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英特爾ISEF:紅五月、小鮮肉、創新大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0 11:54


新浪科技 鄭峻 發自美國


火紅的五月。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來自全球的近兩千名中學生齊聚美國,帶他們自己的創新項目,參加由英特爾贊助的國際工程與科技大賽(ISEF),在全球頂尖科學家和行業專家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對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來,這些項目或許並不成熟,但這份經歷無疑卻是他們未來人生最為難忘的一刻。

這項賽事已經有六十多年曆史,原本是美國科學與公社團(SSP)旨在鼓勵美國中學生創新研究的活動。但在晶片巨人英特爾18年前冠名贊助之后,其參賽範圍才逐漸擴大到全球範圍,成為全球中學生的創新大賽。近年來ISEF舉辦地固定在美國賓州匹茲堡、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和加州洛杉磯這三個城市舉辦,參賽學生人數也不斷擴大到全球的數百萬名中學生。

今年的匹茲堡ISEF總決賽共吸引了來自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名中學生。他們從各自賽區的425項相關競賽中脫穎而出,經過嚴格的選拔和精心的培訓,才得以充滿自信地入圍總決賽,角逐總計400萬美元的各項分類獎金和學金。

每年1億美元投入教育

提到ISEF就不能不提軟件巨頭英特爾。或許和蘋果微軟相比起來,英特爾並不是全球營收和利潤最高的科技公司,但在投資贊助教育及公益項目方面卻是最為慷慨的。參加ISEF總決賽的1700多名學生以及1000多名評委還有諸多媒體,他們的費用大部分是由英特爾買單。

英特爾每年都會通過專門的基金會,投入1億美元用於各種教育項目,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無論業績是好是壞,處在波峰還是波谷,英特爾投資教育的熱情從未退卻過。除了巨額資金投入,英特爾員工還累計提供了超過400萬小時的志願服務。

或許,這是因為英特爾本身的故事就是一部知識改變命運的歷史。與其他科技巨頭創始人輟學創業造就傳奇不同,英特爾的三位聯合創始人都是接受過嚴格高等教育的技術型人才。“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的安迪·格拉夫(Andy Grove)更是從貧困匈牙利移民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國夢典範,而他的人生改變都來自於得益於紮實的自身努力和優秀的美國教育。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則是鼎鼎有名的“摩爾定律”提出者。他在今年1月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的真情寄語曾令感動了無數科技從業者,而他同時也是全球個人投資教育的最慷慨贊助者。這位86歲的硅谷傳奇退休之后累計捐出了70多億美元用於教育等諸多公益項目,單是給母校加州理工就無償捐出了6億美元巨款。為了向摩爾致敬,ISEF將價值7.5萬美元的一等研究項目以戈登·摩爾命名。

對於ISEF,英特爾基金會執行董事溫蒂·霍金斯(Wendy Howkins)有特別的情感。即將卸任退休的她已經在基金會工作了25年,全程見證了英特爾和ISEF的合作。霍金斯對新浪科技表示,“贊助ISEF是因為英特爾希望公更加重視數學和科學成就,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這些領域,凸顯這些學科對未來創新所生的影響”。

縮小各地區教育差距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和創新環境也有巨大差異,導致ISEF的獎項大多歸屬於經濟條件較好地區的學生。就國內參賽學生來,得獎者也基本來自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父母並不只看重升學的開明家庭。

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斯表示,“ISEF並不是優等資源家庭學生的專利。我曾經見過很多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人生。有一位來自北卡的參賽女孩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來自一個貧窮還吸毒的家庭,卻從未放棄自己的追求,以自己對糖尿病的研究項目獲得ISEF獎項,后來進入哈佛大學學習。”

她補充,另一方面,英特爾基金會除了贊助ISEF這樣的創新大賽,更有大量的基礎教育投入,包括與全球各國政府和教育機構的合作,對教師進行電腦方面的基本素質培訓,不斷降低教育軟硬件設備成本以及提高教育設備贊助,這其中也包括了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大量教育合作項目。此外,英特爾基金會還通過全球女孩與婦女計劃,幫助縮小兩性在受教育方面的差距。

除了1700多名中學生,ISEF還有超過1000多名來自全球的行業專家評委。每位評委都具有博士或同等學歷,並且要求在某一科學領域具有六年以上的相關專業經驗。來自中國北航的秦曾昌副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新浪科技,評委們是根據創新能力、技術嚴謹、商業前景以及表達能力四項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判打分的。為了確保評委打分公平(故意打出高分或低分),學生的得分是根據排名來計算。

留學海外多年的秦曾昌也談到,在他多年參加ISEF的觀察來看,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差距是在縮小,尤其是在計算機科學方面。最近幾年,中國學生連續獲得多個大,這也與國內“小小科學家”等諸多科研培育項目是分不開的。但他也提到,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解放思維,拋開固有的觀念束縛。

未來機會與交流平台

ISEF的決賽項目橫跨了可穿戴技術、大數據分析一直到可再生能源的諸多課題。項目橫跨了從能源化學、數學、系統軟件、環境工程、物理學、生物化學、機器人與智能機器等20個大類。除了英特爾提供的獎金,ISEF還有其他數十家公司、學術、政府和科學機構合作提供的獎項。優勝獎金分為從7.5萬美元到500美元的數個等級。

但獎金並不是全部,ISEF意味更多的是機會。ISEF的優勝者還可以獲得參加歐盟青年科學家競賽,參觀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以及夏威夷天文台,以及各家機構和大學開出的學金。對國內的孩子來,獲得ISEF獎項也意味在高考招生中能夠贏得重點大學的優先關注。

而且,頒獎也不是ISEF的目的,鼓勵這些少年繼續創新才是真正意義。在評選過程中,無論學生們的項目水平如何,評委們都會報以鼓勵的態度,更多地給學生們的創新項目提供建議和幫助。畢竟對這些十多歲的孩子來,未來的創新發展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每年的ISEF都有一項固定環節—與諾貝爾獎得主進行面對面溝通。今年與中學生們對話的諾貝爾獎得主包括1996年物理、2006年物理、2002年醫學和2008年化學得主。孩子們有機會當面向這些科學泰斗提出自己的問題,諮詢這些大師級人物年輕的時候是如何培養科研興趣。實際上,六十多年曆史的ISEF已經走出了八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不過,來到ISEF對中學生來還有更多樂趣。雖然ISEF已經成為全球賽事,但總決賽舉辦地一直都留在美國。霍金斯女士對新浪科技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其他各國參賽學生都很期待來美國看看。1000多名中學生在一起,除了參加比賽,為他們創造彼此交流的機會也是ISEF的重要目的。

學生們可以和同項目大類的競爭者交流技術,可以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齡人呼朋喚友,可以搜集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徽章。ISEF不僅是創新大賽,也是這些少年人的一個交友平台。很多國家的少年都穿自己的民族服飾,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中國學生的豐收之年

在不同國家的民族服飾中,來自澳門的張清雯、張少燕兩位女孩穿漢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漢服是來之前訂購的,就是為了展示我們的文化,但是總有人誤以為這是和服,我們也會不斷地澄清和介紹。”她們這樣解釋。她們的研究項目就是用家用簡便裝置過濾生活中洗菜清潔的廢水,回收為中水再進行循環利用。“澳門是個淡水資源稀缺的城市,很多家庭用水都沒有得到合理回收利用,我們希望自己這個項目可以幫助更好利用水資源。”兩個女孩這麼解釋她們的項目。

參加ISEF的創新項目可以是機器人等高新尖端項目,也可以是研究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身邊項目,也還有家庭節水過濾裝置這樣的實用發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創新發明去解決身邊的社會問題,也是ISEF的一大意義。來自中國香港的《自潔門柄》項目就是兩位中學生在商場觀察到門把手消毒的實際需求,從而通過在門手柄上加裝光電消毒設備來解決問題。

自英特爾贊助ISEF以來,就一直在推動中國學生進入這一賽事。截止到本屆,已經有462名中國學生的293個項目入選決賽,並獲得了275個獎項。此次大賽共有42名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澳門地區的中學生參賽。 其中,16名中國學生憑藉12個創新項目,獲得包括一項頂級獎項、一項同類最佳、一項二等、兩項三等在內的個人和團體共計17個獎項。這也是中國大陸學生連續第二年在這項大賽中摘得學科“同類最佳”。

其中來自山東省實驗中學的郝若塵,憑藉《蝙蝠仿真耳對空間目標定位的研究》項目榮獲物理與天文學學科同類最佳、物理與天文學學科一等、菲利普斯瑞奇紀念;來自香港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黃深銘、李鍵邦,憑藉《自潔門柄》項目獲得材料學科二等;來自香港英皇書院的朱逸浩、葉梓峰、姚誠鵠,憑藉《利用粗提取葉綠素輔以茄子衍生的多孔碳催化劑及水電解質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項目榮獲化學學科三等;來自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的黃逸然,憑藉《基於圖像顯示技術的心臟移植排異反應計算機檢測技術》,榮獲計算生物與生物信息學三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林家寧,憑藉《智能手機大氣能見度測量方法》,榮獲系統軟件學科三等、美國氣象學會一等。

對於中國學生來,2015年ISEF是一個豐收之年。但無論是否獲獎,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他們未來似錦的人生都會因為此次比賽而得到提升,正如這火紅的五月天。

附:中國學生在此次ISEF上具體獲獎名單

? 郝若塵,山東實驗中學,《蝙蝠仿真耳對空間目標定位的研究》,榮獲物理與菲利普斯瑞奇紀念、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同類最佳、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一等、美國聲學學會榮譽。

? 黃深銘、李鍵邦,香港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自潔門柄》,榮獲材料科學學科二等。

? 朱逸浩、葉梓峰、姚誠鵠,香港英皇書院,《用粗提取葉綠素輔以茄子衍生的多孔碳催化劑及水電解質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榮獲化學學科三等。

? 黃逸然,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基於圖像顯示技術的心臟移植排異反應計算機檢測技術》,榮獲計算生物與生物信息學科三等。

? 林家寧,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智能手機大氣能見度測量方法》,榮獲系統軟件類三等、美國氣象學會一等。

? 周衍鋒,香港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新一代可循環再用及生物降解黏貼》,榮獲環境工程學科四等。

? 聞宇,上海七寶中學,《牡丹離體對活體的微嫁接體系構建》,榮獲美國園藝科學學會一等。

? 楊鈞,成都國際學校,《用於三維手勢確認的低成本彩色手套 》,榮獲人工智能發展協會一等。

? 張清雯、張少燕,澳門鏡平中學,《沛雨“甘”霖》,榮獲阿卜杜勒·阿齊茲及同伴創辦的天賦與創造力基金會水科技。

? 陳姚佳,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激光束照射鏡面圓柱的研究及其應用》,榮獲 三十米望遠鏡項目二等。

? 王泰戈,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電解食鹽水法吸收室內甲醛的研究及其智能化裝置的實現》,榮獲專利與商標局協會一等。

? 楊可涵,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基於Wi-Fi控制的爬壁偵察機器人》,榮獲美國聯合技術集團獎項,並受三十米望遠鏡網站邀請參加太平洋天文學與工程峰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