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不死抱 股息價差兩頭賺 楊禮軒:持股漲過頭 先賣賺價差
Money錢 2021-12-30 09:56
撰文:龔招健
人稱「算利教官」的存股達人楊禮軒,在 2004 年之前房價低迷時,以買房當投資,後來房價越來越貴,他注意到一些上市櫃公司的年股息殖利率高達 5% 以上,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自 2007 年開始長期存股,這不僅讓他在 2014 年、41 歲時就能從教官一職提前退休,每年股息收入也越來越多,2021 年約 250 萬元。
近年台股大盤來到高檔區,先後歷經中美貿易戰、科技冷戰、新冠疫情、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的衝擊,大盤及許多個股的波動風險明顯上升,但楊禮軒都能持盈保泰,因為他每次買股之前,都已經做好風險評估,同時以「非景氣循環股為主,景氣循環股為輔」的方法建立投資組合。
「配置高比例的非景氣循環股,可以讓你擁有穩定的現金股息被動收入,不受景氣逆風影響。」對於已退休的楊禮軒來說,擁有穩定的股息收入很重要,如此一來,一家四口在景氣不佳時依然可以靠股息過正常生活。
新手先存非景氣循環股
搭配景氣循環股賺價差
楊禮軒建議投資新手,一開始可以學他那樣,只買非景氣循環股,例如電信、有線電視、天然氣等類股,「不論景氣如何,這些公司的獲利都不會受影響,即使 2008 年遇上金融海嘯,獲利也沒衰退,每年配息穩定,股價相對抗跌,對新手來說比較抱得住。」
不過,多數個股都是景氣循環股,他建議進階的投資人在景氣低迷、市場悲觀時,布局一定比例的景氣循環股。「景氣循環股通常以 3~5 年為一個循環週期,它們在順風時股價往往翻倍漲,甚至大漲 2、3 倍以上,所以我不會在順風的高點進場買,反而會在逆風時買進產業領頭羊,通常耐心等待 3~5 年,如果股價翻了 1 倍,就相當於領取了 20 年股息(以每年股息殖利率 5% 計算),何樂不為呢?」
楊禮軒解釋,市場供需決定了廠商的利潤,當一個產業很好賺時,廠商紛紛擴產以賺取更多利潤,然而,一旦市場供過於求,就開始殺價競爭,廠商面臨產能閒置還要提列折舊費用,體質好的公司在殺價競爭過程中容易存活,體質較差的公司,則因不賺錢或越做越虧,最後被迫關廠退出市場,存活下來的公司就擁有了定價權,景氣循環就如此的周而復始。
例如,5 年前韓國的韓進海運因貨櫃海運供過於求,撐不下去宣告破產,國內的陽明(2609)因連年巨額虧損大幅減資,但陽明、長榮(2603)、萬海(2615)等貨櫃海運公司度過了低潮,在這 2 年疫情下反而迎來了榮景,獲利大爆發,帶動股價暴漲。
貨櫃海運景氣大好,貨櫃海運公司紛紛加緊造船、造櫃,未來一旦供過於求,航商勢必得殺價吸引客戶,而股價通常會提前反映,這也使得國內三大貨櫃海運公司股價從谷底大漲 10 多倍之後又大跌,許多散戶高價買進搶當「航海王」卻慘遭套牢,顯示景氣循環股不適合在景氣大好、股價大漲時買進。
楊禮軒指出,原物料、大宗商品是典型的景氣循環股。以原油為例,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快速擴散全球,各國紛紛採取封城、邊境管制等防疫措施,全球航空業一度幾乎停擺,原油需求銳減使得價格暴跌,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甚至一度以負值結算,各大原油生產輸出國隨後聯手減產,帶動油價回升,隨著各國疫苗施打逐漸普及,油價近期來到每桶 70 美元附近。
以近 5 年價格區間
計算均價找買賣點
歷史經驗顯示,景氣循環股高低點的價差非常大,因此在低檔時買進景氣循環股,並在高檔時優雅下車,比起「抱著不放」的存股方式,可以創造更大的財富。楊禮軒會運用個股近 5 年價格做變異係數與標準差的計算,得到統計區間,在平均價格以下買進,高於平均價格 2 個標準差以上且公司獲利沒成長時賣出,有時也會在個股當沖比率大增且投機買盤搶進時賣出持股。
楊禮軒表示,這 2 年疫情導致市場失序,有些個股獲利異常的好,股價大漲,但不見得能持續,因此他選擇逢高獲利了結,「14 元買的中再保(2851)以 33 元出清、10 元買的春源(2010)以 33 元出清、33~37 元買的慧洋 - KY(2637)在 100 元出清、20 元買的鉅祥(2476)在 50 幾元出掉 4 分之 1、28 元買的信邦(3023)以 280 元出清、91 元買的致新(8081)以 250 元出清。」
經過近期持股的調整,目前景氣循環股占楊禮軒持股總市值比重 2 成,非景氣循環股占 8 成。
金融股資產不易釐清
多以間接方式存股
不過,如果是成長趨勢明確的產業龍頭股,而且是低檔買進,即便股價已經漲很多,也不一定要賣。楊禮軒舉近期股價大漲、一度來到 140 多元歷史新高的全球電子紙龍頭元太(8069)為例,「我很看好彩色電子紙、電子書產品後市,未來成長動能明確,加上持股成本僅 30 元左右,我不急著賣。」
許多人喜歡存金融股,但楊禮軒並沒有偏好金融股,一來他的存股標的公司帳上都持有不少金控股,二來金融股並不是很容易分析,尤其壽險金控帳上金融資產眾多,公司若不說,也不知道它擁有什麼金融資產,許多金融資產帳列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市價)衡量,這個會計科目的未實現損益不會反映在 EPS(每股盈餘)。
「當我們看到新聞說『某金控本期淨利多少,EPS 很高,配息卻不盡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未實現損失太大,這些金融資產一旦碰到市場逆風,也會帶來龐大損失,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很多金融股都成了雞蛋水餃股,就是這個原因。」不過,楊禮軒 2011 上半年買了一些兆豐金(2886),主要是做不同產業的持股布局,且兆豐金是以銀行業為主,美元外匯業務量大,可望受惠升息。
看好潛力股
可留意汽車產業後市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2021 年 11 月在南非發現的新變種 Omicron 很快擴散全球各地,雖然造成重症的比例較低,但對現有疫苗的防護力也構成挑戰,而疫情造成的產業供應鏈失衡、缺工,也帶來通膨壓力,2021 年 11 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 6.8%,創近 40 年最高紀錄,存股族須提高風險意識。
楊禮軒表示,通膨升高會抑制消費,當消費緊縮時,景氣就可能會下行,再來這 2 年的疫情,許多人減少了國際旅遊支出,省下來的錢就是拿去買股票或 3C(通訊裝置、消費電子、白色家電)產品, 「我就是這樣做,即使疫情解封,我也不知道還要買什麼 3C 了,所以未來解封後,3C 產品的需求有可能面臨逆風,而這段時間缺晶片的汽車產業,反而在未來晶片荒解決後可能會有強勁的成長,這些都是存股族該考量的。」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 錢》2022 年 1 月號第 172 期
來源:《Money 錢》17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Money 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