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是現代版“另起爐灶策略” 中國應放棄不結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評論文章指出,權力轉移理論是完全適應著中國大陸追趕美國的國際現狀,此一高度適用性使這個理論產生了重大的實際影響……無論如何,權力轉移理論都還是最有力的理論分析工具。中國要得放棄不結盟政策,因為任何一個超級大國,他一定要結盟,也就是說他一定要爭取讓自己有更多的國際關係水準上最好的友好關係,沒有比同盟更好的友好關係,如果不放棄這個不結盟政策,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擁有最友好的關係。”亞投行得以順利成立,顯示中國結盟規則的成功
從去年7月金磚國家簽署成立的“新開發銀行”(亦稱金磚銀行),到10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期間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到11月成立的“絲路基金”,其共同點是由中國主導且不包括美國。美國橋港大學(university of bridgeport)東亞與環太平洋(601099,股吧)研究中心主任衛純娟教授認為,這根本是毛澤東當年的“另起爐灶規則”。然就近年來美、中兩強競爭的發展而言,相當程度印證了國際關係上的“權力轉移”理論。
所謂“權力轉移”系由奧根斯基(a.f.k.organski)於1958年在其所著《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一書中首次提出,1980年他和古格勒(jacek kugler)合著的《戰爭總賬》(war ledger)一書,才算是該理論之完整建構。1996年由古格勒主編之《均勢與戰爭》(parityand war)明白指出,中國因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而逐漸具備對國際現況表達不滿的實力,最終將成為美國霸權的挑戰者。千禧年出版的《權力轉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power transition:strategiesforthe21stcentury)一書更指出:“只要中國大陸繼續對其在國際局勢中所擔任的角色不滿,將是美國唯一潛在的挑戰者。”
“權力轉移”理論認為,綜合國力構成的要素有三:人口、經濟生產力和政治能量,每一個因素對權力有不同的影響。人口數量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經濟成長的改變相對較迅速,對國力的影響是中期的,而政治能量則可在短時間內因高度運作而提升。在權力轉移過程中,國與國之間會出現相互競爭的情勢,通常主導國際體系的強權企圖維持現狀,而崛起的強權則因對現況有所不滿,會設法改變現狀。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吳玉山教授認為:“權力轉移理論是完全適應著中國大陸追趕美國的國際現狀,此一高度適用性使這個理論產生了重大的實際影響……無論如何,權力轉移理論都還是最有力的理論分析工具。”以下從“權力轉移”觀點並以亞投行為例,探討美、中關係。
奧根斯基在《世界政治》指出:“當某一國家被認定可能發展為強權時,別的國家會逐漸與之示好、靠攏,以便該國一旦成為強權后,不致被其列為敵對之目標。”去年10月,21個亞洲國家簽署籌組亞投行備忘錄,次月即有四個國家加入,包括紐西蘭。今年則有八個國家宣布申請加入,英、法、德、義大利等歐洲國家所以迫不及待地表態,實乃不愿在3月底創始會員國申請截止前,失去向中國示好、靠攏的機會。
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資本規模達500億美元,最終可能會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形成競爭,奧巴馬政府對英國決定成為“亞投行”創始國表示憤怒,一名高級官員甚至指責英國對中國“不斷遷就”(constant accommodation)。但《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大衛•皮林(david pilling)反問:“與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打交道的最佳方法如果不是‘不斷遷就’,那會是什么?……美國(也許)會說,必須勸服中國加入既有國際秩序,該秩序下的規則和規範已很好地為亞洲服務了70年。問題在於,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些規則和規範都是按照美國意思制定的。”以世界銀行為例,盡管中國產出占全球總量的份額已達16%,但中國在世行僅擁有3.8%的表決權。中國能不“另起爐灶”嗎?
“權力轉移”理論認為,國力要素中的人口和政治能量受外界影響甚小,而經濟發展又以“內產生長”為主,因此並不重視國際政治上的“結盟”,但金武桑(woosang kim)針對“結盟”提出修正。不同的經濟成長,導致全球或區域的主要國家間權力分配的變化,借由工業化、政治現代化、科技發展產生的內部成長,導致主要國家間相對能力的變化。由於國內政經結盟的轉變,會導致國家利益及對國際現狀的變化,權力的再分配和利益的再定義,則提供快速成長國家挑戰現狀的機會。他的研究有三項結論:挑戰者的不滿意、對手國間的權力分配和結盟的程度,都會提高衝突的可能性;結盟可提升國家權力,故可減輕或加劇戰爭的風險;透過技巧的結盟或解盟規則,戰爭的危機可獲得管理。
對於美國抵制亞投行的成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前所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認為:“美國敦促中國行使與其不斷增強的實力相一致的領導力,為支援全球發展提供更多資源……但當中國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時,美國卻試圖阻止,這是短視和虛偽的。”
中國大陸學者閻學通2012年曾表示:“我們就得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得放棄不結盟政策,因為任何一個超級大國,他一定要結盟,也就是說他一定要爭取讓自己有更多的國際關係水準上最好的友好關係,沒有比同盟更好的友好關係,如果不放棄這個不結盟政策,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擁有最友好的關係。”亞投行得以順利成立,顯示中國結盟規則的成功。
頂著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光環,中國在3月26日到29日的博鰲論壇揭開“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序幕之后,應可昂首闊步展開“一帶一路”的全球戰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