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設計前,先了解效果的成因
如何出版 2021-07-06 15:47
每個人都有各自喜好、厭惡的事物。
比方說汽車好了。
如果要問我的話,我是喜歡開車的人。迎著風開車奔馳在海濱,特別是在櫻花季,那感覺多麼美好。
但是,要說我的開車技術好不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前陣子,我去更新了駕照並且到駕訓班上課(別問我為什麼還要上課),上完影音課程後,我拿到了一份「是非題」的考卷,全部大概有 20 題吧。
問:我是很會開車的人(呃,這個總不能回答○吧⋯⋯)
問:我在急轉彎時不會減速(拜託,這一定是陷阱題吧⋯⋯)
問:我經常在開車的時候飲食(哇,我有不好的預感!)
問:我經常在開車的時候思考事情(別鬧了─!)
我實在是不太喜歡這種心理學式的探究(總覺得好像正在受騙)。不過,我還是沒來由地感到緊張,後來忍不住噗嗤笑了出來。
課上到最後,教官告訴我「安全駕駛講求的不是技術,而是心理準備」,我認為這份考卷的立意非常正確。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設計吧,這裡要問大家幾個問題:
Q1 我很會設計
Q2 我會放大不明顯的元素
Q3 資訊最好能夠塞好塞滿
Q4 文字一定加上陰影
Q5 最好多用點裝飾的分隔線或框線
Q6 我會用理論說服注重感覺的人
Q7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痛苦的事
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像學數學、國文一樣,從教科書上學到設計。
但是在此同時,應該很多人都親身體會過,用自己的方式設計,總覺得無法盡人意。
前幾天,我叨擾了某個高中生團隊的設計指導現場。
「這樣有點行不通啊⋯⋯」身為指導員的老師十分傷腦筋,學生們的表情似乎也很沉重。
不過,等我弄清楚狀況以後,才發現原來他們的報告資料已經接近完成,只要再花點小工夫,成品就會非常完美了。
於是,我稍微幫他們處理了卡住的地方以後,一切就像脫胎換骨似地開始順利運作,接下來他們就靠自己的力量積極修改報告資料了。
由此可見,一份好的設計,必定具備能夠打動人心的原理原則。
「開車左轉時,要小心擦撞。」
同理,
「上下置中時,要小心排版看起來會比實際上要稍微往下偏。」(第 13 章「重力的法則」)
只要掌握這個原則,設計的質感就會大不相同。
現在開始,還來得及。
設計需要技術,但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了解「效果的成因」。
只要能夠理解原理原則,不單是製作地方自治團體的資料、商業談判的簡報資料、商店宣傳海報、家長會的通知單,在品牌管理和市場行銷方面,也能比其他公司(同行)更具優勢。
本書期望每個人都能擁有這種能力,於是彙整出「你至少要知道的」設計法則。在各章(法則)的開頭,都會提示:
• Issue(本章課題)
• Action(理想的解決方案)
現在手邊剛好有具體課題的人,也可以直接翻到符合你需求的部分閱讀。
本書編排的順序,是「了解設計的原理原則」→「了解版面配置」→「了解設計體系」→「了解設計行銷」,可以幫助讀者一步步往上提升自己的水準。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從第 1 章開始閱讀。
那麼,我們就趕快從第 1 章「一點的法則」開始吧。
來源:如何出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