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保險保障 善的力量

現代保險 2022-09-13 14:23

文●編輯部

去(二○二一)年台灣過了不算平靜的一年,不幸中的大幸是很多事故後面都有各種保險默默支撐,這些保險的本質都是保障,不只幫助了很多家庭,也為社會安定貢獻了一份力量。

保險是甚麼?科班出身、擔任保險監理官至今已滿三十年的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最知道。哪些保險可以確實發揮保障價值?哪些保險在民眾最需要時伸出援手?保險不該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那麼哪些保險可以照顧社會所有階層、群體的保障需求,發揮保險善的力量、落實普惠金融精神?歲末年初「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專訪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聽聽她怎麼說。

 

歷次重大災難事故

哪些保險發揮強大功能

回顧去年發生的意外災難,最重大的非太魯號出軌事故莫屬,該事件共奪走四九條人命,導致二四五人受傷。「若就歷年的意外事故來看,太魯閣號事件導致的死亡人數及理賠金額都算是相當高的一次。」施瓊華細數在該次事故中的保險理賠,她說目前產險理賠金額合計約達五.八七億元,包括臺鐵旅客運送責任險二億元(該保單給付的上限)、肇事工程車的強制險一.四七億元、信用卡綜合保險二.三一億元、僱主補償責任險七百萬元及旅行業責任險二百萬元。

相對於過去發生在國內的交通事故來看,這次比較特別的是理賠高達二.三一億元的信用卡綜合保險,施瓊華說這是銀行為信用卡持有人買的保險,民眾只要刷卡買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刷卡付旅遊團費,萬一途中發生事故就能獲得高額保障。在太魯閣號意外中,有七位罹難者刷卡買火車票,信用卡保險合計賠了二.三一億元,平均每位高達三三○○萬元。

壽險部分,總計理賠二.七七億元,包括壽險的八六四三萬元、傷害險一.七八億元、醫療險三三萬元。此外,學生團體保險理賠了一千萬元。

從上述的理賠數字觀察,產險的給付金額是壽險的兩倍多,而在產險總理賠五.八七億元中,又以責任險的三.五六億元約占六成最多。對此,施瓊華表示,每當意外發生時都可以看到責任險,而且總能提供較高的保障,主要是背後有政府力量要求所致,譬如公共意外責任險、旅行業責任險、運送責任險及強制汽車險等,都是政府透過公權力要求投保,以保障人民出遊或參加各種活動時可能產生的風險。

不過,除了強制車險外,民眾個人投保責任險的部分就相對少很多,也不擅長使用,事實上個人責任的風險有時候是很龐大的,像太魯閣號事件中肇事工程車,司機一個輕忽就造成三百多人傷亡,因此,施瓊華特別呼籲民眾應該加強個人責任險的規劃。

 

防疫保單與疫苗險

大幅提升國人保險意識

去年除了太魯閣號事故之外,一整年大家共同感受到的就是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保險業也適時推出各種相關商品。防疫保單在前(二○二○)年就問世,施瓊華說保險業相當敏感,疫情一爆發,壽險業就陸續表示對早期排除法定傳染病的醫療險要從寬認定,也取消或縮短法定傳染病的等待期,而產險業者則立即著手研發新的防疫保單。

「目前已經有十五家產險公司推出防疫保險,有個人的也有企業的,各式各樣都有,非常熱鬧。」施瓊華說,企業保的主要是員工確診或遭隔離的薪資補償,或因疫情導致營業中斷的收入損失等,個人保的則是染疫導致的醫療費用或因隔離產生的必要支出,或是喪葬費用等。

相對於壽險,民眾對產險商品比較不熟悉,但去年大家排隊瘋搶的防疫神單,卻大幅提升國人的保險意識。各公司的防疫保單從推出至今,合計已賣出九六○多萬張,共收進七十幾億保費,理賠二三億元左右。對於產險公司財務安全的問題,施瓊華表示「整體看起來還不錯,縱使個別公司推出的保單,因為去年五月疫情嚴峻隔離人數劇增使得理賠提高,但該產險公司財務健全加上公司並非只有單一商品,因此承擔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至於疫苗險,目前則有十四家產險公司、三家壽險公司銷售,到去年十月底共賣出三五六萬件,每件雖然都僅幾百元,但累計保費也有十.三億元,累計理賠約六千多萬元。

 

傷害險與健康險

產、壽險公司都能承保

保車子、房子找產險公司,保「人」找壽險公司,是一般民眾對保險的認知,但施瓊華表示,傷害險與健康險屬於中間性的商品,產壽險公司都能銷售,不過若是壽險、年金險或投資型保險就只有壽險公司能保,而像火險、車險、水險或責任險等跟財產或責任有關的,就必須找產險公司。

雖然產壽險公司都能賣傷害險與健康險,但在健康險部分兩者差異不小,通常壽險公司的健康險大多是長年期,而產險的健康險則是三年期以下,而且是不保證續保也沒有提供死亡保障,換言之,產險的健康險僅單純提供醫療費用支出的保障。

至於傷害險找產險公司買是否比較便宜?施瓊華則說,因為產壽險屬性不同,再保政策、風險管控與利潤考量也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共同基準點做比較。「雖然我們訂有區間規範,但畢竟是全業界的平均值,若個別公司損失經驗良好,當然就有更大利基在保費上做調整,這部分還是要回到業者的經營成果做反應。」她說。

 

年花十三.四萬買壽險

身故給付僅一九○萬

根據瑞士再保的統計,二○二○年台灣每位民眾平均每年的壽險保費支出高達台幣十三.四萬元,全球排名第六,但是同年國人平均身故給付卻僅一九○萬元,以台灣家庭每戶一年消費支出八三萬元計算,僅夠全家兩年基本生活開銷,保障明顯不足。對這樣的現象非常有感的施瓊華表示,主要是國人喜歡買能回本的儲蓄險所致。

近幾年來壽險保費收入都超過三兆元,平均每位國人擁有二.六張壽險保單,但卻是分布在六九%的民眾身上,而且分布得很不平均。「過去我處理申訴時,曾有民眾的保單是用麻布袋裝來的,裡面至少有四、五十張。有人滿手壽險保單,但一張都沒有的也高達三一%。若以傷害險來看,也有四成民眾沒有保。」她歸納主要原因不外乎風險意識不足、經濟能力不夠、年齡太大或健康因素等。

「民眾或許真的有保險保障的需求,但接洽業務員後卻又被引導到理財型的險種。我有個同事勸姐姐買保障型商品,結果買回來的卻是投資型壽險。」施瓊華說為了改善這樣的現象,金管會陸續推動幾項措施,包括針對經濟弱勢者提供的微型保險、為中高齡者設計的小額終老保險,以及針對沒有保險概念或找不到投保管道的民眾,基富通「退休準備平台」的保險專區也建置了「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希望透過連結各公司的網頁及一些行政措施,讓民眾能更方便的買到更便宜的保障型商品。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 1-2 月號(397/398 期合刊)現代保險雜誌,或請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s://www.rmim.com.tw/bookstore/

 

 

來源:《現代保險》397-39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現代保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