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內地香港基金互認啟動 中銀基金搭上“南下”申請頭班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7月1日起,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正式開閘。市場普遍認為,兩地基金互認是繼滬港通后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又一大舉措,將有力助推兩地資本市場發展。中銀基金旗下兩只混合型基金——中銀收益(163804,基金吧)與中銀增長(163803,基金吧)已經向香港證監會commit相關材料,成為首批commit“南下”申請的基金公司之一。

今年5月22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就內地與香港兩地基金互認安排正式簽署《監管合作備忘錄》,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式獲得認可或許可在對方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進行銷售。中國證監會發布配套規則《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並於7月1日起施行,並規定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按照規定,成立一年以上、資產規模不得低於2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內地基金,且不得以香港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在港銷售規模占基金總資產比例不得高於50%,即有在港銷售的資格。

醞釀數年之久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終於啟動,成為兩地資本市場的里程碑式事件。據統計,符合相關規定的內地基金達850只,中銀基金旗下有超過20只基金符合在港銷售標準。據悉,中銀基金已向香港證監會commit了相關材料,成為首批commit“南下”申請的基金公司之一,並有望成為首批在港銷售基金的公司之一。

擁有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和貝萊德兩大股東的中銀基金,在拓展國際業務上具有先天優勢。憑借國際標準的投資管理團隊打造的績優產品和股東方在香港市場的管理經驗與強大平臺,中銀基金對於開拓在港基金銷售業務雄心勃勃。

晨星報告顯示,符合在港銷售要求的內地基金中,有逾四成是股票型基金,緊隨其后的是混合型中的激進設定型基金和債券型中的激進債券型基金。中銀基金此輪commit申請的正是兩只權益類產品——中銀收益混合基金和中銀增長混合基金。兩只基金都是中銀基金旗下業績依然長期優異的“長跑健將”。如果投資者在歷史最高點——2007年10月16日6124點時申購了中銀收益與中銀增長,持有至2015年6月30日,歷經牛熊轉換,又遭遇本輪歷史性暴跌,依然能分別獲得106.7%和57.9%的收益。這類業績持續優異、管理團隊穩定、風控流程嚴格的基金,正是包括香港投資者在內的境外投資者所偏愛的產品。

除了“南下”掘金,中銀基金也成為中銀香港資管、中銀保誠兩家香港基金公司“北上”業務代理人,協助辦理其在內地的銷售資格申請等相關業務。

業內普遍認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讓內地投資者走進真正的全球資產設定時代,內地公募基金也將迎來近萬億資產的重設機會。在a股巨幅震盪的當下,績優香港基金走進內地,為投資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同時,內地基金“南下”也有望為內地資本市場吸引境外資金,強化a股后市走牛預期;而a股較h股平均溢價高達30%以上,港股估值提升空間也十分巨大。此外,在兩地資本市場“互通互聯”的過程中,內地基金公司可以提升投資管理水平,向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看齊。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