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央行報告稱明年“灰犀牛”金融風險或釋放 但中國金融體系穩健性提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11-02 19:59


中國央行周五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與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質的金融風險可能仍將釋放,但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大、韌性強等基本態勢沒有變,報告認為中國經濟金融風險可控,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

央行網站發布該報告稱,2017年以來特別是進入2018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度調整變化,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覆雜。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影響和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因素在增加,特別是由美國挑起的經貿摩擦對全球及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構成負面影響。”報告指出,同時,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也可能引發全球流動性收緊,並對新興市場國家形成外溢效應。

報告稱,中國經濟金融體系中多年累積的周期性、體制機制性矛盾和風險正在水落石出,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調整體制機制性因素需要一個過程,化解潛在的風險隱患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任務依然艱巨。


但是,央行表示,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大、韌性強等基本態勢沒有變,中國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沒有變,也不會變。針對經濟運行中的邊際變化,要努力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堅決抓好落實,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系。

“可以預期的是,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協調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度廣度將會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放緩。”報告指出。

報告認為,隨著三大攻堅戰特別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基本政策指導下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性風險將會逐步得到平穩治理和化解,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穩定運行的基礎將會更加穩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風險抵禦防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中性**

報告稱,下一步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穩妥處置各類金融機構風險,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還要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

在對金融業穩健型評估方面,報告指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金融領域仍處在風險的易發高發期,風險點多面廣,呈現隱蔽性、覆雜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特點。”

報告舉例稱,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管理仍然較為薄弱,表內外風險可能出現交叉傳染;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風險隱患初步顯現;保險行業正處於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期、多年積累深層次矛盾釋放期和保險發展方式轉型陣痛期的“三期疊加”階段,相關風險值得關註。

證券公司風控指標基本符合監管規定,但針對股東和資本的監管存在不足,少數證券公司在實際出資和股東真實性方面存在違法違規問題;貨幣市場基金存在機構投資者集中程度較高、潛在流動性風險較大等問題,一些貨幣市場基金在用戶數量及金融機構業務關聯等方面均已具備系統重要性,單體風險極易向金融體系蔓延等。

路透北京11月2日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