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14日專訊》內地主要財經報章頭版摘要如下:
人行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和貸款均呈現同比多增態勢。專家表示,10月金融數據反映出內需延續恢復態勢。為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貨幣政策將始終保持穩健性。今年仍存在降準的可能性,以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近期,多部門負責人表態,盡快把國債資金落實到符合條件的項目、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專家認為,項目與資金逐步到位,將有效帶動擴大投資,推動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提升。對美元匯率穩中有升。專家表示,近期,穩匯率政策舉措持續發力顯效。從中長期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恢復向好和美元持續升值的動能減弱,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在接受新華社訪談時表示,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呈現出邊際改善態勢。其中,第二產業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暖,中小企業發展景氣度總體平穩,個體工商戶經營狀況也有所改善。人行13日發布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下半年以來,外匯逆周期調節工具輪番上陣,下調境內美元存款準備金率、加大離岸央行票據發行等一系列穩匯率舉措有序推出,及時糾偏市場順周期行為,有效防範了匯率超調風險。貸款規模、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保持同比多增。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近年來,中國實施過多輪降準。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訴求下,降準可以營造與之相匹配的流動性環境,以及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因此,從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角度看,年底前再度降准是有空間和必要的。在昨日由新華社推出的訪談節目上,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指出,下一步,民營經濟發展局將圍繞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搭建六大服務平台,開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預評估,常態化聽取各方各界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所思所盼,及時跟蹤了解、統計分析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確保各項政策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