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219億學費補助政策超有感!但未排富、壓縮弱勢生補助、公私立大學資源不對稱,問題怎麼解?

今周刊 2023-07-16 10: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今周刊)

撰文 ‧ 林良昇

全台近 90 萬大學生,超過三分之二就讀私立大專校院,政府砸錢補助學費,固然是最「有感」政策,但要解決公、私大資源分配傾斜問題,提升高教品質,達到教育平權,需要比發紅包更全盤的政策。

「0 到 22 歲國家一起栽培!」為了弭平公、私立大專學雜費落差,6 月 20 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拋出補助私立大專學雜費的政策方向後,行政院旋即在 6 月 29 日拍板,將以「教育平權」為核心,全面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 3.5 萬元。從提出到宣布,短短不到 10 日,政策牛肉火速端上桌。

這項政策預計 2024 年 2 月正式施行,屆時,以往每年平均比公立大專生多繳 5 萬元學雜費,涵蓋全國在學比率超過三分之二、總計約 59.1 萬名私大生,將全面受惠。

不只私大生有福利,行政院更加碼推出三項配套措施,在「拉近差距一+三」方案中,納入加碼減免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學雜費、高中全面免學費、精進就學貸款等,總預算達 219 億元,由中央政府全額支應,擴大照顧到 63.4 萬在學生。

沒有排富  壓縮弱勢生補助

重大政策火速宣布上路,在明年初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刻,受到高度關注。儘管在政府揮著「教育平權」大旗,力主為學生減輕負擔下,政治上反對聲浪不大。然而,只補助學生端,未根治私大資源分配不足、體質不佳等危機,仍無助改變高教結構性問題。全國私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吳忠春就直指,補助學費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治標不治本。」

全面補助私校生,未設計排富機制,是政策推出後引來的第一個質疑。長期關注高教政策的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戴伯芬點出,該政策是「雨露均霑」,當然可減少學生負擔,卻連「不需要的人也給了」。她直言,社會福利重在補助弱勢,但齊頭式補助 3.5 萬元,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正義,甚至削減了政府「資源再分配」的功能,對弱勢生的額外生活照顧就被分走了。

針對資源排擠問題,教育部強調中央政府賸餘連年增長,財政狀況無虞,會在教育部年度預算中以「外加」219 億元預算的方式支應,做長期性的推動。

不過,即使整體高教資源餅變大了,如何「分餅」還是最終關鍵。事實上,長期以來,政府對於公、私大資源分配嚴重傾斜,私校經費來源不足,影響辦學品質,被認為是教育體制結構失衡的關鍵。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就在民進黨團記者會上舉例,109 年度教育部補助全國大專校院經費中,國立台灣大學獲 75.1 億元,平均每名學生 23 萬元;私立淡江大學僅獲 3.2 億元,平均每生 1.3 萬元,補助落差很大。

其次,教育部在推出被稱作「5 年 5 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結束後,自 2018 年起,推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作為接續的競爭型經費計畫。該計畫以 5 年為一期,總經費 836 億元,今年開始的第二期則擴編 134 億元,到了 5 年 970 億元的規模。

翻開教育部統計,計畫實施至今 6 年,光是國立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 4 校,每年獲得的經費都超過 10 億元,合計拿走計畫經費的三分之一。

更嚴重的是,在 18.5 萬的大專經濟弱勢學生中,有近 8 成就讀私大,造成經濟弱勢者付更多學費、得到更少資源,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 M 型化現象。

來源:《今周刊》 第 138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今周刊》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聯詠、欣興、英業達… 168 家除息秀,它殖利率上 8.5%!華航長榮航台泥怎麼走?3 要點必看

2023 年 ESG 基金排行出爐!第一名的基金,竟比「台灣 50」ETF 績效好三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