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俄羅斯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認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3 08:23


   作者祖立超任職於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摘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俄羅斯作為中國推行“一帶”的重要伙伴,國內學術界對俄對“一帶”的立場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然而對俄如何看待“一路”倡議的研究卻較為罕見。本文主要從認知維度梳理俄權威智庫、學者和媒體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看法、影響以及俄是否應參與其中的爭論。本文從考察研究中發現,俄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的大戰略,對俄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俄政界及學術界因而對俄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表現出積極立場。因此,在俄對“一路”持積極態度,且我國“一帶”倡議與俄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取得重大進展的推動下,本文將對中國與俄羅斯加強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合作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俄羅斯;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爾后不久,習主席邀請俄羅斯參與該倡議,使其成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發展的新平臺。俄總統普京表示,俄方會積極響應中方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愿將俄方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中俄高層確定合作的基調后,國內學術界對俄參與“一帶”倡議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但對俄參與“一路”倡議的研究成果寥寥。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內十分重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工作,對我提出該倡議的目的動機、對俄的影響以及中俄海上戰略對接的可行性給予了密切的關注。本文首先對俄智庫、專家的研究和觀點進行了梳理與比較,把握俄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認知及其對俄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揭示俄表態參與該倡議的多層動因,並對中俄加強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合作提出幾點思考。

一、俄羅斯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認知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出后,俄學術界關注其進展情況,對中國提出該構想的動機、目標及其前景進行了研究。歸納而言,俄權威智庫、專家對“一路”的戰略認知,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分別從經濟發展、地緣政治、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國際金融的角度考察了“一路”的來龍去脈。

1.1 “一路”是“中國夢”戰略的合理延伸

俄專家首先從中國經濟發展視角審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認為該構想的目的在於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確保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將其視為中國實現中長期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拉林(alexanderlarin)指出,該決策的必要性源於當前領導人所提出的民族復興戰略目標,也與實現在2021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4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任務密不可分。

在經濟視角的基礎之上,俄學者又從內政角度評價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以及領袖意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視“一路”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是“中國夢”的外化成果。俄羅斯東方學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iuritavrovski)撰文稱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絕對是習主席提出的、規模更宏偉的‘中國夢’戰略的合理延伸。”

1.2 “一路”是中國應對美地緣政治壓力的戰略舉措

俄智庫的主流意見視海上絲綢之路為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產物,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是重要的標志性事件。俄專家認為,中國同東亞、東南亞國家領土和領海主權矛盾日趨激烈、美加大對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和軍事介入,是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背景。俄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雅科夫·別爾格爾(iakovberger)就持該觀點,他認為,中國提出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旨是應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的需要。俄專家據此進一步推斷,中國提出該構想旨在應對美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重返亞太的進程,鞏固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安全,首先要保障中國能源進口運輸線路的安全。俄戰略研究所第一副所長康斯坦丁·柯卡列夫(konstantinkokarev)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項目將逐漸把中東地區納入中國的經貿和地緣政治利益軌道,進而將中國的利益延伸至歐洲大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需要保障通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運輸的能源的安全。

1.3 “一路”是中國促進經濟一體化的區域經濟戰略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ekaterinaarapova)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將促進建設新的基礎設施,提高現有基礎設施的能力,在中遠期內能夠提高亞歐地區貨物運輸的能力,海上絲綢之路將擴大地區貿易,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俄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布林科夫(vladimirblinkov)也持相似的觀點,他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目標是加速推進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將亞洲國家融入統一的網絡。在區域經濟戰略方面,中國落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定位是:第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沒有任何本質區別,它們是中國根據各個區域歷史和現實的特點制定的對外經濟戰略;第二,海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在於克服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以便在該地區建立鞏固的經濟聯系,促進地區的互聯互通;第三,中國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過程中對地區所有國家,對地區性合作機制均持多元、開放立場,歡迎有關組織和國家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

1.4 “一路”是中國推動資本走出去的對外金融戰略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要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而且還要建立通信、金融等服務網絡,該項目的落實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這些資金將由中國政府和企業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的方式進行投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承擔海上絲綢之路所需的金融功能,海上絲綢之路將成為中國資本進入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依托。俄專家康斯坦丁·馬爾格洛夫(konstantinmarkelov)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是中國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步驟,因為中國資本在西方國家的投資活動經常遭到抵制,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所以中國必須尋找新的貿易和投資區域,海上絲綢之路將極大地推動中國資本輸出的勢頭,屆時西方不得不反思拒絕中國資金是否是明智之舉。

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俄羅斯的影響

從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認知分析來看,俄專家認為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經濟和金融戰略考量,該倡議將牽動亞太地區經濟、政治和外交關係的變化,俄將直接或間接地被牽涉進這些變化之中。俄專家判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在地區局勢、國家關係以及海洋利益方面對俄構成影響。

2.1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導致地區大國博弈更加激烈

俄羅斯的領土橫跨歐亞大陸,這決定了俄在亞太地區具有重大而現實的利益,俄學者十分關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構想對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和安全域勢產生的影響,第一,中國整體外交及地區戰略的版面和走勢。俄有專家認為中國明確地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標志著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韜光養晦政策,轉而在東南亞實施更加積極的地區戰略。第二,中美矛盾的發展趨勢。俄認為中國當前對美外交戰略的核心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一方面其要極力避免兩國的直接對抗,另一方面其要構筑中美關係的主要原則,即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但中國期望美國尊重其核心利益,同時中國將通過加強與俄羅斯、歐洲和非洲的關係平衡美國的影響。但是,中國在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后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是“火上澆油之舉”,中國試圖以加速貿易和投資手段防止被美國包圍,然而海上絲綢之路很難實現該目標。盡管中國在亞太地區具有文化、貿易和海外華人的傳統優勢,但美國加強地區國家軍事合作關係的同時,建立了排斥中國的tpp,表明美國很可能實現圍堵中國的目標。第三,中國實施海上絲綢之路等更為積極進取的地區戰略不僅可能激化中美矛盾,也可能導致東南亞地區國家在獲得中國經濟好處的同時,在政治和安全上進一步向美靠攏,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局勢仍將持續,俄羅斯發展亟需的穩定和安全的周邊環境將受到破壞。

2.2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致使東南亞地區戰略態勢復雜化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需要穿過東南亞以及大國戰略匯集的印度洋地區,而越南、菲律賓在南海地區與我主權爭議尖銳,印度“向東看”戰略則與我海上絲綢之路在印度洋上碰撞,這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和安全風險凸顯。同時,俄在東南亞地區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利益以及巨大的軍事和能源利益,中國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一方面將擴大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影響,繼續鞏固中國在該地區的整體經濟優勢。俄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活動將受到中國經貿和金融實力的制約;另一方面則可能招致印度和越南對中國的疑慮與不滿。俄與印度和越南具有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中印、中越矛盾擴大使俄在中國、印度和越南中作出選擇,俄積極運籌的俄中印三邊關係以及俄越軍事和能源合作都將受到影響。

在上述背景下,俄密切跟蹤海上絲綢之路對東南亞地區安全造成的影響以及俄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俄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亞歷山大·盧金(alexanderlukin)在參加海上絲綢之路圓桌會談時表示,俄歡迎中國為促進亞太地區和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這一點上,俄與中國的戰略利益相符。中國所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利於實現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已有矛盾衝突的和平解決,俄方愿強有力地支援這一倡議。換言之,俄總體愿意支援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但俄希望該倡議能夠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避免現有的矛盾衝突擴大,並且保證東南亞地區和南亞地區的穩定,因為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穩定符合俄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

2.3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影響俄海洋戰略利益

俄是海洋大國,開發和搶占世界海洋資源已經成為俄經濟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601099,股吧)。這一宏大的海洋戰略必然繞不開俄的海洋權益,其直接結果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成為俄北方航線的主要競爭對手,對俄構成競爭性威脅。據俄學者阿拉波娃的判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俄北方航線的直接影響包括:第一,海上絲綢之路使北方航線喪失競爭優勢,北方航線盡管運輸距離短、節省運輸時間,但至今並未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近年來,得益於北冰洋航行條件的改善以及俄吸收大公司的參與,北方航線的運輸能力獲得提高。2013年,獲準在北方航線通行的輪船總數增長了4倍,從2012年的46艘增加到204艘,但這完全不足以同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海洋運輸能力展開競爭;第二,海上絲綢之路的競爭使北方航線運輸能力難以飽和。2020年北方航線的運輸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理論上年運輸能力可達到5000萬噸,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傳統亞歐國家海運線路的競爭將使北方航線的運輸能力難以飽和。此外,為應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競爭,俄必須加大對北方航線的財政投入,建設港口,對北極地區的海上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這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投入,這必然會加大俄聯邦政府的財政壓力和負擔。

三、俄羅斯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動因

盡管俄羅斯擔心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會影響俄地緣政治利益以及海洋權益,但俄學術界包括官方對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總體持積極立場。俄專家甚至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東南亞,接近俄羅斯遠東地區,所以該項目注定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俄中的,否則該項目僅僅是狹隘的地區性項目,由此可見俄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樂觀心態。

3.1 世界經濟與政治重心轉移拉俄東進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逐步成為與歐洲和北美並駕齊驅的經濟力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歐經濟增長下降,全球經濟重心正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仍將快於其他地區,引領全球經濟增長。與經濟重心轉移同步的是,亞太地區在世界政治中的影響力也在提高。中國、印度等國依靠日益增強的經濟、金融實力不斷擴展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它們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國際組織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俄決策層實際上已經深刻預見到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的轉移進程。2012年《俄聯邦對外政策構想》明確指出,老西方主宰全球經濟和政治的能力進一步下降,世界力量和發展潛力趨於分散,其向東方首先是向亞太地區轉移。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putin)指出,“亞太地區這幾十年發展迅猛,俄羅斯是太平洋國家,應全面挖掘該地區的巨大潛力,大家都清楚誰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火車頭,其中不少是我國的真誠朋友和戰略伙伴”。因此,俄看到亞太地區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也將成為全球政治中強有力的因素,俄在該地區的首要任務是加強亞太地區的經濟事務參與,參與制定區域組織范圍內的經濟規劃,推動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更多地融入到亞太經濟之中。

3.2 “轉向東方”已經成為俄重要的國家戰略

俄總統普京2012年2月曾在其競選綱領《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中首次將發展俄羅斯同亞太地區的關係置於俄歐、俄美關係之前,這凸顯了俄對亞太外交以及俄東部開發重視程度的提升。在這一認識的推動下,俄羅斯更加強調其歐亞國家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屬性,俄政府如今較以往更深刻地認識到借助“亞太之風”揚俄遠東“經濟之帆”的重要性。盡管俄傳統的“重歐輕亞”政策難以在短時期內改變,但“轉向東方”業已成為俄重要的國家戰略,俄遠東發展部的設立就是俄政府實施該戰略的行政主體。俄遠東發展部部長亞歷山大·加盧什卡(alexandergalushka)稱,俄已決定將遠東的發展作為21世紀的國家優先項目。

2014年以來,持續發酵的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加速了俄“轉向東方”戰略的實施。在俄與美歐關係惡化的背景下,俄更加突出其歐亞國家的屬性,著重加強與亞太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外交關係,俄開始以更積極的心態實施遠東發展規劃,在遠東設立超前發展區、貿易自由港,將遠東經濟與亞太地區進行對接。俄“轉向東方”戰略首要關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俄一方面將俄中經濟合作作為化解美歐制裁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著眼於世界經濟中心東移的趨勢,將深化俄中經濟合作作為充實兩國戰略關係的主要途徑。俄希望將俄東部發展規劃與中國的經濟戰略進行對接,在其遠東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借助外力推動俄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正是較為典型的合作模式。俄遠東發展部部長加盧什卡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指出,俄熱情支援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復興絲綢之路的倡議,特別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計劃,該計劃極具前景。俄在文明、經濟和基礎設施走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連接歐亞的獨特橋梁,俄準備積極參與該計劃。

3.3 海洋合作是充實俄中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途徑

盡管俄有學者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對俄北方航線構成競爭和威脅,但也有專家持截然不同的立場,俄著名學者盧金就認為二者不存在相互威脅。與兩國的競爭關係相比,俄羅斯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確實具有許多共同的海洋利益,兩國都是太平洋沿岸國家,在海洋交通、海洋安全、地緣政治和經濟等領域都有許多共同利益。俄中在相互支援對方維護海洋國土主權、海上交通運輸安全、相互協作共同應對海上大國對海洋事務的控制等方面,有共同需求。

加強海洋戰略合作能夠成為充實俄中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重要途徑,俄加強與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海洋合作,對俄而言至少有以下好處:第一,俄中加強合作可以擴大俄在太平洋海洋地緣戰略格局中的影響,鞏固俄在太平洋地區的海洋權益,維護俄開發和利用太平洋海洋資源的權利;第二,將俄北方航線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進行對接,此舉既能夠避免兩國海洋運輸的競爭,降低俄對中國進入北冰洋的戒心,減輕中國對俄參與南海能源開發的疑慮,又能相互借重對方的影響,保障俄在太平洋以及中國在北冰洋的戰略利益;第三,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俄遠東地區的扎魯比諾等港口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海上絲綢之路項目可以為俄提供資金,這些合作又能激活中俄朝三方的圖們江合作計劃,使中國琿春口岸、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共同構成“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沿。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阿德扎爾·庫爾托夫(adzharkurtov)認為,在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方面,俄可以通過將與新老伙伴的關係提升至新的水平來做出自己的貢獻,在發展合作,包括發展貿易合作領域,我們擁有巨大的空間。對俄羅斯遠東港口進行現代化改造,最終可以為俄羅斯向本地區的市場出口帶來新的機遇。

3.4 加強海洋合作可分擔美施加的地緣戰略壓力

在亞太海洋地緣戰略格局中,美國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美在亞太的海洋強權極大地削弱了俄羅斯與中國的太平洋海權。特別是在美國宣布重返亞太以后,美鞏固盟友體系,加強其在亞太的軍事活動,美自海上對中國和俄羅斯等傳統的陸權國家施加了極大的戰略壓力:第一,美加強了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中國、俄羅斯等國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應對美國的軍事壓力;第二,美將日本和菲律賓作為其鞏固軍事同盟體系的前沿,日本利用美國的支援其軍事右傾化傾向加劇,俄羅斯與中國面臨美日軍事同盟的威脅;第三,美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存在使俄在南太平洋的利益受到影響,俄海軍重返金蘭灣基地的目標面臨美國的阻撓。為應對美從海洋方向施加的戰略壓力,俄十分重視遠東地區的海軍建設。2012年總統競選期間,普京重申俄的任務是全面復興“遠洋”海軍,首先是北方和遠東地區。俄此后開始著力加強太平洋艦隊的軍事實力,確保太平洋艦隊成為俄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工具,以應對美在亞太地區日益強化的軍事存在及俄日領土爭端。除加強太平洋艦隊的軍事實力外,俄還注重加強與中國的海軍合作,先后組織了多次海軍協同演習,顯示兩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團結一致”。除海上軍事演習的傳統科目外,俄中還加強了在海洋開發利用領域的合作以及兩國海洋戰略的協調,這能從另一個層面分擔美自海上對中俄施加的戰略壓力。

四、對中俄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加強合作的幾點思考

2015年5月,中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雙方將共同協商,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該聲明凸顯了雙方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促進歐亞地區及全世界和諧發展的政治意愿,更加彰顯了俄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支援以及雙方進一步的協調行動,這為俄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在俄學術界包括官方對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總體持積極立場的背景下,本文認為,中俄宜借助“一帶”同歐亞經濟聯盟確定對接合作的良好態勢,進一步加強兩國在“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4.1 俄能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與者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俄作為“一帶”的重要參與者和影響者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實際上俄也有條件成為“一路”的重要參與者和影響者,俄智庫和專家在跟蹤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同時,也在密切關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走勢,評估俄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多個角度來看,俄都有資格成為“一路”倡議的重要成員:第一,俄素有大國定位及重視地緣政治利益的戰略傳統,俄在大國外交中一直密切關注全球及周邊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發展趨勢,在涉及俄重大利益的問題上俄愿意充當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第二,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是影響海上絲綢之路推進的重要外部因素,俄是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之一,並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新安全機制構建的積極參與者,俄對亞太地區安全的影響不能被忽視;第三,俄在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具有重要影響,越南、印度等國積極借助俄的實力平衡中、美的影響,俄在東南亞及南亞的地緣戰略利益使俄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繞不開的環節。

4.2 俄的參與能夠從外部促進“一路”與“一帶”統籌推進

按照《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的闡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到印度洋,然后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顯然,《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將俄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頻道,而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延展方面則未看到俄的作用。國內有學者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在海陸統籌。除國內的海陸統籌外,在國外也需要進行海陸統籌,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恰恰能夠促進“一帶一路”的外部統籌。第一,俄同時參與“一帶一路”能使俄成為陸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使“一帶一路”形成更有力的向外擴展勢頭;第二,在“一帶一路”落實的過程中,中國需要在立足於陸路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海洋、開拓新的增長極,也需要海洋在能源供給、貿易頻道、生存空間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中俄兩國當前無論在陸上還是海上都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俄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就是陸路合作的體現。

4.3 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能夠推動中俄關係進一步深化發展

俄一直希望在亞太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令俄遺憾的是,在亞太地區制定各種計劃、建立某種多邊機構時,俄羅斯的利益經常被忽略。俄羅斯常常未被看作是該地區的主要玩家之一。俄因此將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大國的關係作為其參與亞太地區各種進程的支點,中俄在經濟、政治和能源等領域的對話無疑推動了俄對該地區事務的參與程度。在俄看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的綜合性戰略,俄參與該倡議能夠推動中俄關係的深化。首先是推動中俄經濟合作項目的實施。中俄當前均面臨發展經濟的重要任務,借助對方的力量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符合各自的戰略利益;其次,港口、航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促進中俄金融領域的合作,俄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會進一步推動中俄在多邊領域的金融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僅能夠對俄的實體經濟進行投資,而且能夠成為俄中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加強合作的平臺;再次,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合作能夠促進中俄海洋開發與利用的合作,相互支援對方維護海洋領土主權、海上交通運輸安全,相互協作、共同應對海上大國對海洋事務的控制,維護中俄兩國的海洋權益。

4.4 平等、互信、互利應成為中俄合作的基本原則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俄羅斯經濟在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及西方制裁下正陷入困境。俄注意到中俄國力差距正在拉大,對於中國提出的經濟合作項目,俄除了加入別無選擇。然而,俄當前突出強調的是,在與中國圍繞經濟問題展開對話時,俄不能以弱者自居,與中國的合作並不是對西方制裁不得已的回應,而是落實俄中戰略伙伴關係的基本原則。這凸顯了中俄經濟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后俄在雙邊經濟合作中既想獲得經濟利益,又要維持大國地位的雙重心態。因此,只有堅持平等、互信、互利的原則,才能使中俄經濟合作穩妥推進。我宜從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大局審視兩國合作,以構筑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合作的良好前景:第一,中國應將俄作為重要且平等的合作伙伴,兩國加強合作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兩國實現各自經濟發展目標的共同戰略需求;第二,中方對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合作應持開放姿態,歡迎俄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三,在海洋交通、海洋安全等領域都有諸多共同利益的背景下,中國可主動對俄強調倡議的互利共贏原則,主動尋求同俄的利益契合點,在海洋合作、港口建設方面加強務實合作。

來源:《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11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