密貨幣在設計初衷上存在分歧,它們在某些方面仍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區塊鏈基礎:兩者都依賴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交易結算、透明性和防止雙重支付。例如,Robinhood的代幣化股票運行在Arbitrum上,每秒可處理4萬筆交易,效率遠超以太坊主網的15筆/秒;而比特幣則以其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為核心,犧牲了交易速度。

投機吸引力:代幣化股票和加密貨幣都吸引了大量散戶投資者,追逐快速上漲的機會。Robinhood在歐洲推出代幣化的OpenAI和SpaceX股票時,掀起了類似迷因幣(如Pepe或Dogecoin)的投機熱潮。據Robinhood數據,其2400萬活躍用戶中有80%為散戶,這與加密市場的散戶主導趨勢一致。

全天候交易:加密貨幣市場一直以來都是24/7交易,而代幣化股票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Robinhood目前提供每周5天的全天交易,並計劃通過其區塊鏈基礎設施實現真正的24/7交易,這打破了傳統股市周末和節假日休市的限制。

散戶可及性:兩者都以低門檻和零交易費用吸引投資者。Robinhood在歐盟推出時,為用戶提供了價值5歐元的免費代幣化股票樣本,降低了投資門檻,類似於加密貨幣的低成本進入特性。

這些共同點使得代幣化股票和加密貨幣在市場機制上「講同一種語言」:基於區塊鏈、投機驅動、始終在線且以散戶為中心。然而,這只是故事的一半。

代幣化股票與加密貨幣的差異

儘管兩者在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其功能、風險和哲學基礎的差異不容忽視:

功能差異:代幣化股票是傳統股票的「包裝版」,僅提供價格敞口,而非實際所有權。例如,Robinhood的OpenAI代幣化股票僅通過特殊目的載體(SPV)提供估值敞口。相比之下,加密貨幣是原生資產,比特幣可作為貨幣、抵押品或價值儲存手段,以太坊則支持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加密貨幣不依賴傳統金融,而代幣化股票完全基於其基礎設施。

投機驅動:代幣化股票的波動性受公司基本面驅動,例如Nvidia的強勁財報會推高其代幣價格。而加密貨幣的投機更多由敘事和社會情緒驅動,例如Dogecoin在2025年第第一季因社區熱炒暴漲200%。Kraken數據顯示,代幣化Nvidia股票的30天波動率約為15%,而比特幣則高達40%。

風險差異:代幣化股票存在對手方風險,投資者需信任託管機構(如Robinhood或Kraken)確實持有相應資產。如果這些仲介機構失敗,代幣可能變得一文不值。據Chainalysis,30%的代幣化股票平台未明確披露資產背書情況,例如OpenAI公開否認與Robinhood代幣的關係,引發了透明度和合法性爭議。相比之下,加密貨幣的風險在於市場波動、監管不確定性和技術漏洞,但用戶可通過自我託管避免信任中心化實體。

市場市佔率威脅:代幣化股票可能從低市值山寨幣和迷因幣中吸走流動性,因其提供知名品牌(如Nvidia、蘋果)的敞口且波動性較低。Robinhood推出代幣化股票後,其股價上漲了13%,而山寨幣市場表現滯後。據Coingeek,2023年活躍的山寨幣中有60%到2025年價值下跌超80%。然而,比特幣以太坊憑藉強大的網路效應和機構採用,仍穩坐市場基石。

哲學分歧:去中心化還是偽創新?

加密貨幣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抵制審查和金融主權。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金融危機,旨在消除對中心化仲介的依賴;以太坊則通過開源協作和無需許可的創新,推動去中心化生態發展。代幣化股票卻與之背道而馳。Robinhood的代幣化資產由中心化託管機構發行,不可轉移,鎖定在其生態系統中,實質上是一個披着區塊鏈外衣的「圍牆花園」。

這種中心化趨勢可能侵蝕加密文化的核心價值。如果代幣化股票被廣泛接受為「加密資產」,人們可能逐漸習慣中心化發行、受限訪問和不透明風險,從而削弱加密貨幣的革命性意義。更令人擔憂的是,傳統金融(TradFi)可能借區塊鏈之名,強化其原有體系,而非被顛覆。

然而,一些項目正在嘗試彌合這一分歧。例如,Camino Finance在Solana上提供的代幣化股票可用於DeFi借貸市場,允許用戶將其作為抵押品或進行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儘管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這類項目展示了一種可能:將傳統金融的便利性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原則相結合。

投資策略:平衡機會與原則

面對代幣化股票的崛起,加密投資者如何在機會與原則之間找到平衡?以下是幾點建議:

有意多元化:代幣化股票可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提供較低波動性和對藍籌公司(如Nvidia、蘋果)及非上市公司(如SpaceX、OpenAI)的敞口。如果持有高風險山寨幣或迷因幣,可將部分資金重新分配至代幣化股票以增加穩定性,但切勿將其視為比特幣以太坊的替代品,因為它們是衍生品而非原生資產。

選擇DeFi兼容平台:優先選擇支持DeFi的平台,如Camino Finance,其代幣化股票可用於借貸或收益耕作,保留了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避免完全依賴中心化平台(如Robinhood),以確保資產控制權。

利用非公開市場機會:代幣化股票為散戶提供了投資OpenAI等非上市公司的機會,這在傳統金融中通常僅限於風投和內部人士。但需謹慎,例如OpenAI否認與Robinhood代幣的關係,凸顯了透明度和合法性風險。投資前需仔細研究代幣結構和背書機構。

關注監管動態:2025年5月,Robinhood向美國SEC提交了一份42頁的提案,尋求在美國推出代幣化股票。若獲批,Coinbase和Kraken可能迅速跟進。美國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監管進展,這可能帶來重大投資機會。

減少弱勢山寨幣敞口:許多山寨幣只是市場「噪音」,代幣化股票可能進一步擠壓其流動性。建議將20-30%的山寨幣持倉重新分配至比特幣以太坊或DeFi兼容的代幣化股票,以應對市場變化。

謹慎使用混合平台:Robinhood(歐盟用戶)和Kraken(非美國用戶)等平台同時提供代幣化股票和加密貨幣,方便管理投資組合。但需注意,這些平台的代幣化股票通常不可提取或轉移,存在託管風險。投資前需了解平台規則。

結論:控制權而非價格

代幣化股票的崛起標誌着傳統金融向區塊鏈的遷移,為加密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機會和風險。它們提供了高增長公司的敞口、全天候交易和比山寨幣更高的穩定性,但也伴隨著中心化、不透明和對手方風險的妥協。這些產品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理念並不完全契合,投資者需謹慎選擇,以確保不因便利而犧牲主權。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