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24小時跌逾14% 盤中連破六道關口跌破4700美元
華爾街見聞 2018-11-20 16:09
對加密貨幣走勢的大量警告,令投資者和交易員日益擔憂。過去二十四小時內,整個數位貨幣市場一起遭殃,比特幣、比特幣現金(BCH)、以太幣、Stellar 和萊特幣等再次下跌。
台北時間周一下午,Bitstamp 報價顯示,比特幣價格跌破 5200 美元,創 2017 年 10 月來新低,日內跌近 7%。周一美股午盤,同一平台數據顯示,比特幣跌破 5000 美元大關,為 2017 年 10 月以來首次,目前報 4960 美元,24 小時急挫超 10%。周一美股盤後,比特幣接連跌破 4800 和 4700 美元兩道關口,過去 24 小時跌逾 800 美元或近 15%。
這代表,過去七天比特幣跌超 22%,今年以來累跌超 65%。由於比特幣跨過 1 萬美元關口發生在 2017 年感恩節之後,目前與去年同期相比,比特幣跌超 30%。據 CNBC 觀察,CME 和 CBOE 比特幣期貨也創下去年 12 月推出後最低。
據 CoinMarketCap.com 統計,從上周起,伴隨著比特幣打破相對平靜開始下跌,其他主流數位貨幣普跌。過去 24 小時,瑞波幣跌 5%,以太幣最深跌 15%,前十大數位貨幣大多呈雙位數跌幅。整體數位貨幣市值在過去一周抹去至少 400 億美元,周一不足 1680 億美元。從今年 1 月高位以來,數位貨幣整體市值抹去至少 6600 億美元。
10 月資本市場的特點是,主流風險資產類別普遍被拋售,但數位貨幣領域維持了相對的平靜。但上周開始,波動性突然重回數位貨幣市場,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平靜了兩個月後,比特幣用放量暴跌選擇了方向?》認為,從基本面上看,加密數位貨幣集體大跌,與 BCH(比特幣現金)於 11 月 15 日進行第二次硬分叉有關,因為增加了不確定性:
按照設計路線圖,每隔六個月就會對 BCH 進行一次硬分叉。BCH 在 2018 年 5 月完成了第一次硬分叉,各開發團隊在分叉時達成了共識,沒有產生新的分叉幣,將區塊的大小從 8M 提升到了 32M。
本質上,比特幣之於其他數字加密貨幣的偉大之處在於通過哈希碰撞,憑空創造出了供應的稀缺性。但其他數字加密貨幣每分叉一次,擴容幾倍,就會導致稀缺性越來越差。
而這一次 BCH 面臨硬分叉,本質是受到澳洲人 Craig Steven Wright(人稱「澳本聰」)的攪局,令 BCH 社區面臨分裂的局面。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 Jemima Kelly 一直以來都不看好加密貨幣:「可以無限複製的東西必然缺乏長期價值,無論加入多少花里胡哨的東西,都是徒勞。」
《福布斯》周一報導,畢馬威(KPMG)上周警告稱,在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尚未被歸類為法幣的情況下,將其用作儲值貨幣是件「蠢事」;加密貨幣及其資產繁榮需要的「制度化」管理,原本預計今年能實現,但依舊沒有看到具體措施落地,因此全球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都在觀望,等待監管機構的行動。
彭博社援引 eToro 分析師 Mati Greenspan 稱,數位貨幣市值最大的比特幣下一個支撐位是 5000 美元,如果失守,下一個支撐位或為 3500 美元。甚至有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可能跌至 1500 美元,比當前水平再下跌超過 70%。而比特幣目前已經從去年 12 月接近 2 萬美元的高位跌超了 70%。這加劇了投資者對比特幣的負面情緒。
第三,上周五美國證監會 SEC 宣布了首例針對代幣融資 ICO 的民事處罰決定,Airfox 和 Parago Coin 這兩家公司發行的 ICO 沒有被註冊為證券,各需繳納 25 萬美元罰金來補償投資者。SEC 主席 Jay Clayton 年初就說過,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幣以外,所有數位貨幣或代幣都是需要被監管的證券。這引發了市場對從嚴監管的恐慌。
歐洲方面的監管態度也不容樂觀。歐央行執行理事 Benoit Coeure 上周在「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 BIS 講話稱,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結合體」。他承認,比特幣的創意非常聰明,但不是每一個聰明的主意都是好主意,在很多方面,比特幣是金融危機後的邪惡產物。
第四,10 月下旬以來英偉達與 AMD 的數位貨幣「挖礦」業務不佳,本身預示着數位貨幣需求的疲軟。自上周公布不佳財報後,英偉達周一再跌約 10%,市值再縮水 100 億至 900 億美元。Creative Planning 的聯席首席投資官 Peter Mallouk 對彭博社表示,英偉達股價下跌象徵着數位貨幣助漲的需求在消退,「晶片巨頭股價不佳,是比特幣等其他數位貨幣煤礦里的金絲雀」。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