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研究:慢跑是瘦身之王、能餓死癌細胞!節拍超慢跑更有效的原因是它

早安健康 2023-02-02 08:22

文/早安健康編輯部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學者,在 2019 年刊登於「科學公共圖書館 · 遺傳學」(PLOS Genetics)的研究發現,有 7 種運動對於減肥瘦身有顯著效果,但也有幾種運動卻相對的沒有用(在瘦身成效上)。

團隊應用了「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當中超過 1 萬 8 千名成人的資料分析,有慢跑習慣的人,遠離肥胖的效果最顯著。比起不運動的人,能少 1.02BMI、少 1.76 公分的腰圍、少 1.3 公分的臀圍。

以最有效的運動排序為: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伽、土風舞及國標舞。

哈佛大學也做過一項研究,一位體重 70 公斤的人,以每小時 10 公里的速度跑 30 分鐘,可以燃燒 372 卡路里,這跟劇烈游泳或武術所消耗的熱量一樣多,甚至還超過一場 30 分鐘的籃球賽!

如果是高強度的跑步,還能產生所謂的「後燃效應」,也就是運動完還能持續燃燒卡路里。

運動還能防癌!衛福部特地專文介紹運動,而且是「規律運動」才有的好處。

為了增強自我免疫力,運動是防癌的第一道防線。因為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研究,有氧運動與重訓,能降低 12 到 28% 的罹癌風險。目前已有強烈證據,透過運動能抵抗的癌症有這些: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子宮內膜癌,中度證據的則有肺癌,共 8 種癌症。

另外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研究機構(EPIC),發現「規律運動」能降低 20% 的大腸癌與乳癌風險。原因在於當身體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能加速身體的氣體交換、提高新陳代謝,還同時能降低癌症的發生與復發。

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做的調查,台灣的癌症發生率,有 82% 是在 50 歲以後。而粒線體也會在 30、40 歲之後逐漸減少。粒線體的功能在於能轉換身體能量,像是人體電池一樣,一旦衰老或減少,人也會跟著老化或疲倦。

另外一個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針對 3 千名志願者進行了長達 20 年的調查,得到的結論很驚人:「跑步能降低 72% 的癌症風險。」

研究人員說,跑步與其它定期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會「竊取」癌細胞的生命能量「葡萄糖」,因為定期的有氧運動會重新安排葡萄糖的利用途徑,增加內臟細胞對葡萄糖的消耗,相對的減少對癌細胞的能量供應。

這項研究是比對常跑步(或其它高強度有氧運動)與久坐不動的人,出現癌症轉移機率大降 72%。因此有了一種說法:「去跑步,順便餓死腫瘤!」

美國梅約診所位於亞歷桑那州的人類細胞治療研究室發現,雖然癌症會削弱免疫系統,但單次運動就能產生大量的免疫細胞。研究人員發現,光是在固定腳踏車上用全力踩 10 分鐘,就能產生 10 倍、號稱腫瘤殺手的自然細胞(NK 細胞),血液中具保護性的 B 細胞與 T 細胞也會增加!

曾經鍛鍊超過 10 萬名國軍的徐棟英教練更發現,當慢跑時,每分鐘調高步頻到 180 次,但將步幅縮小,既能讓身體不喘,又能大幅減少雙腳落地的衝擊,而且讓跳落在燃燒脂肪最旺盛的區間,當身體不累、不痠痛,就能持續運動,達到比慢跑更好的瘦身效果。

來源:《早安健康》2 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早安健康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