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非洲智能機去年增長108%中國廠商市占率30%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02 08:11


李娜

[過去10年,非洲手機的普及率從6%上漲到了80%。改變這些非洲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是蘋果,而是自深圳山寨公司的廉價手機。但中國手機在非洲得到普及的同時,“后浪推前浪”的故事也在每天不停地上演]


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廠商開始征戰海外市場,其中人口數龐大的非洲自然也被納入了“捕獵範圍”內。

日前,OPPO在摩洛哥舉行新品發布會,發布旗下搭載電動旋轉攝像頭設計的拍照手機OPPON3和極致超薄OPPOR5,並宣佈這兩款品將很快在摩洛哥上市。OPPO的加入,已經讓在非洲的中國的品牌手機廠商數量超過10家。

“過去第一批去非洲的廠商以深圳山寨手機廠商居多,而到了2013年,隨智能手機的爆發,更多的中國品牌手機廠商進入非洲市場,從我們的調研數據看,中國品牌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15%上升到了2014年的30%。”IDC中國負責手機市場研究的高級分析師閆占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華為、傳音、阿爾卡特已經躋身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名。

受移動通信市場開發潛力大、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以及非洲受對移動通信新服務的高需求量推動,非洲目前已成為全球手機用戶增長最為迅猛的地區之一,IDC的數據顯示,非洲智能手機去年整體增長108%。

非洲市場淘金熱

對於手機行業來,非洲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巨大的市場空間:約占世界總人口15%。城市人口約占全洲人口26%,重要的是手機用戶超過2個億,即使在經濟危機的2009年增長率也達到了14.8%,而在中國手機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的時候,以非洲為代表的地區和國家成為了全球手機最強勁的驅動市場。

據統計,尼日利亞作為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擁有非洲大陸最多手機用戶數量,占非洲手機用戶總量的16%。緊隨其后的分別為埃及和南非。相關數據報告預測,未來5年,非洲手機用戶增幅最為明顯的國家將集中在中東非地區,其中埃塞俄比亞、剛果·金、厄立特裏亞、馬達加斯加有望在2015年實現手機用戶超過100%的增長。如按照當前發展速度,非洲國家到2015年手機上網用戶將達2.65億,占全球手機上網用戶數的逾三分之一。

“非洲智能手機去年整體增長了108%,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增長了30%,以華為為首的一批品牌廠商進入了非洲地區出貨量的前十,華為的排名是第二,僅次於三星。”閆占孟對記者。

據記者了解,華為終端去年在中東非洲市場增長超過300%,在所有地區的排名中位列第一,其次是增長98%的亞非拉市場,之后是68%的歐洲市場,最后才是中國市場。

華為消費者BG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中東非洲市場之所以增速高是因為基數較低,空間大,並且對品牌的認知度已經開始顯現。

閆占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非洲市場成為中國外的第二大市場原因有幾方面,一方面非洲地區本身受制於經濟因素,手機業鏈以及配套缺失,不像其他地區擁有當地較強的手機品牌集群;另一方面,非洲地區居民對中國品牌的印象較好,中國手機往往在質量上可以得到保證;最后一點,非洲市場主要以開放市場為主導,根據IDC的調研數據,渠道中70%為開放渠道,運營商相對比較弱勢,這也使得那些自己做渠道、做品牌的手機廠商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山寨機逐漸退潮

基金公司RoyceFund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過去10年,非洲手機的普及率從6%上漲到了80%。改變這些非洲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是蘋果,而是自深圳山寨公司的廉價手機。但一個不可以忽視的現象是,中國手機在非洲得到普及的同時,“后浪推前浪”的故事也在每天不停地上演。

“市場空間大並不代表市場好做,我們出口到非洲的手機價位現在基本在15到18美元之間,比前兩年低了5到6美元,而每一部手機的利潤還不到1美元。”一家主攻海外市場的國內手機企業負責人王青(化名)告訴記者,隨一些非洲本土品牌的崛起,利潤持續走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在2009年,非洲空中樞紐內羅畢機場中看得到的最大的廣告,除了通信運營商就是中國的山寨手機。黑人商人到中國進貨,大部分都是山寨機,不少非洲國家,像加納已悄然形成中國手機市場,規模之大已經可以與深圳華強北相提並論,按本地人的叫法,這叫“ChineseCity”。

“那時候賣手機就像賣玩具,誰進入這個市場誰就能賺錢。”但王青表示,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年已經看不到了。他告訴記者,由於山寨機賣家之間大打價格戰,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並且隨收入的提高和市場的不斷髮展,非洲居民的品牌意識提高。此外,智慧財產權保護逐漸加強,非洲市場的山寨手機最終節節后退。

“現在不僅是在非洲,全球其他地方基本上也是以品牌手機為主導,山寨機沒有機會了。”上述手機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市場初期,大家“亂棍打死老師傅”,但市場最終將走向品牌化,“消費者的認知成熟了,品牌的引導力度在加強,市場以品牌為導向是必然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些新興市場,如果只是做山寨機、靠打價格戰,几乎已經沒有機會了。”

中國品牌商海外挑戰

閆占孟告訴本報記者,華為、傳音和阿爾卡特在非洲地區的智能手機排名在去年進入了前五,並且中國品牌手機在市場上的售價並不低,像華為、聯想、金立平均要200美元以上,傳音、阿爾卡特、中興則也在100美元以上。

但商業競爭始終是殘酷的,在經歷了價格戰和品牌戰后,中國廠商在海外的“突圍”應該是一場持久戰。

王青對記者,一些非洲國家政府為了阻止中國手機的大量進口,有時候會不定時地新增幾項進口條款和認證門檻。

舉一個例子,利比亞曾經是中國手機在北非最大的進口港,關稅很低,從運輸渠道來,中國的山寨手機離開香港就是先到利比亞,然后再從利比亞轉戰北非各國和非洲其他國家。然而在2009年9月,利比亞突然開始在海關陸續封鎖中國的山寨手機,不到一個月官方正式宣佈對中國山寨手機封關了。業內流傳的一個版本是中國廠商侵蝕了當時的手機老大諾基亞的市場份額,商業戰爭不可避免。

另一個在海外市場常常遇到的就是專利問題。不管是華為、中興,還是小米、一加,無可避免地在海外都遭受過“專利大棒”。

“除了練好內功外,最好的解決辦法恐怕就是採用與當地品牌建設已相對成熟的廠商進行OEM合作。”金立總裁盧偉冰對記者表示,目前金立在全球已有大約十幾家OEM伙伴。在非洲市場,目前金立在尼日利亞等中非市場的占比已經達到第二名。

“我們需要擁有非常開放的心態與當地合作伙伴的結盟和聯合,除了更好地推廣品牌,我們都知道今年國際匯率的波動極大,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就考驗你跟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互信任,這種東西需要時間的沉澱。”盧偉冰對記者。製圖/蔣皓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