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聽起來很牛 談手機暫時難以普及的功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10 09:49


本問來自太平洋電腦網

手機攝像頭搭載光學變焦鏡頭是何等炫酷,帶手機去潛水自拍是何等帥氣,在手機上觀看3D電影又是何等炫酷。光學變焦鏡頭、機身防水、裸眼3D為何 這些看起來十分實用且比較受歡迎的功能研發出來很久了卻遲遲沒有普及?接下來我們就盤點這些不過時但暫時難以普及的功能以及未能普及的原因何在。


我們的手機硬件發展如此之快,我們的手機CPU和RAM可以一高再高,厚度一薄再薄。縱觀手機鏡頭髮展史,很久之前就已經出了一些帶有變焦鏡頭的手機了 (例如諾基亞N93),離我們較近的有三星Galaxy K zoom,還有華碩ZenFone Zoom(這個伸縮出來,在進步了,但是還是厚),是否感覺我們的手機攝像頭也可以進一步發展到普及光學變焦鏡頭呢,然而事實卻是如今並沒有幾款手機採用 光學變焦鏡頭,這是為什麼?

變焦鏡頭的光學設計比較複雜,就算為了兼顧手機的厚度採取鑄模的非球面鏡片也難以有效解決厚度問題;而假若採取全新的鏡片,如微軟1020使用一些非常規設計的鏡片,但目前還不太容易應用到變焦鏡頭上,也就是目前來,還在鏡頭的小型化設計上還有難度。

而如今的手機都追擊在厚度上無條件的薄(甚至有手機取消3.5mm耳機插孔),而如果採用光學變焦的攝像頭結構更加複雜,導致機身比較厚,可以看到三星 Galaxy K zoom的攝像頭十分之大,就算在不打開攝像頭的時候機身厚度也因為變焦攝像頭的緣故厚了不少,而在鏡頭變焦到完全凸起之后機身厚度更是超過了三台手機的 厚度。

就算採用了變焦鏡頭的手機,成像效果也由於探測器縮小而大不如同款鏡頭搭載在相機上的效果,這樣的手機往往會被嘲笑為“可以打電話的相機”之類的四不 像,而如今一個好的手機廣角鏡頭也可以達到近乎手機變焦鏡頭一樣的成像效果。手機變焦鏡頭想要普及的話還需要技術性的突破。

防水功能

具有防水功能的手機如今是大受人追捧的,想必廠商也是知道的,雖然如今也有很多廠商可以輕鬆做出防水功能的手機,然而市面上搭載有防水功能的手機還是屈指可數,是什麼阻礙防水功能手機的發展呢?

如今的防水功能手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三防手機,比如CAT等品牌推出的專業三防手機,這些手機主打嚴苛環境的防護性、長續航與GPS定位,此 類手機十分厚並且大多是功能機面向用戶為探險家和極限運動者等,而功能機這個特性對於我們普通的手機消費者來完全看不上。卡西歐等品牌雖然推出過一些搭 載安卓系統的三防手機,然而手機的十分笨重,很難打入主流市場。

主流市場搭載防水功能的手機真是少之又少,三星在S5上採用了防水功能,在S6時又取消了,而一直堅持採用防水功能的品牌似乎只找得出索尼等個別廠家了。為何主流手機搭載防水功能這麼難?

實際上手機要搭載防水功能,這會使得對手機對介面、手機的緊密度等有較大要求,且多數防水的手機外觀設計都有局限性(當然索尼大法的除外)。手機防水有 兩種,一是結構防水,即外殼密封防水,優點是防禦性好,缺點是外觀臃腫難看。第二是納米防水,即涂膜防水,缺點是防水效果比較差,丟下水是不行的,優點是 不改變原有外觀。

目前防水手機的解決方法都是結構密封,但其實是不實用的,試想如果你摔了一次,導致手機結構件變形,密封被破壞,那防水就失效了。而至於納米防水,技術 成熟至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手機電氣性能的要求。並且防水功能手機維修十分麻煩,一般要直接返到廠裏,平常的維修站是沒有設備可以使手機裝回去后 還具備防水功能的。

裸眼3D

裸眼3D是手機廠商經久不衰追求的熱門,似乎誰先取得優質的裸眼3D技術,誰就會侵佔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裸眼3D也是一款不過時卻未普及的功能,當下裸眼3D為何很難普及?

手機當中主流的裸眼3D技術是光屏障式,這種技術的優點是在成本上比較有優勢,像夏普的3D手機和任天堂的3DS游戲機都是採用這種技術。

光屏障式技術在成本方面是相對較低,而且相對於傳統快門式3D來徹底擺脫了眼鏡這樣一個輔助設備,這一點對於本身就需要佩戴眼鏡的人群來是很好的。 但因為裸眼3D面的閃爍感太強,且亮度偏暗,且可視角度狹窄,這樣就造成如果觀看時間過長會容易出現頭暈等不適癥狀。此外採用這種技術的屏幕亮度會因為 光線被阻擋的原因而降低一半,並且圖像分辨率也會降低一半,質也不能夠令人滿意。

技術不成熟,體驗不成熟,這些原因成為現階段裸眼3D品真正讓普通用戶接受的一個較大門檻。

總結

這 些功能看上去確實很牛,甚至在蘋果iPhone手機與Android手機出現之前就應用在手機上面,但是幾年過去了到現在還未普及,這不是功能過時,大多 數還是存在其他方面的瓶頸。不過市面上對於這些手機還是有一定需求的,市場需求促使手機廠商努力改進,加入更多新技術謀求降低成本,只是需要時間,我們還 是相信終有一天這些功能可以走近大消費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