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一手情報

亞洲2030:中國巨型城市崛起

星展銀行 2018-08-06 15:14

親愛的媒體朋友:

身為亞洲的銀行,星展銀行對於亞洲和全球市場擁有卓越的前瞻洞悉力。因此,星展集團今天將帶大家來看看亞洲市場的現況。星展集團發布報告指出,預期在 2030 年,中國將會在亞洲前 10 大巨型城市(Megacity)中佔有 8 席,同時上海與深圳將會取代香港,成為最多一級辦公大樓的所在地。

  • 星展集團預期在 2030 年,8 個中國城市的 GDP 表現將超越目前香港與新加坡的水準。屆時深圳的財富水準將會達到目前新加坡的水準,而杭州的財富水準將接近目前的香港。
  • 武漢與廣州憑藉著可觀的成長潛力,可望成為未來的亞洲巨型城市。
  • 香港與新加坡仍然在亞洲城市中保持領先地位,但是與中國其他城市相比,這兩個地區的不動產市場成長性將減緩。

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星展集團認為,2030 年的亞洲巨型城市應是能透過創新以創造財富,同時提供優秀友善的居住環境。星展集團調查分析全亞洲 302 個主要城市(日、韓除外),預估未來中國應能在 2030 年亞洲 10 大巨型城市中佔有 8 席。新加坡與香港仍會保持領先地位,同時深圳、上海與杭州將可望追平或超越目前香港的財富水準。

目前武漢與廣州的不動產價值似乎被低估,特別是考量到這兩地的經濟成長潛力。星展集團研究認為,在 2030 年上海與深圳將會取代香港,成為最多一級辦公大樓的所在地,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的租金則有大幅上漲空間,尤其是這幾個城是目前的租金水準與其經濟潛力相比仍偏低。便捷的區域連通性將會支撐新加坡與香港的不動產市場,但是成長速率會減緩。

2030 年亞洲前五大巨型城市與台北

星展集團認為,財富水準,創新性以及可居住性將會是形成未來巨型城市的三大指標。傳統上,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規模,主要考量的有經濟成長,直接投資及就業機會等,這些面向被視為可提升城市的競爭力與吸引外來人口移居的主要動力。然而,隨著成長品質、創新發展、教育與空氣品質等問題逐漸受到重視,星展集團認為若要預估 2030 年的巨型城市,必須納入新的指標。我們認為未來的巨型城市,將會有大量富裕人口,提供充足創意與創新空間,並且擁有適合居住的環境。以下便是星展集團預測 2030 年前五大亞洲巨型城市的分析。

  • 第 1 名/深圳:在本次調查的所有城市中,深圳政府投入研發資金所佔 GDP 比重是最高的。深圳在人均教育預算支出,人均 GDP 以及空氣品質,以及國際網絡連結性等指標的得分也高。作為騰訊總部的所在地,深圳計畫在 2030 年打造為一個具有全球永續性的創新城市。深圳的 GDP 在 2017 年已超過香港,並且預期維持 2.4% 的人口成長率,直到 2030 年,這樣的人口成長率將會是中國一線城市中最高的,也比亞洲多數城市都高。同時星展集團預期深圳的人均 GDP 在 2030 年,將會達到新加坡與香港 2017 年的水準。
  • 第 2 名/香港:作為一個已開發經濟體,儘管相較於大多數城市,香港的 GDP 成長趨緩,人口數也較少。但對於研發與教育支出的高額投資,服務業發展成熟,與其他城市相比相對優良的空氣品質,以及國際連結性仍支撐香港名列亞洲巨型城市前茅。2018 年香港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也有助於香港在數位創新時代下保持競爭力與領導地位。
  • 第 3 名/廣州:廣州在本次調查的三項指標中取得平均高分。廣州的人均 GDP 以及人均存款規模排名優先。在財富與成長類別中,廣州排名所有城市第 2 位。空氣品質良好,交通運輸方便以及當地擁有許多大學,使得廣州在創新性排名第 8,以及可居住性排名第 3。星展集團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整合性發展,以及當地合理的房地產價格,都有利於廣州在 10 年內成長為巨型城市。
  • 第 4 名/上海:上海的兩個機場使這個城市的航空旅客數居冠,同時上海人口總數也居所有城市第二位(僅次於重慶)。上海對於研發及教育的支出跟投入,以及在人均 GDP 及人均存款餘額的高排名,都提升這個城市的整體表現。作為長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上海的目標是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以及運輸的樞紐。同時上海計畫在接下來 10 年內控制其人口總數,在 2030 年前人口年成長率欲維持在 0.23%,是所有城市最低。
  • 第 5 名/新加坡:新加坡是開發經濟體,因此儘管 GDP 成長比多數城市要慢,人口數也較少,新加坡由於研發與教育支出,蓬勃成熟的服務業,空氣品質良好,以及國際串連性都有助於新加坡在榜上取得好名次。新加坡的目標是在各領域都保持領先地位,從永續發展到科技領先,到綠色投資甚至是生活品質。新加坡的做法是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來達到這些目標,主要的推動力就是「智慧國度計畫」(Smart Nation),幫助新加坡人民藉由科技的力量達到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地小人稠,政府必須持續投資大眾運輸系統的基礎建設,才能朝向「減少用車」(car-lite)的目標。新加坡政府也明確提出要朝減少碳足跡,零廢棄的方向努力。
  • 第 11 名/台北:台北未能擠入前十大的原因,主要是 GDP 成長趨緩與總人口數下滑。然而,台北在人均存款規模及可居住性這二項指標表現優異。此外,儘管台北在人均教育預算支出,及亞洲前 200 大大學數量的排名皆高;在研發支出佔 GDP 比重,以及專利擁有數則低於中國一線城市。
 





Empty