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評論:俄羅斯與西方對峙形成 秀肌肉放狠話成家常便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02 15:31


近來,俄羅斯與歐美的關係似乎越發緊張。放狠話、秀肌肉已是家常便飯。不過,分析認為,這一緊張關係已經到達一個「穩定點」,對峙態勢開始形成。

中新網2日援引《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歐盟怒了。」英國廣播電臺(BBC)這樣描述歐盟對俄羅斯「黑名單」的反應:近日,俄羅斯政府發佈一份入境「黑名單」,包括俄國、荷蘭等歐盟國家的89名官員榜上有名。


這顯然是俄羅斯的對歐反制裁舉措之一。去年3月以來,歐盟因烏克蘭問題對俄實施多輪制裁,俄方隨後也採取反制裁措施,導致俄歐關係嚴重惡化。到今年初,俄羅斯已有132名個人和28家機構被列入歐盟制裁名單。

近來,俄羅斯與歐美各國之間的關係似乎越發緊張。據法新社報導,幾天前,美國副總統拜登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是「赤裸裸的侵略」,並敦促西方國家隨時準備對俄羅斯實行新的制裁。

此外,自烏克蘭危機以來,軍演「秀肌肉」早已成為北約與俄羅斯的家常便飯。5月25日,北約在北極開始舉行聯合軍演。隨後,俄羅斯中部軍區空軍和防空兵開始演習。「你亮你的肌肉,我就亮我的肌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如此描述俄與北約的針鋒相對。德國《波恩總彙報》則評論說,北約已經不再矜持,更突出進攻色彩。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說,就在北極地區火藥味變濃的同時,美軍與喬治亞軍隊剛剛結束為期兩周的「崇高夥伴」演習。同時,美國第六艦隊的「羅斯」號導彈驅逐艦開進黑海,將與羅馬尼亞海軍開展代號「波塞冬三叉戟」的海上聯合演習。三場軍演幾乎同時靠近俄羅斯邊境的三個方向。

俄羅斯也不示弱。據俄新網報導,俄羅斯日前批准一項邊境防禦工事修築計劃,將沿著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控制的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州同俄羅斯的邊境,修建40公里的高墻和超過100公里的壕溝。此外,俄海軍發言人謝爾古宣佈,俄北方艦隊各兵種將在巴倫支海舉行演習。

如果西方曾經希望一輪接一輪的制裁能夠讓俄羅斯崩潰的話,現在也該清醒過來了。「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稱,歐洲專家估計,西方去年因制裁俄損失了400億歐元。同時,制裁給俄羅斯帶來了每年400億美元的損失。這場制裁大戰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接下頁)

[NT:PAGE=$]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國情咨文中表示,西方的制裁產生了效果,俄羅斯經濟已經「支離破碎」。美國《財富》雜誌將這一論調稱為「吹噓」。

事實上,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報告顯示,俄經濟今年將負增長3.4%,不過2016年會重獲0.2%的經濟增長。經過兩周考察,IMF赴俄代表團團長昂內斯托·裏格表示:「當局的措施和反危機的所有計劃有助於穩定局勢,盧布正日趨穩定。這樣的穩定會帶來強勁的信心。」

而且,據《俄羅斯報》5月28日消息,俄羅斯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俄民眾對俄總統普京的支援率達到86%。正如巴基斯坦《論壇報》日前一篇文章指出的,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認識到俄羅斯是一個不能欺負、不能靠饑餓讓其屈服的國家,西方對俄羅斯所有制裁都用了,尤其是在經濟上,這給俄民眾生活帶來艱難,但他們沒有反對自己的總統,俄羅斯人甚至比危機前更團結在普京身後。

俄羅斯似乎更加鬥志昂揚。面對歐美的制裁與軍演,俄羅斯針鋒相對。此外,自己建造兩棲戰鬥艦甚至核動力航母也提上了俄羅斯的議事日程。俄羅斯恢復傳統太空軍事大國地位的雄心更在其接連發佈的太空項目計劃中展現了出來。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今年4月愛沙尼亞的一次演習中,美俄軍機在波羅的海相距不到20英尺。在俄羅斯與西方頻繁的軍演中,擦槍走火的潛在危險總讓人擔憂。

各種狠話也在煽風點火。在制裁大戰中不太受負面影響的美國就再三敦促歐洲各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踐行新明斯克停火協議之前,一直保持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強調,如果俄羅斯再次「越過紅線」,歐洲應隨時準備再次制裁。

西方媒體也在渲染緊張氛圍。有媒體近日就聲稱,記者見到俄羅斯軍隊在俄烏邊境集結軍隊和武器,並猜測這是否預示著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

真的會擦槍走火嗎?分析普遍認為,此輪俄羅斯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源於烏克蘭危機,其發展也將取決於烏克蘭問題的解決。在事態明朗之前,對峙或將成為常態。

歐美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美國《明尼蘇達論壇星報》近日就刊文,抱怨「歐洲在安全上太過依賴美國」。文章說,在28個成員組成的北約中,軍費支出接近GDP2%要求的只有美國、英國、愛沙尼亞和希臘,美國擔負了北約70%的防務支出,與此同時,其他國家還在削減國防開支。俄羅斯《真理報》則聲稱:「北約畏懼俄羅斯的核武器。」

希望總是存在的。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日前表示,北約尋求與俄羅斯進行合作,而無意與俄進行對抗。而且,越來越多的經濟專家在反思這場經濟制裁的效果,呼籲美國停止「愚蠢之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