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台灣金融演進史
台灣銀行家 2023-02-06 14:46
撰文:葉泓逸
首座金融博物館融入敏捷 DNA 全新登場
有鑑於各國多設有金融或銀行博物館,僅有券幣數位博物館的台灣,在金管會指示下,台灣第一座金融博物館應運而生,導入敏捷開發的台灣金融研訓院跳脫傳統框架,打造全新金融知識教育推廣場域,期望讓受眾在掌握台灣金融史演進的同時,也能提升金融素養,朝自己的財務幸福邁進。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統計,目前在全球至少有 116 間銀行博物館,包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博物館(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Museum)、英格蘭銀行博物館(Bank of England Museum)、法蘭西銀行博物館(Bank of France Museum)等,大多是由國家銀行設立的博物館。
另一方面,聚焦在金融或經濟議題上的博物館則有美國紐約的美國金融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以及瑞士蘇黎世的瑞士金融博物館(Swiss Finance Museum),前者隸屬於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美國唯一致力於展示金融與金融史的獨立博物館,藉由展覽、金融素養計畫、公共活動進行教育推廣,力求提高民眾對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對美國與全球經濟,甚至個人生活影響上的理解,期望幫助各種背景的人實現財務獨立;後者則為瑞士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金融博物館,位於瑞士金融中心營運基礎建設商 SIX 集團(SIX Group)在蘇黎世的全球總部,期望藉由多媒體展示,讓民眾能夠了解瑞士經濟體系的起源、股票市場的角色以及瑞士金融業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館藏甚至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
不只傳遞行史 更聚焦台灣金融發展演進
在台灣方面,根據文化部博物之島統計,含公私立及分館共有 136 間博物館與 251 間地方文化館,雖然歷史與人文類為展館主題大宗,但根據台灣史學雜誌統計,與金融相關的博物館卻僅有 14 間,包含臺灣銀行文物館、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行史館、合作金庫行史館、華南銀行行史館、彰化銀行行史館、第一銀行行史館、臺灣企銀行史館、中國信託文薈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行史館等 10 家,以自家銀行發展歷程紀錄為主的行史館;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與嶺東科技大學錢幣博物館等 2 家虛實貨幣博物館,以及臺灣股票博物館與海關博物館。經過盤點後發現,並非所有銀行都有行史館,台灣也缺乏一個能夠展示我國整體金融發展歷史與沿革的場域。即便中央銀行設有數位博物館,然而展示內容集中於貨幣,並無法說明台灣百年以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數位化的發展軌跡與演變,因此,建立台灣第一座金融博物館有其必要性。
導入敏捷開發 金研院跨職能團隊聯手打造 FE62
由金管會指定、台灣金融研訓院執行的首座金融博物館,經過 2 年的規劃與籌備,終於在 2022 年第 4 季落成,並於兩年一度、有金融界奧斯卡之稱的第十一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頒獎典禮中,首次曝光與對外開幕,由於館址就設在台灣金融研訓院羅斯福路三段 62 號院址的一、三樓,加上結合金融產業探索精神,以及台灣金融研訓院人才培育基地融合共體之意,因此,將場館命名為金融探索館(Financial Explorer 62, FE62)。為了打造金融探索館,台灣金融研訓院於 2020 年首次導入了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透過組成跨職能、跨部門的 Scrum 團隊,將複雜的博物館興建規劃案盤點出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並拆分成多個短衝會議(Sprint)逐一進行,並由台灣金融研訓院黃崇哲院長親自領軍擔任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帶領台灣金融研訓院第一代敏捷小組完成每項里程碑,最後淬煉出一套完整的博物館藍圖與架構。有別於以往專注於瀑布式開發(Waterfall),注入敏捷 DNA 的台灣金融研訓院,透過金融探索館展示出跳脫傳統的嶄新樣貌。
金融探索館可分為一、三樓兩個區塊,金融探索館一樓又稱作 Bankers" Salon,採用符合策展概念的彈性化活動組合式家具,打造可靈活運用的多功能交流空間,適合金融專業人士沙龍、深度座談、讀書會、媒體訪談等各式活動,值得注意的是,一樓全新打造了金融藝術裝置以及金融咖啡車作為常設展品,其中,藝術裝置命名為「融」,是由新銳設計師萬向欣操刀設計,原作以代針筆來描繪,並透過海龜與 10 種花卉來呈現永續金融的意涵,並結合數位互動裝置與探索體驗,讓金融政策不再遙不可及;金融咖啡車則命名為「探索咖啡」(Explorer Coffee),除了在訪客購買咖啡時,銀幕會展出蘊含永續發展理念的宣導片,也特別選用獲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豆及可可豆,並提供環保公杯,讓訪客在享受咖啡的同時,也成為推動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一員。
金融探索館三樓則利用原址環形廊道,打造出金融知識探索空間,不同於傳統博物館,金融探索館選擇跳出文物典藏的框架,並以多媒體形式展現我國金融發展的軌跡與成果,帶領訪客從歷史綜觀中打開金融視野,其中,重點展項「金融里程碑」分為開拓、起飛、挑戰、轉變與展望共 5 個時期,將帶領民眾穿梭回過去,了解金融要素如何回應社會需求、協助社會繁榮,並了解現代因應國際趨勢及國家發展藍圖等政府推行的金融政策。比較特別的是,為了增加臨場感,除了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百年銀行劇場」,讓民眾化身時空旅人,感受台灣百年來銀行服務樣貌的轉變以及不同時代銀行營業廳的各種風華外,還參照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威諾納儲蓄銀行(WNB Financial, Minnesota)的金庫古蹟,仿真打造了一款金庫門與保險櫃場景,讓民眾有機會窺探金庫門的廬山真面目。
落實普惠金融教育 力求成為出社會前增加金融素養
依據台灣金融研訓院推出的「2022 台灣金融生活調查」,20 到 29 歲的年輕世代有 4 成接近文盲程度,也是金融風險抵抗力唯一退步族群,同樣地,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 2022 年進行的「全台青年財金素養調查」也發現,高中職生財金融素養平均僅 49.26 分,都凸顯了金融知識教育向下扎根的必要性。
為了推廣金融知識教育,金融探索館鎖定了國、高中生作為目標受眾,並客製化推出理財遊戲「財務幸福體驗」,藉由模擬真實的財務夢想和投資環境,讓國、高中生在接觸股票、基金、定存、保險,甚至是非預期支用的抉擇過程中,除了能認識上述投資工具的特性之外,也能學習到資產分配與風險意識,並體會理財的最終意義。台灣金融研訓院表示,期望未來金融探索館能成為國、高中生出社會前的最後一道防線,攜手各學校、各單位,在詐騙與假知識氾濫的現代,能透過真正有效的普惠金融教育模式,提升年輕世代的金融素養,讓他們有更健全的財務底氣,追求自己的財務幸福與夢想。
來源:《台灣銀行家》15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