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pupuisland|ᕕ( ᐛ )ᕗ NFT算是一種數位版的愛心筆嗎?
鏈新聞 2022-04-18 16:00
那些NFT項目的Roadmap,究竟是美好的未來藍圖,還是廣告不實、畫大餅的行銷話術呢?
(本文轉載自 pupupupuisland,原文請見)
智能合約、加密貨幣、NFT這些技術及應用,確實為社會帶來了許多的改變與革新。但同時,有些不肖業者卻是趁著這波潮流,仗著消費者還不懂、也無法可管,故意用一些誇大不實、容易誤會的行銷話術,來吸引流量或是誤導消費者買NFT。
不論是抱著收藏或投資的心態買進NFT,消費者都應該自己做足功課,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也就是大家很愛喊的「#DYOR」。
但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究竟項目方有沒有散播不實資訊?是否有故意誤導消費者?那些接業配的KOL有沒有查核過資訊的真實性?媒體是否也盡到應有的媒體責任?還是,大家就當個標題黨,顧著用聳動的數字跟標題吸引流量,最後加一句DYOR就可以避責了呢?
因此,我們整理了現在一些市場常見的行銷手段,並拆解這些「廣告」背後,消費者應該思考及注意的面向。希望能讓大眾更容易解讀眼前的訊息,並培養出更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避免像是被騙買愛心筆一樣花了冤望錢。
一、買NFT就是在支持_____議題?
現在賣NFT似乎都要找個「正當理由」當起手式,從慈善捐款、幫助小貓小狗、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應有盡有,不太有人直接承認就是要靠NFT賺錢。究竟,想買NFT收藏品又同時想支持某議題的你,該如何判斷是否合適呢?
最簡單的方式是,可以了解項目方及團隊成員是開始賣NFT,才開始討論某個議題,還是長久以來都持續關注也付諸行動支持。接著,就是看他們打算從營收裡拿出多少「比例」的資金用在議題本身。
另外,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資金運用計畫:他們是要用什麼方式捐款給什麼單位?還是團隊會自己下去執行?他們是否有較具體的時程及執行計畫?如果做不到是否會有其他應變方案呢?一個團隊如果連執行計畫跟經費都沒有先規劃,他們又是如何決定售價及發行數量的呢?他們即便有了錢,真的會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嗎?
二、Play to Earn、抽獎金、營收分潤…買NFT還可以賺錢?
許多主打邊玩邊賺(Play to Earn)的項目,其實都還只是紙上談兵當個行銷噱頭而已,團隊本身根本就沒有代幣經濟模型設計或遊戲開發相關的能力。即便做在其他鏈遊上,通常也只能無期限的等著對方發展起來。而這些看似豐厚的獎金,實際上就是來自大家的錢,或是發一些官方自己發行的NFT延伸代幣。這個情境,大概就像小時候爸媽付錢讓你去安親班,然後老師拿學費的一小部分,請同學們吃糖果討大家開心一樣。
另外,還有一些賦能是宣稱抽到某幾張可以享有營收分潤。但通常都偷偷附帶著隱藏的限制,例如:說完售就來抽,於是就故意最後一波不販售,或是給一個很久遠、很模糊的時間點。即便執行了,你也不會知道官方是否內定了資格、他們是否有實報金額、或著白皮書上的「官方保有修改權利」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牽涉到一般的營利事業,甚至可能會涉及合約、股份、稅務及法規等等複雜的問題。
三、DAO:社區自治、社群投票、去中心化?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基本概念是:讓所有NFT的持有者/出資者成為股東,每人都有平等的一票,可以共同投票決定項目的未來發展及資金用途,再透過智能合約授權自動執行。這個看似公平、充滿革命性的制度,也成為了許多項目方的行銷口號。
然而,大多數的情況卻是:資金根本就不是放在一個透明的共同金庫,或是早就被分光、花光了。因此,社群成員能透過投票決定的事情非常少,也不能動用到資金,提一些對社群更有實質意義的提案。甚至,許多項目方連最基本的資金運用及流向都無法交代清楚。
由於程式碼一但開始執行,遇到問題或攻擊時,就很難修改或暫停。因此,大部分項目的資金運作,依然都是靠人工而非程式執行的,或是他們根本就不打算把權力分散出去;真正擁有話語權及決定權的,依然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更沒有所謂的「去中心化」,DAO也淪為了一個虛幻的行銷口號。
四、他推薦的項目每個都漲,感覺賺很多?
有些從「KOL、投資群、交流群」起家的項目方,都會強調自己不是投資群,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受眾就是想賺錢,因此就會有意無意的曬一些漂亮的「成績單」,每個推薦的項目看似都賺了很多。但綜觀來看,就會發現他其實就是每個熱門項目都推薦一次,如果下週跌了就避而不談,或是說這個是當收藏,漲了就會說:「上週跟大家推薦的XXX,這週又漲了多少,現賺XXXX #DYOR」。
這種「自我造神」的操作,不外乎就是在吸引流量、博取信任感。久而久之就會誤以為他很會判斷、很懂投資;當他哪天開始賣自己的NFT時,大家就會容易產生錯誤的聯想。事實上,很多看似成功的交易,更高比例靠的是運氣或整體市場的漲幅,而非「個人決策」產生的結果。
五、為什麼大家都搶著當「平台」?
我們很常會聽到項目方說要為某某族群「打造一個___的社區、建立一個___的社群、經營一個___的平台」。這些理想乍聽之下都感覺很厲害、充滿願景,但具體來說,通常就只是開一個Discord頻道或聊天室。
接著,就是以這個名目拉相關產業的人進群組,累積一定的流量之後,再用這些「社群人數」作為條件,免費交換到更多的合作機會、商業利益、廣告收益等資源。而那些投入時間及心力,真正在貢獻「內容」的社群成員們,也很少得到好處或回報,或是那些被邀請來「分享」的講師們,也只會被說是在「幫你增加曝光度」,更拿不到相對應的報酬。
如果有一群人,只因為有著共同興趣想聚在一起,每個人都要付這麼高昂的「成本」才能交流真的是合理的嗎?社群真的需要一個獨佔利益、壟斷資源的「管理者」才能運作嗎?項目方是真的想為這個群體打造一個「空間」,還是想賺這個群體的錢、用這個群體賺錢呢?
六、形象圖很帥?打開盲盒卻…
消費者終究是視覺動物,很多時候,厲害的圖遠比聳動的廣告詞更能直接吸引人。因此,除了文字上的廣告不實,視覺通常也更容易做到誇大的「廣告」效果。
例如,釋出的圖刻意選用一些比較好看的1/1特別款,事實上大部分卻都長得很樸素;宣傳圖都選看起來很不一樣的,讓大家誤以為每隻都會很有差異、長得各有特色;或著,形象網站或宣傳影片用看起來很厲害、很有質感的3D做,結果賣的NFT產品本身卻都是低質感的2D像素圖。
一個項目如果連最基本的美術圖,都不願意投入資源、都做不好,或是刻意矇騙消費者。那他們即便有了資源、長期發展又能拿出什麼好成績呢?
七、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只是想打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賺錢本身沒有是非對錯,如果一個項目的定位就是投資社群,那就直接用明確的數據做為指標給消費者評估就好。但如果真的是非投資導向的社群,就不要地板價漲的時候又要炫耀價格,跌的時候又說我們不在乎價格、不該用價錢去定義價值。或者,也有一種情況是,某些項目方或KOL扮著清高的形象,一邊賺著大錢放口袋,一邊跟大家說:「買NFT開心最重要,不要在乎錢」。
「社群就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廣告詞看似很浪漫,但實質上就是一個空泛的行銷口號,這句話應該由社群成員說出來才有意義。不要講不出什麼實際的價值、掰不出具體的目標,就開始用一些充滿感情的虛幻字眼來塘塞;只有感情跟互助關係才是叫「家人」,有金錢利益關係的講白了就是「客人」。請問,有誰回家會是要付幾萬塊入場費的?
八、大肆宣揚「Web3精神」,卻只願意給員工最低薪資?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Web3,除了抗審查、去中心化、社群參與,「對抗威權」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目的就是要打破傳統的「金字塔型」組織架構,讓權力及報酬都更公平的分配給貢獻者。
例如,比特幣的機制設計,就是讓提供算力與協助紀錄交易的礦工們,都能拿到部分的加密貨幣報酬。或者,像過去有許多厲害的3D藝術家、動畫師,不論他們再怎麼努力變得多厲害,最終也只能在壟斷市場的大企業底下,當個沒沒無聞的背後團隊;現在,則是可以從社群網路直接接觸到他的粉絲們,再透過NFT收藏獲得更實質的經濟支持。
如果一個項目的老闆,整天長篇大論他的Web3夢想、賺進了幾千萬,卻只願意付最低薪資請人,連多花一點錢招攬人才都不願意,連一起工作的夥伴都斤斤計較,那他未來又會願意把多少的資源回饋給社區呢?或許,下次遇到項目方大肆宣揚他們的「Web3精神」時,我們第一個該問的是:他給員工的薪水有多少?
延伸思考: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錯誤資訊、廣告不實」的問題?
我們在買NFT時,不論是作為收藏品或投資商品,確實都應該DYOR。但更重要的前提是,當這些消費者在上網看資料、做功課時,都是接受到錯誤的訊息、不實的廣告內容,那他的判斷還算是出於自我意識的嗎?那些賣產品的項目方、靠廣告盈利的媒體、接業配的KOL,亂散佈消息之後只要最後丟一句DYOR,就算是盡到該有的責任了嗎?
正是因為有許多NFT項目、DAO都很踏實的在做事,我們才更應該認真檢視這些問題,避免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讓整個區塊鏈領域被某些騙錢的項目污名化。NFT確實可以成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工具,但也可能變得像愛心筆一樣,只是在騙消費者買些又貴又沒用的東西。
ʕ◕ ͜ʖ◕ʔ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點此購買本文的「紀念NFT」以示支持: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加入鉅亨買幣LINE官方帳號索取免費課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