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One M9評測:一家台灣廠商的倔強與堅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01 08:22
我懷念的,是最初的夢想。
遙想當年還是諾基亞王朝的塞班時代,HTC代工了第一部Android手機——G1,以及之后翹下巴的G3,大賣一時的G7。
在最初安卓連個能穩定運行的QQ都沒有的時候,HTC在這條最初的夢想道路付出了最多的堅持。
也許正是當初HTC的堅持才有了現在與iPhone分庭抗禮的Android陣營。
在2015年的MWC上,HTC發布了最新的旗艦機型HTC One M9。
高通曉龍810處理器,2000萬像素主攝像頭,金屬一體化機身。
讓我們通過這次的評測來看看,它是否依舊是我們所懷念的那個HTC?
外觀
相比隔壁的三星:Galaxy S6與S6 edge拋棄塑料后的全新質感,尤其是S6 edge雙曲面屏所帶來的革新體驗。
HTC在自家最新的旗艦M9上並沒有讓我感到特別驚艷的亮點,不過One系列還是還是很好地繼承了前輩M7、M8的基因。
在此前MWC上的媒體採訪中,掌門人王雪紅對此的回答也是如此:“M8的設計已經足夠出色,所以M9不需要做出太多改變。”
HTC One M9的機身厚度為9.61毫米,這並不是一個好看的數值。
作為對比,這裏我們來羅列一下其他家旗艦的機身厚度:
iPhone 6的機身厚度為6.9毫米,iPhone 6 Plus的機身厚度為7.1毫米;
Galaxy S6(嗯?為什麼沒有三星?沒錯他們現在要獨立Galaxy品牌了)的機身厚度為6.8毫米,Galaxy S6 edge的機身厚度為7毫米(咦?兩個都比iPhone的薄了一毫米,就當你不是故意的吧)。
以上的四台手機基本是目前智能手機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旗艦機型,機身厚度數據均來自官方。
從客觀數據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HTC One M9的機身厚度比主流旗艦機型厚了至少2.5毫米。
當然,機身厚度的數值越大並不能明手感差。但9.61毫米的厚度基本也告別了“纖薄”這個詞彙了,所以我們可以HTC One M9握在手裏的感覺更為沉穩踏實?
噴完厚度我們緊接來看看邊框。
HTC One M9的中框採用了半包裹的設計,上半層屏幕面板部分會突出來一截,這可能也是機身厚度達到9.61毫米的原因之一。
在背部一體金屬后上,HTC放棄了上代M8的圓滑過渡設計,代之以略感鋒利的直角切邊。但是這樣的結構所帶來的單手握持感並不友好。
中框右側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為:TF卡槽、音量鍵、電源鍵,音量鍵要比電源鍵略微凸出一些,但是實際的鍵程手感沒有什麼區別。
在電源鍵上M9做了同心圓紋理,但讓人不太舒服的是:電源鍵的位置,它被設計在了邊框中間的位置。無論是在左手握持下的食指操作,還是右手握持下的拇指操作,這樣的位置都很彆扭。靠上一點會比較好。
SIM卡槽位於左側邊框上方,底部是數據充電介面與耳機插孔,頂部則是一條黑色的塑料材質紅外模組。
機身的正面依舊沿用了上下BoomSound雙揚聲器設計,M9將此前爭議不斷的UltraPixel鏡頭轉移到了前置位置,看上去確實要比一般手機前置攝像頭大上一圈。
HTC One M9搭載了一塊1080P分辨率5英寸屏幕,但是受限於“三下巴”的設計,屏占比不是很高。這一點見仁見智,個人覺得M7、M8這樣的設計都比較獨特並不難看。
背根據官方辭進行了蠶絲表面處理,摸上去確實倍感絲滑。中間htc三個大字母在弧面的金屬光澤閃現下也顯得逼格滿滿。可以是手感與觀感的完美結合。
與前代不同的是,HTC One M9換上了一顆2000萬像素攝像頭,方形圓角設計略微凸出於背板。採用藍寶石玻璃保護,左側還有一枚雙色溫閃光燈。
這個背面看上去簡潔明朗,柔情有力。
從整體上看,擁有金屬外甲的M9做工當屬上乘,拿在手上質感十足。背部弧面的金屬光澤簡直醉人,如果按鍵介面細節部分能處理好就更加完美了。
[NT:PAGE=$]系統
在系統方面,HTC One M9採用了基於Android 5.0定製的HTC Sense 7.0。
Sence界面最早可以追溯到Windows Mobile時代,在那個還是塞班稱王的時候炫酷的Sence可以是甩其他對手一整條街。
嫁接到Android后,Sence並沒有像MIUI或者FlyMe一樣對自家操作界面做過多的宣揚,給筆者的感覺一直是獨立低調的存在。
新的Sence 7.0還是傳承了以往Sence界面簡潔平面化的風格,視覺觀感清新舒適。
與大多數國內UI不同的是,Sence一直採用抽屜式的設計來展示APP,並且還是上下垂直的划動方式。
話不多,我們來看看Sence 7.0帶給我們什麼新的功能體驗。
我們可以設置個性化的HTC Sence首頁,預設給出了外出、工作、家庭三種情景模式。
當我們選擇不同的情景模式時,首頁會展現針對不同場景的APP群。原理是通過GPS自動追蹤用戶所在的位置,根據位置和用戶的偏好在案頭小工具界面提供應用組合。
當GPS監測到用戶到達某個場景后,小工具就會自動切換到家庭/工作模式,相應的APP也會隨之更改。對於這樣的交互設計,小編持保留意見:因為我們不能保證工作時間就不刷微博,或者下班回家后就不看郵件。
主界面向左滑動進入新聞社交界面,這是Sence下筆者非常喜歡的一個讀功能。
你可以定製自己喜歡的內容,並同步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信息。這樣的交互體驗十分適合碎片化時間讀。
其實在三星最新的S6和S6 edge上,也採用了與簡報合作的類似設計,並且交互效果更為炫麗。
自己曾經有的別人現在也有了,並且比你做得更好,看來HTC真的是需要加油了。
其他方面,Sence 7.0支持自定義虛擬導航欄,但是返回、首頁、菜單三大按鍵是預設必須勾選的。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雙擊屏幕喚醒設備。
對於虛擬按鍵小編本人一直是比較排斥的,但是根據谷歌的官方設計思路似乎更為支持這樣的佈局,他們認為把更多的元素放在軟件層面可以加快硬件上的碎片化統一進程。
總體來,Sence 7.0還是一套與Material Design規範結合的非常棒的UI,至於后續更加適合大陸本地化的China Sence我們可能得等到6月份才能體驗到。
拍照
在HTC One M9身上捨棄了前兩代UltraPixel技術的攝像頭,更大的像素點面積似乎並沒有給HTC帶來更多好評。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捨棄不是壯士斷腕,更多的是對市場的妥協。在相機感測器性能大幅提升的今天,2000萬像素的攝像頭更容易讓普通消費者買單。
至於雙鏡頭技術,個人認為目前並沒有很好的成像算法提供完美支持。例如同樣搭載雙鏡頭的華為榮耀6 Plus也遇到了某些拍照方面的問題。
在拍照功能設置方面,支持多種模式:自拍、正常拍照、全景、前后雙向拍攝、背景虛化、拼圖。
設定上也很全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經驗來自行調節拍攝參數。
雖然功能設置偏多,但這些操作並不繁瑣,因為HTC將各種能夠在界面上展現的東西全部搬到相機界面上,盡量減少二級或多級菜單操作的步驟。
需要聲明的是,我們此次評測的為M9工程樣機,上市后的版本應該會對拍照方面做出更完善的調教。
以下是HTC One M9的樣張效果,這裏實話實,通過筆者的實際體驗以及與同類旗艦樣張對比(iPhone、Galaxy S6),M9的拍照並不能令人滿意。
似乎在更換了新的攝像模組后,HTC並沒能及時進行軟硬件層面的調教。但拍照畢竟是HTC的一手看家本領,我們期待發售后的M9能有奪人眼球的表現。
硬件
HTC One M9硬件最引人眼球的部分應該是那顆驍龍810處理器了。雖然這顆高通晶片遇到了“煎蛋”的問題,但除了三星華為(哦對還有蘋果)其他廠家對於旗艦品的CPU也沒啥更多選擇。
但畢竟我們不是“直接”使用晶片,旗艦晶片強大的處理能力所帶來的流暢操作體驗才是我們能切身享受到的福利。
這裏就不貼安兔兔以及其他專業測試軟件跑分圖了,總之在M9上我們完全可以體驗到驍龍810所帶來的極限流暢:日常操作中完全感受不到卡頓,對大型游戲也能夠輕鬆勝任。
至於發熱問題,首先這是所有智能手機設備的一個長期的通病,不過過熱可能會引發比較嚴重的處理器降頻問題。
根據anandtech的測試結果,在非跑分應用中,A57的單線程負載只能達到1.5-1.6GHz的水平,並會因過熱降頻到1.0-1.2GHz。
以上結果明,這條驍龍並不是那麼容易馴服。不過從評測機的表現來看,HTC已經對這顆晶片做了充分的優化。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我們還是要以體驗為主,參數嘛看看就好。跑分那麼高又不能吃,對吧?
總結
必須承認的是,HTC One M9仍是安卓第一梯隊的一員旗艦。過硬的參數配置,紮實的金屬做工,htc的品牌溢價,這些因素都可成為選擇M9的理由。
不過本“為了你好”的態度,同期比較下,蘋果的iPhone跟三星的S6已經展現出了高出半截的水準。所以灣灣大廠還請你繼續加油。
畢竟能保持旗艦系列設計風格一百年不動搖的廠商,除了你就只剩日薄西山的索尼了。(圖文/程遠)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