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下月測試除霾利器:PM2.5最多可降70%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京報訊 (記者鄧琦)近期,專注於室外空氣凈化、類似於公交站的城市空氣凈化裝置,將落戶於清華大學。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該凈化裝置能平均減少空氣污染物(PM2.5和PM10)實時濃度的40%。
PM2.5濃度最多可降70%
公交站空氣凈化裝置長什麼樣?在香港最繁忙的街道之一皇后大道東,這台2米乘3米、類似公交站的凈化裝置正在安靜地運轉。該空氣凈化裝置監測屏幕顯示,當時該裝置範圍內的PM2.5實時濃度為14微克/立方米,附近的銅鑼灣PM2.5小時濃度為26.4微克/立方米,“公交站”內的PM2.5小時濃度比站外低了約47%。
據介紹,該裝置由信和綠色與奧雅納工程顧問共同研發,目前正在申請專利。奧雅納工程顧問鄭世有介紹,該裝置在皇后大道東試用了兩個月。相關的空氣數據分析,空氣質量較差的時候,該凈化裝置可以降低PM2.5和PM10實時濃度的60%至70%;空氣較好的時候,可降低該兩項污染物濃度的30%至40%。
改造站台可植入該系統
這台類似“公交車”的凈化裝置怎麼運轉?信和集團行政助理黃永龍介紹,“公交站”會將空氣從置於底部的入風口抽進裝置中,氣流被抽進裝置后經過內部的過濾裝置,從而清除空氣中微細的懸浮粒子(PM2.5和PM10),凈化后的空氣會由頂部的出風口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設計時考慮了流體力學及設備規格,裝置範圍內有正氣壓,使得“公交站”外形的裝置像個“保護網”一樣,阻止污染物進入裝置範圍,人站在裝置範圍內,吸入廢氣的機會將減少。
據了解,該空氣凈化裝置研發了7個多月,耗資約60余萬元,目前在皇后大道東屬於測試和試用階段。該裝置的造價大部分“花”在公交站的建造上,若在原有公交站中植入該系統,造價將大為降低。
清華下個月測試裝置
今年年初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信和集團執行董事黃永光提交了《關於開發道路空氣凈化系統》的治霾提案。該提案稱,研究顯示,北京、香港等大都市,因其高樓密集無法建立正常風道,使得污染物不能自然地散髮到大氣中。該提案建議,可以開發通風系統,改善路邊的空氣質量。根據這個理念,“公交站”式的該凈化裝置得以落地。
據介紹,下個月,該裝置將贈送給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校園裏進行測試。若效果理想,計劃在內地其他城市推廣。
黃永光,明年兩會將繼續提關於該凈化裝置和道路空氣凈化的提案,爭取在北京更多地方得以測試和試點運行。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