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制造患路徑依賴癥 地方政府gdp情結是根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11 08:16


專欄作家蔡恩澤撰文指出,2016年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開局之年,以新興產業為龍頭的中國制造必將進行脫胎換骨地轉型,關鍵要看是否真正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9日提供的資訊表明,現在中國機器人企業已經超過2000家,而且還在走擴大產能、進口核心零部件搞組裝的老路。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明確鎖定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效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十大領域時,各地趨之若鶩,后果很嚴重。即便是新興產業,也可能陷入“路徑依賴”的泥潭。


“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創立的理論,其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在制度變遷或技術演進中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有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當人們做出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中國制造正是低階、組裝、代工(oem)、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的路徑選擇,並一直沿襲了數十年。其路線圖是,先炮制一個時尚概念,比如智慧制造、生物醫學工程、新能源等,各地競相版面,高價引進國外的設備、零部件,或以市場換技術,等到中國具備相應技術和能力時,便出現了產能過剩,低價向國外出售,於是又引來國外的反傾銷。

新興產業意味著可以創造更高的附加值,但是中國一些新興產業沒有獲得高利潤反而跌進低附加值陷阱。一些新興產業與傳統制造業並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只是徒有名號。事實上,在一些高技術企業里,中國仍然處於價值鏈的弱勢位置上,局限在組裝、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環節,並繼續付出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沉重代價。

這種路徑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制造滲透著浮躁的氣息,前腳踩油門,后腳踩剎車。

比如,光伏產業的環保節能基因決定其必然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用“烈火烹油”來形容當初中國光伏產業突飛猛進不為過。

幾年前,全國有2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千億元的光伏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而當時中國總共只有3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容量。中國2011年的光伏組件總產能達30gw,而全球裝機量只有20gw。產能的無序擴張和過剩,使中國光伏產業遭遇滅頂之災。

僅僅經過幾年的擴張,在中國,光伏產業就已走向夕陽和沒落。能耗高、污染嚴重,低價競爭不斷擠壓利潤空間,中國多晶硅產業繁榮的背后是不可忽視的低階制造之痛。由於沒有統一的能耗、占地及環保標準,中國多數多晶硅企業在成本、質量等方面很難與國外企業抗衡。

據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其標志性事件是光伏“雙子星”賽維和尚德的隕落。

作為中國光伏業的巨頭,賽維曾經創造了巔峰式的輝煌,頭頂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多晶矽片企業的桂冠,賽維董事長彭小峰憑此一度躋身新能源首富。當產業步入寒冬期,資金鏈的斷裂、近300億元的巨額債務纏身、供應商的逼債,賽維走在破產重整的風口浪尖上。

而光伏雙子星中的另一顆,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和面板制造商尚德,作為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企,尚德上市后兩年,花錢大手大腳,其一年僅花在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活動上的資金就有6000萬元之巨。倘若尚德有活動要在北京舉行,首選釣魚臺國賓館,董事長施正榮也曾是中國首富,風光無二。尚德負債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公司在美國發行的債券於2013年3月出現違約,次年2月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地方政府gdp情結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情結也是中國光伏產業盛極而衰的推手。評判地方官員升遷的標準中,gdp一直是最重要的考核目標,加上各地關於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考量,地方官員都有動機去鋪攤子,擴大投資。因此,政府的身影在整個光伏產業的興衰過程中不斷晃動。政府不但一手將這個行業捧大,給予該產業各種特殊的政策優惠,而在其產能過剩時又沒能及時合理引導,反而繼續慫恿其擴張,並提供各種支援。

在光伏行業蒸蒸日上的日子里,地方政府主導建立了眾多的“太陽城”和“光伏產業園”,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引來更多的光伏企業和項目上馬。以江蘇為例,這個全國光伏第一大省自2008年開始,先后建設了常州、無錫、金壇、常熟、鎮江、揚州、鹽城、徐州、泰州、高郵、啟東、蘇州等光伏產業園。特別是窮鄉僻壤、缺乏人才的鹽城,也打起了光伏產業的旗號。其實有許多光伏產業園,只是做點與光伏產業多少沾點邊的低階產品、外圍產品。

如何在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在推進中打破盲目粗放地擴張,從而避免造成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路徑依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首先要更新觀念。新興產業要有新穎的發展路徑。光伏的老路不能再走下去,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必須另辟蹊徑,特別是要告別gdp情結。通過發展路徑的創新,提高中國在全球新興產業中的國際分工地位,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次要制定版面規劃。創新資源是有限的,市場空間也不是無限的,不顧市場發展規律、一窩蜂式地盲目投資會產生新的問題。合理的版面規劃是避免重蹈路徑依賴的關鍵所在,要根據市場需求總量來規劃產業版面,用規劃約束發展沖動。要防止各地一哄而上,項目審批必須嚴格,不但在總量上要控制,在微觀上也要把關。

再次要進行機制體制變革。要有序發展新興產業,機制體制變革是核心問題,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成的,但只要矢志不渝、一步一步進行,成效最終會顯示,這也是長久之計。必須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拘泥於眼前的gdp增長。

此外,要及早制定知識產權戰略。針對關鍵技術部署研發力量,對“關鍵的薄弱環節”給予足夠的研發投入。在重大技術節點搶先技術突破並注冊專利,以專利捍衛新興產業。技術可行性一旦確立,要盡快制定行業或國家標準,並搶占國際標準。

2016年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開局之年,以新興產業為龍頭的中國制造必將進行脫胎換骨地轉型,關鍵要看是否真正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文章來源:聯合早報)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