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迎降準時間窗,教你一絕招防踏空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政、存款保險制度、社保基金投資范圍擴大……中央近日連續出招穩增長、促投資,二季度伊始,管理層還有哪些政策將要推出呢?自上月降息后,市場對降準的呼聲一直很高。從3月份研報來看,包括中金、海通、國泰君安、申萬宏源(000166,股吧)等10余家券商均預計央行二季度將再度降準。有分析師認為,降準時間視窗很可能就在4月份。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經濟數據比較差,工業增加值尤其低,接近09年金融危機時期最嚴重水平,意味著政策需要加大馬力。李慧勇認為,應堅持房地產去行政化(即取消限購、限貸等行政政策),貨幣政策上配合降息降準,破除壟斷,激發市場活力,惟有此,中國經濟才有恢復增速的希望。
經濟數據仍低迷
3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將於近期陸續發布,雖然此前公布的中國3月官方制造業pmi和匯豐制造業pmi終值意外回升,但非制造業出現了回落,服務業增速放緩。而匯豐pmi終值仍低於50,為近 4個月來的低點,經濟未見明顯復甦跡象。
業內對一季度經濟繼續放緩達共識,且跌破“7”的可能性非常大,政策有望進一步寬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 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2%,25個月以來首次轉負。此外,綜合多家機構預測,3月cpi同比增長率可能落在1.3%到1.4%的區間之內,較2月小幅回落,進而導致低通脹壓力再次加大。
而周小川在博鰲論壇上表示警惕通縮風險,一改此前的通脹態度,有理由相信二季度將迎來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分析認為,二季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是大概率事件,也不能排除降息的可能。
寬鬆政策力度需加碼
過去一年央行雖然通過psl、slf、slo等多種結構性貨幣組合工具,進行了大量的結構性的寬鬆,但從實際效果的驗證來看,並不足夠對沖經濟的放緩。今年一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或將跌破7.0%,這可能倒逼決策層加大進行托底力度的原因。
央行雖然自去年11月以來兩次降息,一次降準,但很多投資者認為,央行的寬鬆力度還不夠,需要加大。野村證券發布的報告稱,中國還需要全方位的貨幣寬鬆,預計今年央行還會降息三次、降準三次。
聯系到周小川近期對通縮的表態出現微妙轉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表示,央行正在高度關注通縮風險,政策面肯定會有一些調整,會有進一步寬鬆政策的舉措。此外,周小川日前表示,當前中國的利率還沒有到”零下界”,如果說通貨膨脹繼續向下走,經濟仍舊不景氣的話,貨幣政策都還有調整的余地。分析認為,此番表態意味政府愿意采取行動,保證經濟增長不偏離正軌。
設定非銀金融和地產對沖政策踏空風險
當前經濟狀況不佳,困擾我國經濟根源性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在市場無法再次“出清”前,只能說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是對經濟有效的,但長期而言仍是不斷遞減。
在去年11月的第一次降息,a股市場狂漲,12月大升逾兩成,但經濟卻出現了明顯滑落,因而到了今年2月初,央行再推出全面降準的時候,a股市場對“利好”理解的態度開始謹慎,其后市場的表現也呈現出調整。當前暫時仍沒有看到經濟好轉的跡象,二次降準或未來的可能的更多寬鬆政策究竟能不能帶來經濟的回暖,是個問號。因而預期市場的關注點將更多的傾向於關注長期因素,而不是降準降息的本身。
中信證券認為,在寬鬆政策將藍籌估值順利推進到滬指3800點的平臺之后,遠離風口且沒有業績超預期作為動力的股票可能需要稍作休整,而主題風口附近的股票可能會更上一層樓。建議版面新經濟(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兩條投資主線,適當設定非銀金融和房地產,以對沖政策寬鬆超預期的踏空風險。
平安證券也認為,二季度周期藍籌可能會相對占優。因為從基本面邏輯看,經濟邊際上或有改善,周期藍籌資產彈性增加;改革政策如一帶一路、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或再次提升周期藍籌的風險偏好。(來源:證券時報網)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