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使用雖罕見下跌 不需要畏懼人幣國際化暫時逆風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跨境使用雖罕見下跌 不需要畏懼人幣國際化暫時逆風
本周一,中國金融學會邀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教授做學術報告,雖然他就「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發表演講,但仍不忙評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媒體人余木撰文指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與中國在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地位息息相關,只要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進一步與全球貿易和金融加強融合,加上相關金融基建的改善,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使用的暫時逆風,又何所懼呢!
2009年7月,國務院批準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揚起風帆,自此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使用可算順風順水,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從2009年只有35.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14年的7.6萬億元,而人民幣跨境收支更高達9.95億元,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可是,由於種種原因關係,人民幣跨境使用可能下降。
匯豐銀行於今年1月7日至22日期間做了一項調查,受訪的全球貿易企業年度銷售額至少在300萬美元以上,在受訪的1,610家企業中,17%的企業表示使用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22%下降5個百分點。
跨境使用罕下跌 香港也中招
可能因為歐元兌人民幣大跌關係,歐元區是跨境人民幣使用面對逆風的重災區,並未因人民銀行在歐洲多個國際金融中心諸如法蘭克福、巴黎、盧森堡和蘇黎世等授權設立人民幣清算行而有所改善。
根據調查,德國企業人民幣使用率從23%下降至7%,大幅減少16個百分點;法國企業從26%下降至10%,也是銳減16個百分點。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相關數據亦印證了跨境人民幣使用近期確實遇上逆風,今年1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為9,814億元,比去年12月的10,036億元下跌2.2%,又再次回落到不足1萬億元的水平。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亦顯示,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亦從去年12月的6,578億元,下跌到今年1月的5,480億元,跌幅高達16.7%。
匯豐集團商業銀行業務首席執行官庫珀(simon cooper)依據這項調查指出,去年全球公司的人民幣使用量達到了分水嶺。人民幣作為一種全球性貨幣正日漸成熟,其價值上下浮動,其需求會受到中國以外的因素影響。他言下之意,就是過去一年全球公司的人民幣使用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隨著歐元兌人民幣貶值,歐洲企業減少人民幣使用量有關。
借勢國力提升 加強金融基建
對於跨境人民幣使用的前景,接受調查的全球公司中,有54%預計未來12個月會擴大與中國的跨境貿易結算,去年這一比例為59%。調查亦顯示,在所有14個市場中尚未使用過人民幣的公司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公司表明,未來打算使用人民幣。
盡管跨境人民幣業務正遇上逆風,但內地方面對於人民幣國際化還是大力推進,尤其是加強有關金融基礎設施的投資。熟悉情況人士指出,人民銀行正在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建設,預計今年內可投入服務,甚至最快可於9月或10月推出。cips的推出,將大大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人民幣已超越加拿大元,成為全球第5大常用結算貨幣,在cips投入服務后,人民幣在這方面的地位勢將進一步提升。
正如斯蒂格利茨所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與中國在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地位息息相關,只要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進一步與全球貿易和金融加強融合,加上相關金融基建的改善,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使用的暫時逆風,又何所懼呢!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