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

浪鏈 2024-06-07 11:03

 


文章內容

前情提要: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上)|一文帶你認識第二代區塊鏈龍頭——以太坊!

上回提到以太坊在 PoW(工作量證明,例如比特幣挖礦)時期因 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 爆發,造成 Gas fee 高、耗電量高、交易速度慢等問題,也就是說供給小於需求,這也讓其他公鏈看到了機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提供了更低價的 Gas fee 和更快的交易速度來優化使用者體驗,也進而開啟了群雄割據的 2021 公鏈大戰時代!

但在認識這些竄起的公鏈之前,我們需要先對評比公鏈的「五大指標」有一些簡單認識,才能知道誰是最後的智能合約公鏈贏家,而它又到底贏在了什麼地方?

 

公鏈五大指標

1. 總鎖定價值(TVL)

主要使用在 DeFi (去中心化金融)的領域內,若是一條公鏈上有較高的總鎖定價值,就代表著這條公鏈的市占率比較高,也可能表示該鏈有更大的用戶信任、更低的風險、更穩定的利潤。我們今天願意將資金鎖在某個銀行內是因為信任他們(當然也可能因為那就是公司薪轉戶⋯⋯),在區塊鏈上也是一樣的概念。

2. 協議數量(Protocols)

協議的數量代表著公鏈上的生態豐富度,豐富度高表示有更多元的應用出現,發展出不同賽道例如 NFT、GameFi、SocialFi 等。

3. 開發者活躍程度(Developers)

公鏈上的開發者數量和活躍程度也是需要參考的重要指標,數值起起伏伏很正常,但要是發現這項指標在不停持續下降,就要注意是不是開發者認為這條公鏈不值得支持,或是有比較大的風險存在。

4. 單日活躍地址(Daily Active Addresses)

有開發者指標就會有使用者指標,若是一款遊戲一天只有十個玩家會上線遊玩,跟一天有一萬個玩家上線的遊戲相比,顯然是後者的單日活躍玩家更多。在公鏈上則是通過統計單日鏈上交易的錢包地址數量來評比。

5. 單日交易筆數(Daily Transactions)

這項指標很好理解,就是單日在公鏈上交易的數量,交易量大表示該鏈活躍程度高。要是發現單日活躍地址與單日交易筆數驟減,需要注意使用者是否開始對該鏈失去信心。

認識完這五大指標後,就有評比公鏈的依據了,接著就來看看公鏈大戰中幾條必須知道的公鏈吧!

 

參戰選手

1.BSC(幣安智能鏈

※開始介紹幣安智能鏈之前,先前情提要一下,2022 年 BSC(幣安智能鏈)與 BC(幣安鏈)整合為 BNB Chain,BSC 在 BNB Chain 生態中負責提供智能合約功能。

2017 年成立的交易所幣安打頭陣,率先在 2020 年 9 月推出 BSC,幣安為全球最大交易所,BSC 的生態也讓 BNB(幣安幣)成為支付 Gas fee 及其他鏈上應用的幣種。

BSC 作為 EVM 兼容的公鏈,承接了不少以太坊項目,並且推出一億美元的生態基金,鼓勵各大項目在 BSC 上部屬,可以想像成大企業開了一家百貨公司,只要商家進駐就給予獎金以茲鼓勵。另外幣安也因為他們的品牌效應,獲得不少使用者的支持,至於原先被質疑運作模式中心化,也因豐富的生態發展讓 BSC 走向去中心化。2021 年 2 月,BSC 急速成長,總鎖定價值從 3 億美元暴漲至 215 億美元。

不過中國在 2021 年 5 月份宣布一系列加密貨幣禁令,導致整體加密貨幣市場暴跌,BSC 的總鎖定價值跟著下挫,並且無法再創高峰。

雖然 BSC 無法重返巔峰,不過至今 BNB Chain 仍然努力蓬勃發展,2023 年更是推出另外兩條區塊鏈(如下圖所示,oP BNB 及 BNB Greenfield 兩條鏈),除了大幅降低原本就低廉的手續費外,安全性及隱私性也提高了。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BNB Chain 區塊鏈生態系統 / BNB Chain

 

2.TRON(波場鏈)

由企業家孫宇晨於 2017 年在以太坊上推出,2018 年脫離以太坊建立了自己的區塊鏈,不過因為創辦人孫宇晨熱衷炒作以及其幣圈冥燈之稱號,風評不佳(也被網友取了「孫割」的綽號)使 TRON 在推出後去中心化及安全性受到大眾質疑。

不過 TRON 致力於發展與各地政府及監管機構之間的關係,努力往合法合規的方向前進,再加上低廉的 Gas fee 等原因,讓 TRON 打出了響亮的支付品牌名聲。

由 Tether 公司發行的穩定幣 USDT 是市占率最高的穩定幣,2021 年以太坊交易量過大、過於擁擠,因此從那時候開始,TRON 鏈上的穩定幣交易量大幅提升,至今逐漸取代以太坊成為穩定幣最頻繁使用的鏈。目前在 TRON 鏈上 USDT 發行量最多,高達 578 億美元,其次是以太坊 509 億美元。

我們現在打開交易所提幣或是充幣功能,想要進行 USDT 的轉帳會發現有非常多條鏈可以使用,但是最常用到的是 Tron 鏈上的 TRC-20 協議(可以想像成大家都需要遵守的規定),這是因為比起以太坊 ERC-20 協議,Gas fee 較低,且速度較快。

延伸閱讀:
韭菜怕套牢就先買這個!從金融巨鱷到幣圈小白,為什麼大家都需要穩定幣?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

在交易所提幣時可選不同的鏈,TRC20 比 ERC20 的 Gas fee 便宜很多

 

3.Polygon

原本名稱叫做 Matic Network,由三位印度人創辦,最初是為了承接以太坊供不應求的問題,並以「以太坊擴容的解決方案」為目的,原生代幣也命名為 MATIC。

後來團隊在 2021 年開始轉型,希望可以整合更多擴容方案,不只局限於單一擴容,同時改名為 Polygon,原生代幣仍然維持 MATIC。同年 4 月開始,生態急劇成長,總鎖定價值從 1.5 億美元暴漲至 92 億美元。

Polygon 無論是在代幣還是 NFT 轉移,又或是 Swap 交易(幣種兌換),在交易成本上比起其他公鏈,花費少之又少。另外,Polygon 和其他公鏈一樣,推出 1.5 億美元的 DeFi 生態激勵計畫,吸引更多人加入 DeFi 賽道。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實測同一個平台創建 NFT 的手續費,左側 polygon 只需 0.02 鎂,右側以太坊則需 9.32 鎂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以太坊 VS Polygon 交易成本 / Polygon

 

目前 Polygon 鏈上仍是使用 MATIC 做交易,2023 年宣布計畫將 MATIC 升級為 POL 多功能代幣,等到治理代幣持有者投票同意之後就能開始進行。

 

4.Solana

在認識 Solana 之前,要先知道它是這次介紹的幾條鏈中唯一一個非 EVM 兼容的公鏈,同時它也是非 EVM 公鏈龍頭。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EVM 是以太坊中用來運行智能合約的虛擬機,假設把 EVM 當成 Windows 系統、非 EVM 當成 iOS 系統的話,遇到的問題就像是 Windows 的應用程式無法直接移植過去,還有要原本熟悉 Windows 的使用者重新學習使用 iOS 系統一樣,這些原因都會讓非 EVM 兼容的公鏈比較難吸引到項目開發者。

※EVM 兼容的公鏈不需要自己耗時耗力重新開發程式語言;而非 EVM 兼容的公鏈就需要獨立設計一套虛擬機,但是不需要受到 EVM 架構的束縛。

雖然有上述的缺點,但非 EVM 兼容的優點也不少!自行開發虛擬機的 Solana 每秒交易處理量可達 6.5 萬筆,交易費用卻只有以太坊的萬分之一,加上開發團隊積極投入資源鼓勵生態發展,讓 Solana 迅速崛起。2021 年 7 月也和其他公鏈一樣,迎來一波暴漲,總鎖定價值從 5 億美元暴漲至 123 億美元。

不過後來 Solana 開始出現當機問題,以及進入熊市的雙重打擊,逐漸跌入谷底。正當大家認為 Solana 要消失在視線當中時,開發者仍然努力擴展生態,除了與 Visa 合作外,也發布了自己的 Saga 手機。雖然手機剛開始銷售數據不佳,後來因為可以獲得豐富的空投獎勵,讓手機價格迎來一波暴漲

到了 2024 年,迷因幣在 Solana 上爆發,創下不少迷因幣神話,讓 Solana 的原生幣 SOL 價格只升不降,甚至一度重回 200 美元大關,Solana 至此可說是起死回生的最佳典範。

延伸閱讀:
Solana 2023 開發者生態數據大解析,一窺頂級公鏈如何重返榮耀

交易量逾 1200 億!Solana 鏈上掀熱潮,迷因幣到底是什麼?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Solana X

 

參與這次公鏈大戰的就只有這幾個公鏈嗎?當然不是,以上四條都是至今仍然存在且知名的公鏈,當時還有另一條非 EVM 公鏈 Terra,但因為發生了幣圈著名的「Luna 事件」轉瞬即逝,想知道更多請看延伸閱讀囉!

延伸閱讀:幣圈最怕的四個字:死亡螺旋,$LUNA 事件怎麼發生的?

 

誰是最後贏家?

智能合約公鏈是什麼?(下)|群雄割據的公鏈大戰,誰才是最後贏家?數據資料來源 DeFiLlama、Artemis

 

綜合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以太坊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仍舊是智能合約公鏈的龍頭,第一名的地位無法輕易撼動,總鎖定價值及協議數量遠超其他四條公鏈,不過與其他公鏈相比之下過高的 Gas fee 讓單日交易比數位居最後。

而 Tron 因為穩定幣 USDT 的轉帳需求,單日活躍地址數量佔據第一,但在其他部分處於落後狀態。BSC 是綜合表現最佳的選手,不管是協議數量或是項目開發者數量都排名第二。 Solana 則是因為 GameFi、NFT、迷因幣賽道表現優異,單日交易筆數輾壓其他公鏈。而 Polygon 目前與其他四個公鏈比起來表現較為平淡。

雖然經過這場「公鏈大戰」,從總鎖定價值的角度來看,以太坊給予用戶的信任以及可賺取收益的誘因遠遠高於其他公鏈,因此目前還沒有公鏈可以真正打敗以太坊,不過其他公鏈試圖開發出對使用者更加友善的公鏈生態以補足以太坊的缺點。

換句話說,這些智能合約公鏈其實是在同一個陣線上,共同推進鏈上生態成長!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兩篇文章後對智能合約公鏈有沒有初步的認識了呢?希望大家可以離韭ㄘ⋯⋯啊不是,是離小白的路途越來越遠,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降低被詐騙的機率,買幣也不用跟「賭博」一樣指望靠運氣發財,而是能去認識項目技術,有可以考量的依據。未來各個公鏈的生態發展走向會如何升級?以太坊是否能夠再降低 Gas fee?讓我們一起持續關注吧!

 


原文連結請點我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