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清湖漁夫:市場信息論(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8 09:01


資訊流動與社會分工

因為認知域歸於某個人的自然個體特征而產生的封閉性以及資訊循著人際聯系或者關係流動的現實,不僅為資訊的私人占有與控制提供天然的條件或者可能性,而且資訊的這種特性還促進了社會分工的起源。在人們的通常的認識中,某一種新的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與專門勞動技能或者職業技能的形成為標志的,然而問題的邏輯溯源似乎還可以進一步。就初始的人類的腦力和體力而言,似乎並不能有力地證明某個人適合與從事某個職業,而專門技能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勞動訓練,從而使人的身體能力逐漸適應某個經常性反復性的勞動過程,使得他的腦力和體力適應於這種勞動類型,在這種不斷的勞動訓練同時獲得產出物的過程中,勞動者不僅觀察它們的勞動對象的特點、勞動工具的銳鈍和對勞動過程進行體驗的難易,反復不斷地積累有關這種類型的勞動過程的資訊,從而不斷改進他的勞動方式或者行為方式,從而資訊的積累、尋求降低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成果而導致的最有效的勞動方式與行為方式的發現與發明,進而發展成職業技能。一類專門的以某種特定勞動過程為生的勞動者,他們不僅積累資訊(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勞動工具並且最適當地使用勞動工具以形成勞動訣竅,而且逐步形成最起碼的職業勞動技巧以及相應的勞動模式,並且師傳徒受和代代相傳。換言之,一種新的社會分工的出現,背后是以這種勞動過程為依托的人的資訊與行為的反復長期的作用過程,一個職業勞動者在專門的資訊積累和專門技能的勞動訓練中成熟。


資訊交流作為人類活動的天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推動人類社會分工體系的發展與豐富,而且也推動自身從一種專門的人類活動逐漸發展成一項新的社會分工門類。資訊業的從業者們不斷發展他們的技術和社會自組織方式,使得資訊的人際傳遞不斷突破他們相互的時間、空間和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限制,資訊的人際流動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廣泛,越來越豐富。從人類最初的信使、驛站傳遞到近現代的郵政、電信,報紙廣播和電視傳媒,再到當代的衛星通信和互聯網,人類資訊流動的樣式和組織方式不斷發生躍遷;以資訊獲得與傳遞為基本內容的新的職業勞動種類,也就從既有的社會分工體系中逐步孽生出來。

資訊業中的資本循環

從商業和資本產生以來,資本循環與運動將越來越大地域上的越來越多的人群卷入市場這個社會化的人類生存體系,迄今為止不僅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分工的發展,資本循環不僅推動資訊業不僅從社會分工體系中孽生出來,而且隨著社會產業體系的資本化。在市場環境下,因應資本循環需要的資訊流動不僅在資本獲取利潤的欲望下成為普遍現象,而且作為資本主體的人也不斷構造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流方式與途徑,循著資本循環與運動推動人與人的關係維度的豐富和體系的孽變。隨著資訊的商品化,資訊作為資本投機與循環的對象同時資本化,不同的資訊流動模式與方式被占有資本的人創造出來,而且資訊流動的樣式和具體組織形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推動了社會與經濟的資訊化發展。

在市場環境下,資訊業中的任何業態創新,都是一種以資訊或者資訊束及其流動為對象的資本循環模式或者資本盈利模式的建立。隨著這種循環模式的確立,原本不相干的人們之間的資訊流動同時建立,兩者互相促動。比如報紙的產生源於近代,作為資本循環主體的是報社這個企業或者組織。在一份報紙上,報社的從業者們根據人們獲得資訊的渴望或者心理,將一則則不同的資訊整合到一份報紙上,形成一個資訊束。作為資訊載體的新聞紙,對於人們而言並無重大意義,對於人們有意義的是新聞紙片上記錄的某一則甚至幾則資訊,哪些資訊對某一個具體的人有用或者重要,取決於這個人根據他的價值標準對資訊如何解讀,不同的人從報紙上獲得不同的有用資訊並且明確或者潛意識地作為未來行為的依據,或者娛樂,或者深思,或者在即將采取行動的某件事情中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與方法。就報社而言,他是以資訊商品為對象的資本的社會個體形態或者載體;其資本預付部分來自於場地的租賃費用,各種技術和印刷設備購置費、采編人員的工資、付給爆料者的費用或者某一篇文章的稿費,新聞紙的采購費用等等;其資本回流部分則是報紙的批發銷售收入、某些新聞或者文章的版權轉讓收入等等。購買報紙的人們因此知道在遠方不相識的人們身上發生的事情或者一些評論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與分析。

廣告也是一種的資訊業態,它們的資本主體同樣是廣告公司或者其他諸如報紙、電視臺等等。就廣告公司而言,它的資本預付來自於廣告公司駐地的租賃費用、設備購置費用、廣告制作費用、人員工資費用、對廣告載體(報紙、電視臺、公用汽車車身、人流密集地點)的租賃費用,而其資本回流則是對要求發布廣告者收取的廣告費用收入。

西方的資訊傳播理論始於斯蒂格勒關於廣告作為一種資訊源的作用的開創性研究。斯蒂格勒將廣告定義為:“提供關於一種產品的可用性和質量狀況的資訊”。廣告的作用主要在於提供關於企業產品的買或者賣的資訊,傳播廣告者實際上是在貫徹要求發布廣告者的意志,對潛在的市場買方的行為進行影響或者勸導。納爾遜(p.nelson)區分了兩類商品的廣告資訊,並指出了廣告對於這兩種商品的不同功能:一類是購買時就可以判斷其質量的商品,即事前檢驗商品;另一類是只能在使用之后才能對其質量進行判斷的商品,即事后檢驗商品。前者的廣告重資訊、輕勸說,而后者的廣告,除非銷售廠商提供了間接的證據來確保產品的質量,否則只能被看作是圖謀私利的表達。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發布廣告者所支付的廣告費用不過是他的資本預付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構成廣告傳播者的相應的資本回流部分,廣告架起了買賣雙方交流的橋梁作用,但是納爾遜(p.nelson)對兩類商品的廣告資訊的區分,實際上不過是說明在資訊傳遞與交流過程中,因為對資訊內容的剪輯、資訊傳遞表達方式的不同,從而試圖對發布廣告者的潛在對手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互聯網同樣是資訊業中的一種較新的業態。目前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在互聯網中,供一些特定組織使用的頂級域,以其組織英文名稱的頭幾個英文字母代表,通用頂級域名包括以.com、.net、.org結尾的常用域名等。頂級域名又與根服務器(root-servers.org)有非常大的關係,后者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根域名服務器是互聯網域名解析系統(dns)中最高級別的域名服務器,全球僅有13臺根服務器。另外借由任播(anycast)技術,部分根域名服務器在全球設有多個鏡像服務器(mirror),可以抵抗針對其所進行的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全球互聯網域名根服務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全世界所有的網絡資訊,都要傳送到美國的根服務器,才返回各國。

美國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的公司同樣在進行它們的資本循環或者構造了一種盈利模式。這些公司的資本預付部分,包括場地租賃費、技術研發費用、人工工資和對相應的技術運用的維護費用,而且資本回流則是收取網費(用戶的租用費用)收入和其他專利使用收入等等。隨著互聯網的分布逐漸向全球蔓延,在推動所謂資訊全球化的同時,這些公司對互聯網業的控制隨著網絡的全球蔓延而向電腦互聯的所到之處延伸,同時通過網絡終端,將全球各地的人們的資訊交流現實化。

資訊業作為社會分工或者產業門類中一種,人們在資訊業中的勞動也是一種專門的人類勞動。隨著資訊的商品化和同時資本化,以資訊及其流動為對象的資本循環,因為使用了雇傭勞動,所以資訊業中的資本循環歸屬產業資本循環范疇,從而成為產業資本循環的一種。雖然資訊作為勞動成果被商品化,但是因為它們對人或者社會組織的行為的特殊意義,隨著圍繞著資訊的資本循環在人類市場體系中的越來越廣泛充分發展,更因為資訊與行為反應的互動模式在所有的產業資本循環和金融資本循環過程中普遍存在和不可或缺,成為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基礎,提升了人與人之間在生存上的相互依賴性或者社會性,資訊產業也就成為其他所有產業的基礎支撐;而在具體的細節上,圍繞著資訊的資本循環,通過種種人或者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途徑達成,資訊業因此也誕生出形形色色的業態或者將資訊作為商品買賣的資本現實形態。不僅如此,而且通過更多樣的關係路徑,加入其他產業的資本循環過程,或是成為其他產業資本循環的資本預付部分,比如企業支付廣告費;或者成為其他產業資本循環的資本回流部分,比如為電臺電視臺生產廣播電視設備的企業,為報社供應新聞紙的企業;從而融入產業資本的社會循環與運動體系。

資訊業中的產業資本,一方面通過人或者社會組織的聯系或者關係途徑,從他們中間獲得資訊或者作為資訊的接收者,另一方面,他們又作為資訊傳遞者,將資訊傳遞、交流或者釋放到對相應的資訊除此之外無從得知的人或者社會組織。資訊既在整個社會體系和市場體系中流動,教育、科學、文化是對科學知識進行傳播和傳承的過程,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傳媒是資訊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時又被占有它們的人用以推動人與社會組織的行為變化和社會性過程的持續。比如企業如今面對tmi資訊的時候,需要將資訊進行過濾,有選擇性的關注微博、微信、朋友圈、新聞網站等資訊平臺,可選擇訂閱相關頻道以及關鍵詞設置,選擇搜尋引擎以及新聞客戶端,通過控制資訊流動的路徑和流動方式,更快更有效地接收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企業在資訊傳遞和釋放上,通過對頻道設置、跟從地域性的新聞流進行廣告投放,盡快而且精準地找到目標客戶群。在當代因為大數據技術等資訊技術的應用,我國的資訊業在外國資本的主導下獲得迅速發展,不僅推動了社會產生與生活的資訊化,而且因為這個基礎產業被外資控制,給我國的經濟與社會安全帶來威脅。

資訊流動、壟斷和市場價格機制:利潤的秘密之二

企業在市場的壟斷地位的形成,緣於企業作為市場的一方,壟斷了與另一方的交易關係,壟斷的一方不僅對另一方設定成交的價格上限或者下限,而且根據對方的報價狀況選擇交易對手,按照有利於壟斷者的價格成交,從而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利潤。企業本身是資本的社會形態,不管是一個企業還是企業聯盟,在這里都控制和主導了市場交易關係的形成過程和操縱了價格的變動過程,從而在市場中處於對另一方的支配地位,成為市場的主導資本。

一個普通企業發展成壟斷企業的過程,也是對其他企業的殘酷排擠過程,將其他企業排擠出市場領域。在市場交易關係鏈或者產業鏈的某個環節,這個企業作為賣方,與其他同行一樣,都在設法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同時完成自己的資本循環。此時的單位產品成本對企業選擇賣方報價的高低具有基礎性作用。在其他條件類似的情況下,如果它能夠得知其他同行的賣方報價,或者同行之間對其他各方的報價的變化實時跟蹤,那么它就能夠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降低報價,同時將自己的產品與報價資訊向共同的客戶群釋放。在資訊交流順暢的前提下,某個買方面對多個賣方的行為方式必然是經常性地優先選擇報價低的賣方作為交易對手,同時建立雙方的交易關係。作為賣方的這個企業,更低的成本意味著即使降低賣方報價,依然有利可圖,同時因為買方的優先選擇它作為交易對手,其他的同行的資本循環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要么它們跟隨這個企業同樣降價,即使能夠與買方成交也會獲利微薄甚至虧損;要么不降低報價,就可能被買方在交易對手的選擇排隊中靠后,甚至會賣不出去而商品積壓。這個普通企業因為在低報價上資本循環完成並且獲利,同樣會擴大生產,從而逐步替代其他同行,並且將與越來愈多的買方的交易關係確立下來,其他同行因為單位產品成本相對較高,最終被低成本的這個企業擠出市場。而且隨著這個企業面對買方的交易關係維數的擴展,相對於其他同行,這個企業逐步省卻了大規模和頻繁的相互尋找過程,並且隨著交易次數增加,與各個交易對手資訊交流越來越充分,雙方交易活動的完成更加迅捷和簡便,客觀上也就降低了單位產品的銷售費用,從而使得這個企業的單位產品的資本預付部分相對於其他同行更加具有優勢。

在同行企業的相互淘汰過程中,我們假定了順暢的資訊交流情境,實際上,同行企業在發展之初,因為所處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資訊傳遞技術條件的差異,它們面臨的資訊交流環境同樣迥異,首先是在某個區域市場和某一個或者幾個買方形成交易,隨著企業的資本循環的擴展,逐漸的地將交易關係的觸角向其它地域的市場滲透,最終面向整個統一市場,這些企業也就以不同的單位成本水平,在資訊交流相對充分和順暢的環境下開始了他們之間的相互淘汰。因為行為和資訊交流過程簡化與繁雜的分野,同行之間相互淘汰過程的馬太效應特征明顯。

因為交易關係向某個企業集中,在交易關係的架構中這個企業開始占據整個的產業鏈或者交易關係鏈的某個環節,因此在市場中具有壟斷地位,從而成為這種商品市場的主導資本。主導資本是通過低買高賣完成投機或者資本循環過程的,要將自己的報價讓交易對手接受,就有必要給予交易對手在某個價格成交的“理由”,從而讓交易對手配合自己的愿望與行動。就高賣方報價而言,在商品漲價過程之初,企業會根據市場歷史經驗和已經塑造完成的市場理念或者市場價值,釋放相關訊息或者理由,這些訊息和理由如果在市場參與者人群中已經熟識,那么隨著訊息和理由的發布,漲價就會被市場再次證明“合理”而自然而然。這種既有的市場理念,是一個奇妙而包羅萬象的復合體,這個復合體中可能包括各種觀念和想法,甚至還有某些復雜邏輯的理論體系,這是壟斷企業或者同盟在市場中意見領導性的發展。價格上漲的訊息和理由也就是新傳輸的市場理念,並且使既有的市場價值發生變化。新的市場理念能否建立,並且被廣大消費者認可,要通過漲價或者跌價過程來證明,如果發布一次新理念的訊息和理由並且價格隨之上漲還不夠,那么多發布幾次訊息或者理由,通過壟斷企業的主動買入提價以及有其他市場參與者追隨成交,就“證明”了,跌價過程與此類似。壟斷企業的理念和價格變動的社會聯系就這樣建立起來。價格變動是與壟斷企業傳播的理念相對應的,各種理念對應於價格漲跌類似於生物學中的條件反射。壟斷企業因為成為市場中越來越多的參與者的交易對手,而且因為交易關係網絡的穩定性,他還掌握了資訊交流的基本途徑,對資訊交流的內容與流動方式進行控制和選擇,也就具備了給予人們價格漲跌理由的基本條件,一批與漲價相關的因素及其背后的邏輯對應於漲價,同時另一批與跌價相關的因素及其背后的邏輯對應於跌價。重要的不是這些有利於資本投機的理念或者邏輯是否科學合理,而是市場人群在被灌輸的經驗和理念基礎上的買賣行為能否如壟斷企業所期望地那樣發生,也就是資訊行為互動反應模式,為主導資本提供在適當的價格水平上必要的交易對手,從而完成投機。這些因素背后的邏輯向市場的灌輸,與價格漲跌也就建立了對應關係,進入市場人群的經驗和思維,從而影響這些人群的行為方式,使得市場人群的行為方式越來越具有傾向性。這就是題材價格模式,題材原意是指文學作品的材料,在這里則是推動價格漲落的由頭或者噱頭,是市場理念的一個最常見的現象形態。

在題材價格模式中,這些主導資本試圖灌輸和影響市場人群的理念或者邏輯,也就具體體現在一個個題材或者一組訊息當中;由此形成資訊的選擇性釋放。因為題材在市場人群的基於理念的傾向性行為的推動下,與價格發生的變動相對應,那么久而久之這些題材背后的邏輯或者理論的“科學性”就被證明了,而且因為理論多多,外殼就花樣翻新;題材-價格自我驗證的反復發生,也就一次次強化和鞏固了既有的資訊-行為互動反應過程,從而確定市場價值形成和市場交易關係體系運行的基本內容。

題材影響市場大眾的過程是被主導資本不同程度地加以控制的,資本的積累和聯合能夠為資訊流動支付其他人難以承擔的成本是這種控制形成的根源。這種控制體現在對資訊傳播渠道的控制,這一方面表現在諸如培養和包裝著名機構或者著名專家,給專家套上種種頭銜和神秘光環,專家的研究報告和預測分析在背后的資本勢力的授意下紛紛出籠,營造市場的傾向性輿論;或者對既有的知名學者的言論加以利用,掀起反對或者贊同的媒體輿論浪潮,對合意的資訊進行呈現,而對於相反的資訊進行封殺和屏蔽,形成傾向性市場資訊交流過程。有傾向性的題材連綿出現,對市場大眾持續轟炸,市場大眾對此別無選擇,只能被動接受,相反的資訊根本無從獲得;市場大眾只能知道主導資本想要讓他們知道的!由於選擇性的資訊傳播,資訊在傳播中又被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接收、過濾和加工,看多或者看空的情緒和氣氛開始籠罩市場。在這種被塑造的市場理念的支配下,市場大眾在思維上已經落入某種社會化的控制或者欺騙性觀念陷阱或者資訊流動陷阱之中。這是市場從眾心理和羊群行為的根源。主導資本通過控制和引導市場大眾的思維和觀念形成過程,從而引導市場中的大眾行為過程,從而市場機制得以存續和運行。

因為資本控制了資訊交流的技術和工具,同時將資訊業資本化而控制了資訊業中從業者們的生存,因此越來越深入地控制資訊交流的人際聯系或者關係,資本對市場大眾進行觀念灌輸和價值塑造的過程,也就是資本的價值觀在市場中確立並且對人的行為進行控制、誘導甚至誤導的過程。主導資本的市場理念,一方面會推動市場價值和價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會促進交易行為的反復和頻繁發生,從而使市場人群的聯系更加緊密和穩固;這些市場理念,成為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行動依據,不接受這種理念的人們,會被市場冷落或者拋棄,從而脫離這種社會性生存體系。資訊業資本化是市場話語權的起源。目前在全球各國的市場體系中,西方經濟理論和體系占據觀念的主流,其概念、邏輯和結論對資本價值觀進行闡釋,並被西方資本操縱者進入社會文化過程,這種文化過程在市場體系運行之中反復發生,從而資本的價值觀在社會意識形態中占據主流。(待續)(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

參考文獻:

《產業組織中的壟斷》,清湖漁夫;

《資本化:從產業網狀結構到經濟結構》,清湖漁夫;

《市場原理與西方經濟學批判》,清湖漁夫;

《市場價值與貨幣》,清湖漁夫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