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智庫】羅伯特-希勒:美國經濟恐慌如羅斯福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8 08:09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系著名教授羅伯特-希勒轉文指出,放眼全球,政府出資的空間探索計劃產生了深遠的鼓舞效果。當然,引領這一潮流的是科學家而不是政府官僚。但這些計劃,不管是否公共出資,都具有改變心理的作用。人們從中看到了更偉大的未來。而隨著人心得到鼓舞,恐慌將節節敗退,而眼下恐慌正是經濟進步的最大障礙,一如羅斯福時代。

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其中有一句名言,他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必須恐慌的是恐慌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接著,他援引舊約聖經《出埃及記》說:“我們沒有遭遇蝗災。”導致蕭條的不是有形的東西;1933年3月的問題,出在人心上。


今天也是如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去七年后,世界經濟依然千瘡百孔。恐慌讓個人克制支出,讓企業不再投資;結果是經濟疲軟,他們的恐慌得到確認,於是進一步克制支出。衰退深化,絕望的惡性循環成為主宰。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但我們仍然陷在危機所導致的情緒周期中。

這有點像怯場。陷入表現焦慮可能導致猶豫或失去靈感。隨著恐慌成為現實,焦慮會加劇,表現也會更差。這一循環一旦開始,就難以結束。

根據google ngrams的數據,“反饋回路”(feedback loop)一詞正是在大蕭條期間——20世紀30年代末前后——開始頻繁出現在書籍中,其使用常常與電學有關。把一個擴音器放在喇叭前面,最終某種干擾會導致系統產生刺耳的聲音回路,從喇叭傳到擴音器,再傳回喇叭,以此循環。接著,1948年,大哲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在同名論文中提出了“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詞。莫頓所舉的主要例子就是大蕭條。

但如今,對大蕭條的記憶正在消退,許多人可能無法想象這種情況還會再發生一次。他們想,經濟疲軟的原因當然應該比反饋回路更加實在。但並非如此,而對此最直接的證據是,盡管利率已經一降到底,但投資仍然沒有興旺起來。

事實上,全球大部分地區(經通脹調整后)的實際利率在零水平徘徊已經超過五年。這對於借錢的政府來說尤其如此,但公司利率也處於創紀錄的低位。

在這樣的環境下,政府如要考慮建設(比如)一條新高速公路可謂正逢其時。如果高速公路成本是10億美元,永久需要定期保養與維修,預計每年產生2000萬美元的凈社會效益,那么如果長期實際利率超過3%,該項目將難以為繼:利息成本將超過收益。但如果長期實際利率為1%,政府應該借錢修建這條公路。這是可靠的投資。

事實上,5月4日30年美國通脹指數政府債券收益率只有0.86%,而2000年超過4%。如此低利率在當今許多國家都存在。

我們對路況更好的高速公路的需求不可能下降;相反,隨著人口增長,對投資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為何沒有大步走向高速公路建設繁榮?

人們對經濟風險胃口全無,這也許不完全是恐慌一個因素的結果;至少不是類似於怯場這樣的焦慮感。這也許來自一種感覺,即其他人在害怕,或營商環境存在不可名狀的大問題,或缺少鼓舞作用(這有助於克服隱藏的恐慌)。

美國1929年后的最快速經濟增長階段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正逢政府州際高速公路系統(1956年啟動)支出高峰。如今,這一點根本沒人重視。隨著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完工,你可以以75英里(120公里)的時速穿梭在全美各大商業樞紐之間。

也許國家高速公路系統比羅斯福試圖刺激美國走出大蕭條的計劃更加鼓舞人心。比如,通過他的民間資源養護隊(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年輕人被動員起來拓荒植樹。對於原本可能游手好閑、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這聽起來像是令人愉快的體驗,也許還是一種學習經驗。但這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激勵未來的作用,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羅斯福新政沒能結束美國的經濟困境。

相反,如今美國經濟顯而易見的相對強勢,也許反映了某些最近表露無遺的鼓舞效應。被廣泛視為美國原創的液壓致裂革命(fracking revolution)幫助降低了能源價格,讓美國不再依賴外國石油。類似地,近幾年來通訊業的快速發展體現了美國本土的創新——比如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軟硬體。

提高政府支出可以進一步刺激經濟,如果能夠產生與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相當的鼓舞效果的話。政府天生無法刺激人們的想象力,這一觀點絕非事實。我們需要的不是零敲碎打,而是革命性的大改變。

放眼全球,政府出資的空間探索計劃產生了深遠的鼓舞效果。當然,引領這一潮流的是科學家而不是政府官僚。但這些計劃,不管是否公共出資,都具有改變心理的作用。人們從中看到了更偉大的未來。而隨著人心得到鼓舞,恐慌將節節敗退,而眼下恐慌正是經濟進步的最大障礙,一如羅斯福時代。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現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他也是美國房價凱斯-希勒指數(case-shiller index)聯合創設者。他的著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第三版剛出版,其中添加了關於債券市場的新章節。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