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的神奇時刻》除夕離職信讓他轉念!女鞋龍頭三代5年打下新江山
商業周刊 2020-02-14 10:31
文●曾如瑩
陳柏堯(攝影者.駱裕隆)
2013 年的年夜飯,正值寒冬,路上人煙稀少,家家戶戶正張羅著團圓飯。
國內最大女鞋集團,東笙實業的三代陳柏堯,卻坐在空空蕩蕩、擺滿鞋子樣品與皮料的辦公室吃麥當勞「跨年」,他告訴家人正在加班,但,這是個藉口。
那一晚,他打開筆電,打著離職信,署名對象,是他的親叔叔。
東笙實業,台灣最大專櫃品牌女鞋集團,旗下品牌包含 Magy、Orin、Choice 等,走進百貨女鞋賣場,有 4 分之 1 品牌都出自東笙。這片江山,是他的父親與叔叔花 20 年一起打下。
從小被說不適合接班……
「罵是為你好」讓他難適應
陳柏堯本來在美國學音樂,2009 年,他回到公司接班,父親請叔叔擔任接班教練,讓他擔任特助,從倉庫管理、站櫃到幫客人試鞋,學琴的手幫客人拉長靴時,還會夾到客人的肉。但他從基層做起的努力,卻沒讓接班之路更順暢……。
接班前 3 年,陳柏堯眼見,網路上原創女鞋品牌大賣,公司旗下的女鞋,卻還死守著專櫃通路。他兩次建議,公司得做網購,興匆匆做了十多頁報告,但提案都被駁回。同時,他試著要資訊化庫存系統,但是公司的櫃姐,還是習慣手寫庫存卡,寫錯再用立可白塗改,庫存永遠不即時。
他說,對叔叔而言,自己「never good enough(永遠不夠好)」,雙方衝突越演越烈,叔叔「罵是為你好」的教導方式,讓從美國放洋回來的他,很難適應。氣急敗壞時,對方連三字經都會飆出來。
理性上,陳柏堯理解,「這是必要的惡,(管這麼大的公司)他要是不那麼兇,大家都不會有分寸。」但感性,仍讓他坐在電腦前,打下了辭職信。
隔天,大年初一,叔叔跟他懇談。3 年接班的痛苦回憶,一次爆發,面對叔叔的挽留,他哭著說,「我真的沒有哥哥優秀,也沒有你聰明,你每天這樣罵,你也很痛苦,我也很痛苦,你放手吧,我真的很抱歉,我做不到你要求的。」
對方卻語重心長的回答:「做不到也得做,人生哪有開心的?工作就是不是在玩的,是要讓員工可以準時用薪水去養他的家庭。」娓娓道來嚴格的理由。
這一刻,成為了陳柏堯接班的神奇時刻,他坦承,最讓自己痛苦的,其實是一直不甘願被當「備胎」接班的心態。
從小,陳柏堯因為有絕對音感,被安排走上學音樂的路,他不是沒想過接班,但很早就被父親否定。「我小時跟爸爸說,我想做鞋子,我爸問我:『你看女生看哪?』我說『臉』,父親笑說『那你不適合做鞋』,看女生第一眼要看腳。」他從來不在接班人之列。
然而,原定接班人大哥因為想留在美國就業,拒絕接班,他才被叫回台灣。他的父親,東笙董事長陳科竹說,他的壓力不僅來自我,更多是老員工的心態,他們會覺得新事物,董事長不會同意,所以要推動新政較不容易,也難立竿見影,對他是個挫折。
轉念後,陳柏堯將「不甘願」轉為「認命」模式,最大的改變就是溝通模式。
配合老員工步調
還撒嬌拜託櫃姐學電腦
東笙實業副理李文馨指出,過去,陳柏堯很難專注一件事,看到可以改善的事情就想馬上動手。現在,他懂得放慢腳步,配合組織的速度,找出跟老員工與父親聰明工作的方法。
為了推動改革,他做了一般男性接班人不會做的策略:「撒嬌」。
過去,業務與櫃姐都是手寫日報表,陳柏堯想要推動 ERP 系統,精準掌控庫存。但是資深櫃姐手寫習慣了,覺得方便,他低下頭拜託資深櫃姐,「我會說,拜託啦!阿姊,改打電腦,會讓庫存比較準,」他會去週年慶支援櫃姐,要調貨給貨、要增加人手,他幫忙找人,最後櫃姐心軟了,開始學打電腦。
有功時,他都說是員工的功勞;有過錯,就自己背。陳柏堯說:「老公司較保守,要讓他們覺得,他幫你不會被罵。」
國內女鞋品牌營收成長有限,2015 年,陳柏堯想要代理國外新品牌,擴展營收。一開始,他的父親陳科竹非常反對,認為代理品牌就是幫別人養小孩,養得好就會像是 Pandora(編按:輕奢侈珠寶品牌,被收回代理變直營)一樣被收回代理權;養不好,吃虧的都是自己。
阿瘦前國際事業總經理魏麗慧分析,老一輩會反對是有理由的,國產與代理品牌涇渭分明,兩者的定價、客群與行銷方式不同,從國產跨入代理,等於得重新摸索新商業模式。
面對反對,他也學會先了解對方反對的原因。
2017 年,他得知美國女鞋品牌 Steve Madden 台灣代理權要釋出,他先不動聲色,立即買機票飛往美國。在飛機上,他正巧看到電影《華爾街之狼》,在講述該女鞋品牌上市的過程,想到上市公司需要題材。他下飛機後,先向其創辦人表達希望採合資模式,對方出資 51%,東笙出資 49%,成立合資公司代理品牌進台灣。陳柏堯的說帖是,一旦跟東笙合資,就可以發布新聞說將業務推廣到亞洲,因為對方持有大股可以列入財報,對上市公司而言,有題材又有獲利。
兩個月後,對方同意,他才報告父親,說法是:雙方採用合資模式就是一起養小孩,而不是幫別人養孩子,萬一對方要退出市場,也必須買回股權,東笙至少可以回收投資的資金,釐清父親的疑慮。
不再是「我想要怎樣」
而是站在公司角度看成敗
父親當了多年生意人,最終還是看獲利率與風險,陳柏堯得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溝通。
他說:「我以前覺得我要怎樣,我適合怎樣,都是 me me me,」聽到叔叔嚴格態度背後的原因後,他開始覺得公司的成敗,高於個人的成敗。叔叔後來因病過世,卻是他一輩子最感念的對象。
「現在他比較務實一點,」父親陳科竹笑說。
近 5 年專櫃女鞋產值下滑 2 到 3 成,同期,東笙營收由 6 億 8 千萬元逆勢成長到 10 億多元。最大關鍵就是陳柏堯開始代理國外品牌,成為國內唯一同時經營國產與代理品牌的女鞋集團,代理品牌為公司多創造了 4 億元營收。
由於代理與自有品牌是兩種不同營運模式,2019 年,他與父親商量後,決定把代理的品牌區分出來成立新公司, 由他全然主導。
採訪尾聲,商周詢問他父親,退休之後,會讓兒子全面接手國產女鞋的事業嗎?「我希望他先做好自己的品牌,」他父親也漸漸認知到,先讓兒子闖出成績,有自信了,再來談接舊事業。
二代大學前校長陳來助分析,接班人心理上認命,比能力的建立重要,通常接班人會經歷過幾個階段:苦命、認命、使命與天命,接班人要先認命後,才會清楚該怎麼讓公司轉變,培養出經營的能力。
陳柏堯說:「過去我比較急,現在我慢慢了解,要在他們(指老一輩)的腳步與自己的速度間找出一條路。」
我們走入他的新公司,一進門,地磚上就刻著「born to make shoes(生而製鞋)」。他雖生在女鞋世家,卻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接班路,還幫老企業找到新生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83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68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