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漲113點 外資持續買超航運與金融股,台灣推動貿易及科技創新展現經濟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收盤上漲113點 外資連續11日買超航運與金融股
台股今日收盤上漲113點,達21843點,外資連續11日買超,累計買進貨櫃三雄達6.7萬張,顯示出對航運股的強烈信心[1]。外資今日買超金額達157.13億元,主要集中於中信金 (2891-TW)、國泰金 (2882-TW)及玉山金 (2884-TW)。其中,中信金吸引近4萬張的買超,顯示金融股在外資布局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面板族群則遭遇賣超,反映出市場對該領域的信心有所減弱,尤其是群創 (3481-TW)、瑞軒 (2489-TW)及頎邦 (6147-TW)等公司。投信和自營商對陽明 (2609-TW)的加碼行為與對仁寶 (2324-TW)的分歧看法,顯示出市場對不同產業的投資策略正在調整,未來市場動向值得持續關注。
台灣推動貿易與科技創新,展現未來經濟增長潛力
2025 APEC貿易部長會議在韓國濟州圓滿落幕,台灣代表團積極推動加入CPTPP,並與美方展開關稅談判,顯示出對於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視及對AI數位轉型的應對策略[2]。同時,經濟部擴大ESCO節電獎金至9.5億元,鼓勵企業透過AI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提升節電成效,這不僅反映出政府對於能源轉型的重視,也顯示出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中的關鍵角色[3]。此外,COMPUTEX 2025即將在台北舉行,AI領域的領軍人物黃仁勳將參加並發表演講,強調台灣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並凸顯AI及加速運算技術的發展對於未來經濟的影響[4]。綜合以上動態,台灣在國際貿易及科技創新方面的努力,無疑將為未來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
國科會近日通過7件投資案,總額達新台幣29.4億元,顯示政府對於科技創新及循環經濟的重視,特別是大氣電漿公司在全球製鞋代工廠的應用,將推動相關產業的自動化進程[5]。然而,市場上卻出現了上櫃公司新華 (5481-TW) 和樺晟 (3202-TW) 因未交財報而停止交易的情況,反映出部分企業在財務透明度上的不足,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6]。另一方面,上海商銀 (5876-TW) 在第一季獲利表現亮眼,淨收益成長12.02%,顯示其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健的獲利能力,並強調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這對於未來的市場策略將有正面影響[7]。綜合來看,科技投資的增長與金融市場的波動形成鮮明對比,企業在追求創新與穩健經營之間的平衡將成為關鍵。
功能性益生菌原料廠生合 (1295-TW) 預計於5月27日以每股56.5元上櫃,並完成公開承銷,得標價格範圍在57.8至68元之間,顯示市場對其未來成長的信心,尤其是預計2024年營收將達9.89億元,並在東南亞市場表現良好[8]。同時,鴻海 (2317-TW) 與Robust.AI的合作,將擴大其倉儲自動化機器人Carter的生產規模,這一策略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反映出全球對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9]。此外,國邑 (6875-TW) 的新型吸入藥物L608獲得美國FDA及歐盟EMA的孤兒藥認定,顯示其在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並有潛力治療多種疾病,這不僅加速了其上市進程,也為公司未來的國際合作鋪平了道路[10]。綜合來看,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的創新與擴張,顯示出台灣市場在全球供應鏈及醫療健康領域的潛力與活力。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回檔股
#當沖高手_弱
#指標剛跌破
#下跌三黑K線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