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證監勒令漢能停牌 富時率先剔出 追蹤基金撇帳逾33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16 09:50


图片说明

漢能由「主動停牌」升級為「被證監會勒令停牌」,傳與其場外交易異常活躍有關。小圖為漢能集團董事長李河君。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漢能(0566-HK)停牌近兩個月,香港證監會昨(15)日罕有地依據證券及期貨規則之條例第8(1)條勒令該股停牌,奪取漢能復牌的主導權,同時意味漢能或涉嫌披露虛假及誤導性資料。富時昨晚宣布旗下多支指數要以「零價格」剔走漢能,摩根士丹利料一旦MSCI也要跟隨,追蹤基金撇帳涉及金額將達4.3億美元(約33.5億港元)。

香港《明報》報導,富時亞洲區董事謝汝康指出,以「零價格」剔走漢能,主要是考慮到該股已經停牌多時,沒有流動性,停牌前價格不能作準,富時若遇到同類情况,無論停牌是因為利好或利淡消息,一般都採取較保守的做法,即假設它的價值為零,讓基金投資者作出足夠撥備,若該股能夠復牌,投資者自然能回撥。

富時昨日宣布,富時中國50指數、富時香港指數及富時香港除H股指數均剔除漢能,有關變動於下周一生效。根據摩根士丹利,富時亞太除日本指數及富時環球指數都剔走了漢能,另外漢能亦是MSCI旗下4個指數的成分股,若同時被剔除,涉及撇帳的資金規模預料將有多達4.3億美元。

漢能股價在5月20日一度急跌47%,其後停牌,停牌前收報3.91元(港元,下同),市值達1632億元。而今年初股價創新高時,市值更一度超過3000億元。

雖然謝汝康表示,以零價格剔走股份是富時一般的做法,但不代表該股未來的價值都是零。然而有基金經理形容,這次恐怕是「無仇報」,價值難以回撥,因為以證監高調的做法,漢能最少也要停牌相當長的時間。

證監會繼早前高調澄清正在調查漢能後,昨日更正式以上市規例第8(1)條勒令漢能停牌。按條例指,若公司文件屬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或證監認為它停牌是維護公眾利益、有助維持公平市場,證監會便會引用該條例。條例更賦予證監會權力,可要求交易所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以維持市場秩序。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早前漢能停牌,是因為股價暴跌而自行停牌,現時證監正式勒令停牌,意味將來復牌與否,決定權在證監手上。他認為,證監如此高調,是想讓公眾知道更多信息,同時爭取時間去作出調查。但他認為此案未必會出現洪良案或中金再生(0773-HK)的情况,要「回水」甚至清盤,漢能一案的關鍵,可能在於該公司是否願意披露母企的資料。

香港《文匯報》報導,多家外電均報導稱,證監會此次出手,是由於漢能的場外交易異常活躍。《金融時報》引述銀行業人士和投資者透露,不少場外交易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每股介於0.5至2元之間,和漢能停牌前3.91元的公開交易報價相比,0.5元的場外交易價格相當於打了個一二折。這些交易大多數由銀行牽線,「在沒有現成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嘗試撮合買賣家,以帶來折扣較大的買賣」。彭博亦引述古根漢基金(Guggenheim)在7月2日證實,旗下包括古根漢太陽能ETF在內的3隻ETF,已賣出所有漢能的倉位。

有投行人士透露,漢能上周在美國場外股價暴跌,主要是投資者擔心香港證監會調查曠日費時,擔心基金半年報表現受到影響,寧願先行沽貨套現。

不過,譚紹興昨日表示,無論是公司主動停牌,還是被證監會停牌,都不能阻止場外交易。就他本人觀察,漢能的場外交易此前的確十分活躍,但近期已有趨緩跡象,證監會勒令其停牌,未必與場外交易有直接關係,可能是在調查漢能時「有更重要的發現」。

若以場外交易價0.5元計,漢能的市值最低縮水至209億元,與其最高市值3782億元相比,蒸發了逾3573億元。但有分析認為,場外交易的交易量非常小,其波動僅有指標作用,不能跟公開市場的交易水平相提並論,因此這種計算僅具備參考價值,未必能反應實際情況。 (接下頁)

[NT:PAGE=$]

《明報》報導稱,漢能一案可能是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今年9月離任前最後一次「打虎」,這位打虎英雄近年積極調查上市公司,被勒令停牌的公司如洪良國際、中國高精密(0591-HK)、思嘉集團(1863-HK)及中金再生(0773-HK)等,下場均相當慘淡。

上述例子當中,思嘉集團的情况與漢能較為相似,該股在2013年停牌逾一年後,去年12月再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當時有市場人士估計,是由於思嘉部署復牌,以致證監要出手叫停。該股至今仍然未能復牌。

有分析指證監會勒令漢能停牌,可能因為涉及虛假資料。中金再生則因為造假被調查,最終更被清盤。證監會在2013年7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2條,申請把中金再生清盤。其後的調查發現,中金再生在2009年發表首次公開招股章程以來,便開始誇大公司表現、收益及利潤,並涉及循環現金流交易。法庭最終在今年2月發出清盤令。

這是證監會首次引用上述條例把一家上市公司清盤,而施衛民在任期間,亦有另一項創舉,即引用《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3條,指令上市公司「還原交易」,即向投資者「回水」。證監會在洪良案首次引用此條例,洪良在2009年上市後不久即被揭發造假,最終被證監勒令「回水」約10億元。

自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後,身負「中國首富」光環的漢能薄膜一直是大陸股民的重點追捧對象,惟漢能今次遭證監勒令停牌,市場普遍料「凶多吉少」,意味目前持有近26億元市值漢能股份的大陸散戶,隨時血本無歸。

漢能股價去年開始急升,帶動主席李河君一度榮膺中國首富,更令漢能在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後,成為內地股民寵兒,每日成交一直高踞前列,不少更是在漢能4月股價創新高期間入場「接火棒」。

翻查中央結算系統(CCASS)資料,漢能停牌後股份場外交易頻繁,反映在大量的轉倉活動上,其中持倉減少最多是渣打證券,至今減少逾41億股,相當於漢能約9.9%,而中信證券則增加約35.8億股,佔比約8.6%。而替內地港股通投資者代持港股的中登公司,按股份市值計,目前仍高踞第二位,僅次於中國中車(1766-HK),甚至較貴為藍籌股的港交所(0388-HK)及騰訊(0700-HK)為高。截至前日,中登公司於漢能持倉約1.6%,按漢能停牌前股價計,市值約25.8億元,意味內地散戶目前至少仍持有漢能約26億元股份。

散戶不幸,但在原定計劃入股漢能的大陸民企新華聯集團卻「執返身彩」,因交易在漢能停牌前未能完成。漢能於今年2月底公布,擬以較當時股價折讓兩成引入新華聯為股東,涉資高達55億元,惟翻查漢能公告,交易在公司停牌前仍未完成,意味新華聯逃過一劫。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